力大排山氣吐虹,手拖扒木快加風;行舟陸地誰堪及,破敵營門孰《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封神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 -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封神演義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力大排山氣吐虹,手拖扒木快加風;行舟陸地誰堪及,破敵營門孰敢同?擒虎英名成往事,食牛全氣化崆峒;總來天意歸周主,空作蟠龍嶺下洪。

話說子牙在將台上作法,只見風雲四氣,黑霧瀰漫;上有天羅,下有地網,昏天慘地,罩住了周營。

霹靂一交一 加,電光馳驟,火光灼灼,冷氣森森,雷響不止,喊聲大震。

各營內鼓角齊鳴,若天崩地塌之狀。

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風霧濛濛電火燒,雷聲響亮鎮邪妖;桃一精一柳鬼難逃躲,早把封神名姓標。」

話說高明、高覺闖進周營,殺進中軍,只見鼓聲大振,三軍吶喊。

一聲炮響,東有李靖,西有楊任,南有哪吒,北有雷震子,左有楊戩,右有韋護,一齊衝將出來,把高明等圍住。

台上有子牙作法,台下四個門人齊把桃樁震動,上有天羅,下有地網,上下一交一 合。

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將下來,高明、高覺難逃此難,只打得腦漿迸流,二靈已往封神台去了。

且說袁洪同常昊、吳龍在後面,催軍殺進周營,被哪吒等接住大戰。

此時夤夜一交一 兵,兩軍混戰,韋護祭起降魔件來打吳龍,吳龍早化青光去了。

哪吒也祭起九龍神火罩來罩常昊,常昊化一道青氣不見了。

袁洪乃是白猿,得道變化多端,把元神從頭上現出。

楊任正欲取五火扇扇袁洪,不意袁洪頂上白光中元神,手舉一棍打來;楊任及至躲時,已是不及,早被袁洪一棍打中頂門,可憐自穿雲關歸周,才至孟津,未受封爵而死,後人有請歎之。

詩曰:

