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鮒魚氣味 (肉)甘、溫、無毒。《本草綱目》鱗部·鯽魚

本草綱目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 鱗部·鯽魚

本草綱目

鱗部·鯽魚

釋名 鮒魚

氣味 (肉)甘、溫、無毒。

主治 脾胃虛冷。用鯽魚半斤切碎,放入煮開的豉汁中,加胡椒、蒔蘿、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鶻突羹。」

突患水腫。用鯽魚三尾,去腸留鱗。以商陸、赤粘豆等分,填滿魚腹,扎定,加水三升久煮,去魚,吃豆飲汁。二日吃一次,不過三次,小便通暢,即愈。

消渴飲水。用鯽魚一尾。去腸留鱗,以茶葉填滿,濕紙包好,煨熟吃下。吃過數尾即愈。

腸風下血。用活鯽魚一大尾,去腸留鱗,以五倍子末填滿,包泥中,鍛存性,研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或加飯做成丸子,一天服三次。

腸痔滴血。常用鯽魚作湯吃。

反胃吐食。用大鯽魚一尾。去腸留鱗,以綠礬末填滿,包泥中,鍛存性,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關定。一天服二次。

膈氣吐食。用大鯽魚一尾,去腸留鱗切大蒜片填滿,紙包,泥封,曬至半干,炭火煨熟。取魚肉和平胃散末一兩,共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小腸疝氣。每次取鯽魚一尾,加茴香煮食,久食自愈。

妊娠感寒。用大鯽魚一尾燒成灰,酒送服一匙。無汗,腹中緩痛者。用醋送服。

婦女血崩。用長五寸的鯽魚一尾,去腸,以血竭、乳香填滿,棉包好,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小兒丹毒。用鯽魚肉五合、赤小豆末二合,一起搗勻,調水敷患處。

小兒頭瘡(晝開出膿,夜即復合)。用四雨長的鯽魚一尾,去腸,以去皮的大附子一個,研末填入魚腹,炙焦,研細,敷瘡上,再搗蒜封住。

走馬牙疳 。用鯽魚一尾,去腸,以砒一分、生地黃一兩填入,紙包,燒存性,加枯白凡、麝香各少許共研為末,敷患處。

刮骨取牙。用鯽魚一尾,去腸,以砒填入,露於陰地,待魚體長出霜粉,刮下收存,同時以針挑開牙根,點藥少許,咳嗽牙落。又方:和硇砂填鯽魚肉內煨過,收存瓶中,待有霜粉生成,刮取如上法使用。

諸瘡腫毒。用一斤重的鯽魚,去腸,以柏葉填滿,紙裹,泥包,鍛存性,加輕粉二錢,共研為末,調麻油塗搽。

骨詛膿出。用鯽魚一尾,去腸,以鹽填滿,扎定,加水一碗,煮至乾焦。研為末,調豬油塗搽,如有微痛,不必顧慮。

臁瘡。有鯽魚三尾,洗淨,穿山甲二錢,一起夾在劈成兩半的長皂莢之間,所定,煨存性研為末。先以水洗淨膿血,待惡汁流眉盡,即用麻油輕粉調藥末敷塗。一天塗一次。

謀瘡,陰蝕瘡。有鯽魚膽膽汁塗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草綱目》古籍精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名 鮒魚氣味 (肉)甘、溫、無毒。《本草綱目》鱗部·鯽魚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