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韓成彪只可敵張夢虎一人,怎能再抵當陸鳳陽雙鞭?當時殺得《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 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

卻說韓成彪只可敵張夢虎一人,怎能再抵當陸鳳陽雙鞭?當時殺得氣喘呼呼,正要逃走,卻被陸公子雙鞭打在刀背上。

大刀落於馬下,公子輕伸猿臂,生擒過馬。

眾兵大驚,四散奔逃。

張夢虎在馬上大呼:「眾兵聽著,我山召集軍馬,如若願降者,在此山留下待用,賞罰分明,斷不賤虐汝等。

倘不思留此者,也不相強逼。」

當日願歸降者不過數百名,逃回兵到有三千餘眾。

嘍囉將五百餘匹良馬盡數拘押回山寨中。

又命嘍囉於山下鋤開塚穴,掩埋殺死軍兵百餘人。

弟兄二人並馬回至山,中堂焚起香煙,列上陸國母、太師神牌。

押下韓成彪,一刀兩段。

至祭一番。

起來分付將首級高掛外山。

此事按下慢表,再說朝上兵了一齊奔逃回朝,先到龐國丈府中一一稟明。

龐國丈聞言嚇驚不小,心頭大怒。

打發兵丁歸回隊伍,一心想來曰:「一向不知陸鳳陽這小賊逃匿何方,豈知與張夢虎同聚一窩,藏身於湖廣。

今既知著落,諒汝一山完卵之地,插翅難飛。

只可惜韓成彪死於非命也。」

次日上朝,出班啟奏曰:「臣有奏:前者命鎮國將軍往浙買取戰馬,已經買得良馬五百餘匹,不意路經湖廣誤進鐵裘山,卻被陸鳳陽、張夢虎二逆賊逃匿於此,下山截殺了韓成彪,劫去馬匹,招集兵丁,為患不淺。