「自離成湯歸紫一陽一,穿雲關下破瘟黃;孟津盡節身先喪,俱是南柯夢一場。」

話說楊任被袁洪打死,兩軍混戰至大明,子牙鳴金,兩下收兵。

子牙升帳,點視軍將,已知楊任陣亡,著實傷悼不已。

楊戩上帳言曰:「今夜大戰,雖然斬了高明、高覺,反折楊任一員大將。

據弟子見袁洪等,俱是一精一靈所化,急切不能成功,大兵阻於此地,何日結局?弟子今往終南山,借了照妖鑒來,照定他的原身,方可擒此妖魅也。

不然終無了期。」

子牙許之。

楊戩離了周營,借土遁往終南山而來。

不多時至玉柱洞前,按落遁光,至洞門聽候。

楊戩少時,只見金霞童子出來,楊戩上前稽首曰:「師兄借煩通報,有楊戩要見師伯。」

童子忙還禮曰:「師兄少待,容吾通報。」

童子進洞,對雲中子曰:「有楊戩在外面侯見。」

雲中子命童子著他進來。

童子出洞云:「師父請見。」

楊戩見雲中子行禮畢。

稟曰:「弟子今到此,欲求師伯照妖鑒一用。

目今兵至孟津,有幾個妖魅阻住周兵,不能前進,雖大戰數場,法寶難治,因此上奉姜元帥將令,特地至此,拜求師伯。」

雲中子曰:「此乃梅山七怪也,只你可以擒獲。」

忙取賞鑒付與楊戩。

楊戩辭了終南,借土遁逕往周營內來,見子牙備言:「此是梅山七怪,明日俟弟子擒他。」

話說袁洪在營中,與常昊、吳龍眾將議退諸侯之策,殷破敗曰,「明日元戎不大殺一場以樹威,使天下諸侯知道利害,則彼皆不能善解。

與他遷延日月,師老軍疲,其中有變,那時反為不美。」

袁洪從其言。

次日,整頓軍馬,炮聲大振,來至軍前。

子牙亦帶領眾諸侯出營,兩下列成陣勢。

袁洪一馬當先,子牙謂袁洪曰:「足下不知天命久已歸周,爾何阻逆王師,令生民塗炭耶!速早歸降,不失封侯之位,如若不識時務,悔無及矣。」

袁洪大笑曰:「料爾不過是溪一釣叟耳,有何本領敢出此大言?」

回顧常昊曰:「與吾將姜尚擒了。」

常昊縱馬挺槍飛來,直取子牙。

傍有楊戩催馬舞刀,抵住廝殺;二馬往來,刀槍並舉,只殺得凜凜寒風,騰騰殺氣。

怎見得?有詩為證:「殺氣騰騰鎖孟津,梅山妖魅亂紅塵;須臾難遁終南鑒,取次摧殘作鬼磷。」

話說兩人一大戰,未及十五合,常昊撥馬便走;楊戩隨後趕來,取出照反鑒來照,原來是條大白蛇。

楊戩已知此怪,看他怎樣騰挪?只見常昊在馬上忽現原身,有一陣怪風捲起,播土揚塵,秋雲靄靄,冷氣森森,現出一條大蛇。

怎見得?有詩為證:

「黑霧漫漫天地遮,身如雪練弄妖邪;神光閃灼凶頑性。

久住梅山是舊家。」

話說楊戩看見白蛇,隱在黑霧面,來傷楊戩。

楊戩搖身一變,化作一條大蜈蚣,身生兩翅,飛來鉗如利刃。

怎見得他的模樣?有詩為證:

「二翅翩翩似片雲,黑身黃足氣加焚;雙鉗樹起渾雙劍,先斬頑蛇建首勳。」

楊戩變做一條大蜈蚣,飛在白蛇頭上,一剪兩段,那蛇在地上挺折挺滾。

楊戩復了本相,將此蛇斬做數段,發一個五雷訣,只見雷聲一響,此怪作飛灰。

袁洪知白蛇已死,大怒,縱馬使一根棍大呼曰:「好楊戩!敢傷吾大將?」

傍有哪吒登風水輪,現三頭八臂,使火尖槍,抵住了袁洪。

輪馬相一交一 ,未及數合,哪吒祭起九龍神火罩,將袁洪連人帶馬罩住;哪吒用手一拍,現出九條火龍,將袁洪盤旋迴繞焚燒。

不知袁洪有七十二變玄功,焉能燒的著他?袁洪即借火光去了。

吳龍見哪吒施勇,使兩口雙刀來戰哪吒。

哪吒翻身復來接戰吳龍。

楊戩在傍,忙取照妖鑒照看,原來是一條蜈蚣。

楊戩縱馬舞刀,雙戰吳龍,吳龍料戰不過,撥馬便走。

哪吒登風火輪就趕,楊戩曰:「道兄休趕!讓吾來也!」哪吒聽說,便立住了風火輪,讓楊戩催馬追趕。

吳龍見楊戩趕來,即現原形,就馬腳下捲起一陣黑霧,罩住自己。

怎見得?有詩為證:

「黑霧一陰一風佈滿大,梅山睛怪法無邊;誰知治克難相恕,千歲蜈蚣化惘然。」

吳龍見楊戩追趕,即現原形,據在黑榜之中,來傷楊戩。

楊戩見此怪飛來,隨即搖身一變,化作一隻五色雄雞。

怎見得?詩曰:

「綠耳金睛五色毛,翅加鋼劍嘴如刀;蜈蚣今遇無窮妙,即現原身怎脫逃?」

楊戩化作一隻金雞,飛入黑霧之中,將蜈蚣一嘴,啄作數斷。

又除一怪,子牙與眾將掌鼓進營不表。

卻說殷破敗、雷開與諸將,親自看見今日光景,不覺歎曰:「國家不祥,妖孽方興;今日我們兩員副將,豈知俱是白蛇、蜈蚣成一精一,來此惑人,此豈是好消息?不若進營,與主將商議何如?」

