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鍋底一抽一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原典】《三十六計》釜底抽薪(第十九計)

三十六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 - 釜底抽薪(第十九計)

三十六計

釜底抽薪(第十九計)

從鍋底一抽一掉柴火。

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原典】

不敵其力1,而消其勢2,兌下乾上之象3。

【註釋】

1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

力,最堅強的部位。

2而消其勢:勢,氣勢。

3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 「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

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

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

此計正是 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

尉繚子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

乃選一精一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

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

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

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

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

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

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故事】

曹一操一奇兵襲烏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十六計》古代兵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從鍋底一抽一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原典】《三十六計》釜底抽薪(第十九計)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