懇乞陛下早發大兵,征剿滅盡,方免生民受害之患。

未知聖意如何?」

天子聞奏怒曰:「可惱有此凶暴逆賊,罪更倍加。

殺害朝廷命官、搶劫良馬,不即行征討便養成大患矣。

未知命那將掛帥征伐,乃可成功?」

國文曰:「現有京省提督車騎將軍岳全忠。

此人乃花刀岳勝之後,智勇之將。

帶兵征討,定然馬到成功。」

天子准奏曰:「岳愛卿,朕今命汝掛帥興師,往征鐵裘山二逆賊。

須要謹細行軍,務必生擒二逆回朝,論功升賞,以報卿勞。」

岳將軍領旨謝恩。

是日退朝,文武備回府衙。

單說岳全忠,點起五萬精兵,三萬糧草,暫屯貯教場中。

退回內衙,有孫氏夫人迎接。

坐下將行兵一事說知,曰:「夫人,昔年下官奉旨外出巡邊,不在朝堂。

不想陸丞相並國母一全被害。

想起來實令人傷感。

今方才回朝,未及兩月,又要提兵。

但事君致身為鉅子職,分所當然。

惟韓成彪奸賊,奉旨往浙省買馬,不知他陽奉陰為,又往湖廣省長沙府,誤進鐵裘山,被陸公子劫殺了。

如今龐賊奏知君王,發兵征討,命吾掛帥征伐,捉拿二人。

故今又別夫人即日登程了。」

孫夫人含淚曰:「將軍,汝乃英名之輩。

陸丞相父女忠貞,臣民盡悉。

今日慘死奸臣之手,幸得公子逃遁出。

如若依朝廷旨意,定必斬草除根。

如捉解回朝,豈非斷絕了忠良一脈?請將軍自諒。」

岳爺曰:「夫人有所不知,此乃君命,豈得違逆。

況吾不領旨,奸相又與計算於吾矣。

只今兵到之日,且隨機應變。

夫人且放心,今告別了。」

登時出至教場,祭過大纛旗,三聲炮響,五萬精兵發馬登程。

一連數月,方到長沙地面。

是日山下駐兵。

岳元帥升帳,裝成一病,伏於帳中。

頭略一抬曰:「各位將軍,本帥奉命征戰,不意一路風霜,水土不和,以至病生難痊。

怎生是好?」

眾將曰:「元帥既然染病,後營現有隨行太醫程光,不免喚來診看如何?」

岳元帥曰:「若非各位將軍提及,本帥到也忘卻此人了。」

且喚來帳前,將六脈一診下,即冷笑一聲。

元師驚駭覺起,曰:「先生且慢言。」

分付退回後營各位將軍,「且退班,待本帥靜中診脈細談。

明日發令開兵。」

諸將領命各各退回。

有岳元帥曰:「請問先生,將本帥脈診來即發冷笑何也?莫不是病患沉重難以解救否?」

程光曰:「元帥,汝六脈調和,正當健旺,況目有真光,豈生病患?此來稱病或別有良謀。

小生輩未得知之。

未知是否?」

元帥聞言微微曬笑曰:「不枉良醫普濟,隨著本帥多年,並能知吾肺腹智慧之輩。

但汝是良善君子,與本帥同處有年,不妨將心腹告知。

吾想陸丞相在日,盡忠報國,不幸今冤被戮,今只存後嗣一人。

焉忍加兵拿解回朝?故詐著一病,以待朝廷之命。」

程光曰:「元帥詐病於數千里之外,聖上那裡得知。

倘奸臣劾奏汝按兵不舉,反受他陷阱。

不免即日奏本回朝,待聖上另選別將到來,代帥征伐,元帥於中坐觀事勢,暗助陸國舅一力殺敗諸奸一黨一 然後見機而行,殺回朝中,誅奸滅佞。

豈非上策也?」

岳元帥聞說大喜,曰:「此說誠知吾心也。」

是夜即端備本章一折,命快馬軍飛投回朝,非一天可到。

是日早朝,天子臨御,百官參朝。

忽接得邊庭岳元帥告病本章,要請旨調回,求選別將代印征剿之意。

神宗王看畢曰:「眾卿聽著。

今有岳全忠帶兵至鐵裘山,一到染成一病,不能提兵,求懇另選別將代征。

再命何人可代此重任?」

龐國丈一聞天子宣言,想來「岳全忠乃能征慣戰,久歷沙場。

緣何一到敵所即雲染病?其中定有奸詐。」

即稱:「陛下,岳將軍既染病恙,不若再命耀武侯種諤。

此人乃先王仁宗帝名將種世衡之孫,世代武功之子,文武全村,前往代印,並觀岳全忠病恙如何。

倘患病痊癒,二帥同征,務必生擒陸、張二賊,回朝正法,方免國家大患。

不得按兵不舉免費國家庫糧。」

天子曰:「龐卿言之有理。」

即宣至種諤耀武侯,加封二路元帥,再提三軍之師前往代接帥印。

得勝還朝,論功獎賞。

倘岳全忠病痊,二帥同剿進征。

果也未癒,旨著回朝調治病恙。

耀武侯領旨。

龐國丈想下一計,即奏曰:「從古出兵,有武備者必有文佐。

不免命臣兒都御史雲雄為參謀,方見文武並濟,乃能有功。

伏望我主准奏。」

天子曰:「准卿之言。」

即傳旨國舅為中軍主事參謀之職。

是日退朝。

此事龐國丈命子同征乃是審看岳全忠病疾真偽之意,不須多表。

卻說耀武侯回至府中,蘇氏夫人接迎坐下,曰:「請問公爺,今日退朝緣何有不悅之色?可示妾知否?」

種爺曰:「夫人未知其詳。

前者陸丞相被奸臣所害,陸公子逃難而出,落在湖廣鐵裘山。

韓成彪買馬被劫殺了。

聖上命岳將軍往征,不意中途染病。

吾想此事料然岳將軍非真病,乃不忍忠良一脈斷絕之意耳。

可恨老奸臣又薦保本公,往代印信進征。

惟此事吾亦與岳將軍一心,定必共誅奸一黨一 。

但今禍福未分,本官出兵三天之後,汝可暗暗收拾金鈿貴品之物,攜帶兒子種司道回一江一 南省,不可到蘇州。

吾乃原籍蘇州府,只憂本土官查察行蹤,難以逃脫了。」

蘇氏夫人曰:「公爺放心前往,不用掛念。

願汝馬到成功,共滅諸奸回朝再敘。」

是日夫妻灑淚分別不表。