隨進營來,見袁洪在中軍悶坐,俱至帳前三謁。

袁洪見眾將來見,也覺沒趣,乃對眾將曰:「吾就不知常昊、吳龍,乃是兩個一精一靈,幾乎被他誤了大事。」

眾將曰:「姜子牙乃崑崙道德之士,麾下又有這三山五嶽門人相隨,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請元帥早定大策,或戰或守,可以預謀;毋令臨渴掘井,一時何及?眼見我兵微將寡,力敵不能;不若依不才等愚見,不如退兵,固守都城,設防禦之法,以老其師,此不戰能屈人之兵者。

不知元帥尊意如何?」

袁洪曰:「三軍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則此地為重;今捨此不守,反欲退拒都城,此為臨門禦寇,未有不敗者也。

今姜尚雖有輔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

看吾此地破敵,吾自有妙策,諸將勿得多言。」

各人下帳,魯仁傑興殷成秀曰:「方今時勢也都變了,料成湯社稷,終屬西岐。

況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一精一為將,安有能成功之理?但我與賢弟,受國恩數代,豈可不盡忠於國?然而就死,也須是死朝歌,見吾輩之忠義;不可枉死於此地,與妖孽同腐朽也。

不若乘機討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將議定,忽有總督糧儲官上帳來稟袁洪曰:「軍中止有五日行糧,不支足用,特啟元帥定奪。」

袁洪命軍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糧,傍有魯仁傑曰:「末將願往。」

袁洪許之。

魯仁傑領令往朝歌去催糧不表。

且說朝歌城來了一個大漢,身高數丈,力能陸地行舟,能食隻牛,用一恨排扒木,姓鄔名文化,揭招賢榜投軍。

朝廷差官送鄔文化至孟津營聽用,來至轅門,左右報與袁洪。

袁洪命令來,鄔文化同差官至中軍,見禮畢,通名站立。

袁洪見鄔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剛一般,撐住半天,果是驚人。

袁洪曰:「將軍此來必懷妙策?今將何計以退周兵?」

鄔文化曰:「末將乃一勇鄙夫,奉聖旨繼送元帥帳下調用,聽憑指揮。」

袁洪大喜:「將軍此來,必定首建大功,何愁姜尚不授首也?」

鄔文化次日清晨上帳,領令出營搦戰;倒拖排扒木,行至周營大呼曰:「傳與逆叛姜尚,早至轅門:洗頸受戮。」

話說子牙在中軍帳,猛聽戰鼓聲響,抬頭觀看,見一大漢,豎在半大,驚問眾將曰:「那來了一個大漢子?」

眾人齊來觀看,果是好個大漢子,眾皆大驚。

正欲前問,只見軍政官報入中軍來:「有一大漢,口出大言,請令定奪。」

有龍鬚虎出曰:「弟子願往。」

子牙許之。

吩咐曰:「你須仔細。」

龍鬚虎領令出營,鄔文化低頭往下一看,大笑不止:「那來了一個蝦一精一?」

龍鬚虎抬頭看鄔文化,怎生兇惡?但見有詩為證:

「身高數丈骼鎯頭,口似□(搖字去提手旁,上加「穴」)門兩眼摳;丈二蒼須加拂線,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嶽,食盡全牛賽虎彪,陸地行舟人罕見,蟠龍嶺上火光愁。」

鄔文化大呼曰:「周營中來的是個甚麼東西?」

龍鬚虎大怒罵曰:「好匹夫!把吾當做甚麼東西,吾乃姜元帥第二門徒龍鬚虎是也。」

鄔文化笑曰:「你是一個畜生,全無一些人相,難道也是姜尚門徒?」

龍鬚虎曰:「匹夫快通名來,殺你也好上功勞簿!」鄔文化罵曰:「不識好歹逆畜,吾乃紂王御前袁元帥麾下,威武大將軍鄔文化是也。

你快回去,叫姜尚來受死,饒你一命。」

龍鬚虎大怒罵曰:「今奉令特來擒你,尚敢多言!」發手一石打來,鄔文化一排扒木打下來,龍鬚虎閃過其釘,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排扒來;到被龍鬚虎來大腿連腰上打了七八石頭,再轉身又打了五六石頭。