種爺一到教場,有參謀龐國舅,諸將迎接。

元帥即日發炮祭旗,大兵登程。

一連數月,方到湖廣境界。

早有岳營軍士遠遠打探分明,回營報知。

岳元帥聞報嚇得一驚曰:「吾非真病,拜本回朝,不計看破朝中甚少能將,定必差來奸一黨一 劣夫帶兵前來代印。

不意聖上再調宣來耀武侯種愕。

他乃三世名將之後,久戰沙場,英雄將士。

彼須雲忠良之後,吾今詐病之謀一知,他心下如何與吾同志否?」

只得裝成病恙,卸甲包裹額首,軍校扶出營來迎接。

稱曰:「老元帥與國舅駕到,下官有恙在身,不能遠迎,望祈恕罪。」

種元帥、國舅曰:「岳將軍貴體欠安,何須出營遠接,且回堂中相見。」

當時,三人並同回營,見禮下坐。

種元帥曰:「下官奉旨代職帥印,二來請候將軍貴體安康。

但當提兵之日,聖上旨命:倘將軍貴體痊癒,二帥同征滅寇,果未得疾痊,暫且還朝將養。

二者只由將軍尊意主裁。」

岳元帥曰:「不幸兵到地頭,不和水土,以至賤恙加深,實在有負聖恩所托。

今幸老元戎提兵代勞,實乃感恩之至矣。」

是日將印符一交一 訖。

諸將兵新參見過種元帥與參軍國舅。

當日龐國勇須略曉岳全忠非真病恙,但想父親非良善之輩,倘若回書報知,岳全忠非真病恙,他即一命危矣。

故不回家書,此乃龐雲雄略行善念之良,不比父親歪狠之心也。

次日,岳將軍將帥印一交一 楚,即帶了家丁數百,刻日登程。

種元帥與國舅,諸將齊同送別按下慢提。

先說岳將軍一程涉水登山,數月方才趕趲回朝。

一天回至汴京城,進歸內府。

夫人迎接下坐曰:「請問老爺提兵未及一戰,如今回朝,莫非成功奏凱,如此之速也?」

岳將軍曰:「非也。

本官奉旨征討鐵裘山,一到境界,已染成一病恙,數月不痊。

故拜本回朝。

蒙聖上准奏,命耀武侯代接帥印,故得著回朝中養病。

明早上朝,面君辭職,告歸宗林,以終晚年。

未知可否?」

孫夫人曰:「如此看來將軍非真病也。

臉容光采,氣概昂昂,豈非詐哄妾也?」

岳將軍聞言冷笑曰:「夫人言不差也。

惟今辭職解纓未明可否。」

夫人曰:「將軍既非真病,明早斷不可親自登朝。

倘被老奸臣窺明破綻,實為不美。

不若修明一本,待妾替君進朝,方無有礙。」

夫妻酌議定。

次早黎明,天子臨朝。

百官參見畢,有王門官啟奏:「萬歲,現有岳將軍孫夫人候旨。」

天子宣進。

夫人下跪參見,呈上告病一折。

神宗天子從頭看罷,開言曰:「汝夫既然病重難痊,茲暫准旨歸田養病,賜贈白金萬兩。

倘病痊之日,旨著欽差起復任用。」

夫人謝恩。

有龐國丈曰:「岳將軍非別臣可比。

他乃岳勝之後,屢代功勳之將,有血戰大功於國家。

今王上賜白金萬兩歸田,不若御駕親臨到岳家,君會臣一面,更見聖上隆恩厚愛功臣之至也。」

孫夫人聽罷大驚曰:「國丈之言差矣。

君尊臣卑,豈有君上到臣之家?於理上有干礙矣。」

聖上聽國丈之言曰:「昔日太祖先王雪夜微行,曾到趙普丞相之家。

至今一江一 山基業一統之盛,何雲非理?」

神宗王曰:「夫人不別執意言多。

朕因岳將軍告辭去國,未知何時起復,無非君臣一會,以盡心腹之誠。

何為於理有礙?夫人且請先回,朕與丞相等後臨府第。」

夫人不敢多言再奏,只得謝恩。

銀牙緊咬,深恨奸臣刁滑,透破機關,禍有不測。

再說天子登程,國丈惑奏天子:「岳全忠乃久戰沙場英雄,緣何兵一出即稱病患,回朝告駕?猶恐有詐,欺滿聖上。

不免帶同魏太醫將他六脈一診即分真偽矣。」

聖上准奏曰:「朕也思此事稀奇,一出兵即日回告駕,果不差也。」

傳語宣召魏太醫同往。

先說孫夫人回至府衙中,進內堂對丈夫說明,言:「此事不好了。

妾登朝上本,聖上批下,准旨暫且告歸養病、痊癒之日復任回朝。

恩賜白金萬兩。

只可恨老奸臣暗破機關,惑奏聖上,要親駕到巨家看病,一會告歸功臣。

妾已多言勸奏君不合到臣家之言。

無奈聖上不准,定必到來,看將軍病症,以表垂愛之意。

不一刻君王駕到矣。

倘猜破夫君是詐病埋名,便有欺君重罪,難逃性命。

怎之奈何?」

岳將軍日:「夫人休驚。

欺君之罪不及於妻子。

既然君王駕到,尚知吾詐病欺君,只將一命捐軀,有何干礙,夫人只自回歸故土,好生教一習一 兩個孩兒,通一習一 經史,不要出仕王家,料得另有一番變故,本官死在九泉也無芥懷矣。」

夫人含淚允諾。

不一時報進天子駕臨。

岳將軍早早命諸家丁鋪氈結綵,香煙芬馥,滿注金爐。

中堂內外大開,侯俟君王。

當日岳將軍裝著假病,命人扶持下跪迎接聖駕。

稱言:「臣帶病接駕,何勞聖駕光臨,臣為敢當,折盡平生之福,罪更加深矣。」

天子開言,未知究出詐病欺君否?且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公案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韓成彪只可敵張夢虎一人,怎能再抵當陸鳳陽雙鞭?當時殺得《後宋慈雲走國全傳》第十回 岳元帥詐病回師 耀武侯提兵代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