只打得是下三路,鄔文化身大,轉身不活。

不上一個時辰,被龍鬚虎連腿帶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鄔文化疼痛難當,倒拖著排扒木,望正東上走了。

龍鬚虎得勝回營,來見子牙,備言其事。

眾將俱以為大而無用,子牙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表。

且說鄔文化敗走二十里,坐在一山崖上,擦腿摸腰,有一個時辰;乃緩緩來至轅門,左右報入中軍曰:「啟元帥!鄔文化在轅門等令。」

袁洪吩附令來,鄔文化來帳下三謁袁洪。

袁洪責之曰:「你今初會戰,便自失利,挫動鋒銳,如何不自小心?」

鄔文化曰:「元帥放心,末將今夜劫營,教他片甲不存,上報朝廷,下洩吾恨。」

袁洪曰:「你今夜劫營,吾當助爾。」

鄔文化收拾打點,今夜去劫周營。

此是子牙軍士有難,故有此失。

正是:

一時不察軍情事,斷送無辜填孟津。

話說子牙不意鄔文化今夜劫營,至二更時分,成湯營一聲炮響,喊聲齊起;鄔文化當頭撞進轅門,那時黑夜,誰人抵敵,衝開七層鹿角,撞翻四方木棚擋牌。

鄔文化把排扒木只是撞掃兩邊,也是周營軍士有難,可憐被他衝殺得一屍一橫遍野;血流成池,六十萬人馬,在軍中呼兄喚弟,覓子尋爺。

又有袁洪協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氣籠罩在營中,驚多少大小將官。

子牙聽得大漢劫營,急上了四不像,手執杏黃旗,護定身子;只聽得殺聲大振,心下著忙。

又見大漢二目如兩盞紅燈,眾門人各不相顧,只殺得孟津血水成渠。

有詩為證:

「姜帥提兵會列侯,袁洪睹智未能周;朝歌遣將能摧敵,周寨無謀是自休。

軍士有災皆在劫,元戎遇難更何尤;可惜英雄徒浪死,賢愚無辭喪荒。」

話說鄔文化夤夜劫周營,後有袁洪助戰,周將熟睡,被鄔文化將排扒木兩邊亂掃;可憐為國捐軀,名利何在?袁洪騎馬仗邪術,衝殺進營,不辨賢愚;儘是些少肩無臂之人,都做了破腹無頭之鬼。

武王有四賢保駕奔逃;子牙落荒而走;六七門徒,借五遁逃去。

只是執披堅銳之士,怎免一場大厄?該絕者難逃天數,有生者躲脫災殘。

且說鄔文化直衝殺至後營,來到糧草堆跟前,此處乃楊戩守護之所,忽聽得大漢劫營,姜元帥失利。

楊戩急上馬看時,見鄔文化來得勢頭兇惡,欲要迎敵,又顧糧草。

心生一計,且救眼下之危,忙下馬唸唸有詞,將一草豎立在手,吹口氣,叫聲「變!」化了一個大漢,頭撐天,腳踏地。

怎見得?有贊為證:

頭有城門大,二目似水缸;鼻孔如水桶,門牙扁攪長。

一胡一 鬢似標□(上「竹」下「尹」),口內吐金光;大呼鄔文化,與吾戰一場。

話說鄔文化正盡力衝殺,燈光影,見一大漢,比他更覺長大,大呼曰:「那匹夫慢來,吾來也!」鄔文化抬頭看見,嚇得魂不附體:「我的爺來了!」倒拖排扒木回頭就走,也不管好歹,只是飛跑。

楊戩化身,隨後趕來一程,正遇袁洪;楊戩大呼曰:「好妖怪,怎敢如此?」

使開三尖刀,飛奔殺來。

袁洪使棍抵住,大戰一回,楊戩祭哮天犬,袁洪看見,化一道白光脫身回營。

且說孟津眾諸侯,聞袁洪劫姜元帥的大營,驚起南北二鎮諸侯,齊來救應,兩下混戰,只殺到天明。

子牙會集諸門人,尋見武王,收集敗殘人馬,點算損折軍兵,有二十餘萬;帳下折了將官三十四員,龍鬚虎被鄔文化排扒木絕其性命。

軍士有見龍鬚虛的一屍一首,釘在排扒木上,特此報知。

子牙聞龍鬚虎被亂軍中殺死,子牙傷悼不已。

眾諸侯上帳問武王安,楊戩來見子牙,備言鄔文化衝殺,是弟子如此治之,方救得行糧無慮。

子牙曰:「一時誤於檢點,故遭此厄,無非是天數耳。」

心下鬱鬱不樂,納悶中軍。

且說袁洪得勝回營,其本往朝歌報捷;鄔文化大勝,周兵一屍一塞孟津,其水為之不流。

群臣具賀,自征伐西岐,從未有此大勝。

紂王大喜,日日飲樂,全不以周兵為事。

且說楊戩來見子牙曰:「如今先將大漢鄔文化治了,然後可破袁洪。」

子牙曰:「須得如此,方可絕得此人。」

楊戩領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徑,走有六十里,見一所在,地名蟠龍嶺,此山彎環,如蟠龍之勢,中有空闊一條路,兩嶺可以出兵。

楊戩看罷心下大喜曰:「此處正好行此計也。」

忙回見子牙。

備言蟠龍嶺地方,可以行計。

子牙聽說大喜,在楊戩耳邊,備說如此如此,可以成功。

楊戩自去了。

正是:

計燒大將鄔文化,須得姜公用此謀。

話說子牙令:「武吉、南宮領二千人馬,往蟠龍嶺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線。

暗埋火炮、火箭各項等物;嶺上俱用柴薪,引火乾燥物件。

預備停當,只等鄔文化來至,便可行之。」

二將領命去訖。

話說鄔文化得了大功,紂王命官繼袍帶表禮等物,獎諭鄔文化、袁洪;二將謝恩,打發天使回朝歌不題。

袁洪對鄔文化曰:「荷蒙天子恩一寵一 獎諭,鄔將軍,我等得盡忠竭力,以報國恩,不負吾輩名揚於天下也。」

鄔文化曰:「末將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教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袁洪大喜,設宴慶賀。

正談笑間,探事馬報入中軍,「啟元帥!今有姜子牙與武王在轅門閒看吾營,不知有何原故,請令定奪。」

袁洪聽報,即令鄔文化暗出大營,抄出子牙之後,擒之如探囊取物耳。

鄔文化領令,忙出後營門,撒開大步,拖排扒木,如飛雲掣電而來,大呼曰:「姜尚休走!今番吾定擒你成功也。

速速下騎受死,免吾費力!」子牙與武王見鄔文化追來,撥轉坐騎;望西南而逃。

鄔文化見子牙、武王落荒而走,放心走來。

子牙回顧誘鄔文化曰:「鄔將軍!你放我君臣回營,得歸故國,再不敢有犯邊界,吾君臣感將軍大恩不淺矣!」鄔文化曰:「今番錯過,千載難逢。」

拚命趕來,那肯捨?望前趕了一個時辰,姜子牙與武王是有腳力的,鄔文化步行,又當得他是急急追趕,一氣趕了五六十里,鄔文化氣力自乏,立住腳不趕了。

子牙回顧看時,見鄔文化不趕,子牙勒轉坐騎,大呼曰:「鄔文化你敢來與吾戰三合麼?」

鄔文化大怒曰:「有何不敢?」

回身又望前趕來,子牙勒轉四不像又走,看看趕至蟠龍嶺了,子牙君臣進山口去了。

鄔文化大喜:「姜尚!你今似魚游釜中,肉在几上。」

隨後追進山口。

不知鄔文化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封神演義》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力大排山氣吐虹,手拖扒木快加風;行舟陸地誰堪及,破敵營門孰《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