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地網天羅遍處排,岳侯撞入運時乖《說岳全傳》第二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

說岳全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說岳全傳

說岳全傳 - 第二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

說岳全傳

第二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

詩曰:

地網天羅遍處排,岳侯撞入運時乖。

才離弔客凶神難,又遇喪門白虎災。

話說當時岳爺對吉青道:「愚兄今日奉旨回京,只愁金兵渡過河來,兄弟干係不小!恐你貪酒誤事,今日愚兄替你戒了酒,等我回營再開。

兄弟若肯聽我之言,就將此茶為誓。」

說罷,就遞過一杯茶來。

吉青接過茶來,便道:「謹遵大哥之命。」

就將茶一飲而荊岳爺又差一員家將,前往元帥營中去,稟道:「岳飛今奉聖旨進京,君命在身,不及面辭元帥。」

又再三叮囑了吉青一番,帶了張保,上馬匆匆,一路望著京都而來。

一日,行至中途,只見一座斷橋阻路,岳爺便問張保:「你前日怎麼過來的?」

張保道:「小人前日來時,這條橋是好端端的,小人從橋上走過來的。

今日不知為什麼斷了?」

岳爺道:「想是近日新斷的了。

你可去尋一隻船來,方好過去。」

張保領命,向河邊四下裡一望,並無船隻;只有對河蘆葦中,藏著一隻小船。

張保便喊道:「艄公,可將船過來,渡我們一渡!」那船上的艄公應道:「來了。」

看他解了繩纜,放開船,咿咿啞啞搖到岸邊來,問道:「你們要渡麼?」

岳爺看那人時,生得眉粗眼大,紫膛面一皮,身長一丈,膀闊腰圓,好個兇惡之相!那人道:「你們要渡河,須要先把價錢講講。」

張保道:「要多少?」

那人道:「一個人,是十兩;一匹馬,也是十兩。」

岳爺暗想:「此橋必定是那人拆斷的了。」

張保道:「好生意嚇!朋友,讓些罷。」

那人道:「一定的價錢。」

張保道:「就依你,且渡我們過去,照數送你便了。」

那艄公暗想道:「就渡你過去,怕你飛上天去不成?又看看他們的包裹,雖甚是有限,好匹白馬,拿去倒賣得好幾兩銀子。

看這軍官文縐縐的,容易收拾。

倒是那個軍漢一臉橫肉,只怕倒有些氣力,待我先對付了他,這匹馬不怕不是我的。」

便道:「客官,便渡你過去,再講也不妨。

但是我的船小,渡不得兩人一馬,只好先渡了一人一馬過去,再來渡你罷。」

張保道:「你既裝得一人一馬,那在我一個人,能佔得多少地方?我就在船艄上蹲蹲罷。」

艄公暗笑:「這該死的狗頭,要在船艄上,不消我費半點力氣,就送你下水去。」

便道:「客官,只是船小,要站穩些!」一面說,一面把船攏好。

岳爺牽馬上船。

果然船中容不得一人一騎,岳爺將馬牽放艙中,自己卻在船頭上坐地。

張保背了包裹,爬到船艄上,放下了包裹,靠著舵邊立著。

艄公把船搖到中間,看那張保手中拄著那根鐵棍,眼睜睜的看著他搖櫓。

自己手中又沒有兵器,怎生下得手來?想了一會,叫道:「客官,你替一我把櫓來拿定了,待我取幾個點心來吃。

你若肚裡餓了,也請你吃些。」

張保是久已有心防備著的,便道:「你自取去。」

撇了混鐵棍,雙手把櫓來遙回頭看那艄公蹲身下去,揭開船板,颼的一聲,掣出一把板刀來。

張保眼快,趁勢飛起左腳來,正踢著艄公的手,那把板刀已掉下河中去了。

再飛起右腳來,艄公看得親切,叫一聲:「不好!」背翻身,撲通的一聲響,翻下河去了。

岳爺在船頭上見這般光景,便叫張保:「須要防他水裡勾當!」張保應聲:「曉得,看他怎生奈何我!」就把這混鐵棍當作划槳一般,在船尾上劃。

那艄公在水底下看得明白,難以近船。

前邊船頭上,岳爺也把那瀝泉槍當作篙子一般,在船頭前後左右不住的攪,攪得水裡萬道金光。

那個艄公幾番要上前算計他,又恐怕著了槍棍,不敢近前。

卻被那張保一手搖櫓,一手劃棍,不一時,竟劃到了岸邊。

岳爺就在船艙裡牽出馬來,跳上了岸。

張保背了包裹,提了混鐵棍,踴身上岸。

那隻船上沒有了人,滴溜溜的在水內轉。

張保笑對岳爺道:「這艄公好晦氣!卻不是偷雞不著,反折了一把米?請爺上馬走罷!」岳爺上了馬,張保跟在後頭。

才走不得一二十步路,只聽得後邊大叫道:「你兩個死囚!不還我船錢,待走到那裡去?」

張保回頭看時,只見那個艄公一精一赤著膊,手中拿條熟銅棍,飛也似的趕來。

張保把手中混鐵棍一擺,說道:「朋友,你要船錢,只問我這棍子肯不肯。」

艄公道:「那有此事,反在大蟲的口裡來挖涎。

老爺普天之下,這除了兩個人坐我的船,不要他船錢。

除此之外,就是當今皇帝要過此河,也少不得我一厘。

你且聽我道:『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怕官司不怕天。

任是官家來過渡,也須送我十千錢。

』」張保道:「朋友少說!只怕連我要算第三個!」艄公道:「放屁!你是何等之人,敢來撩一撥老爺?照打罷!」舉起熟銅棍,望張保劈頭打來。

張保喝聲:「來得好!」把混鐵棍望上格噹一聲響,架開了銅棍,使個「直搗黃龍勢」,望艄公心窩裡點來。

艄公把身一子往右邊一閃,剛躲個過,也使個「臥虎擒羊勢」,一棍向張保腳骨上掃來。

張保眼快,雙足一跳,艄公這棍也撲個空。

兩個人搭上手,使到了十五六個回合。

張保只因背上馱著個包裹未曾卸下,轉折不便,看看要輸了。

岳爺正在馬上喝采,忽見張保招架不住,便拍馬上前一步,舉起手中槍,向那兩條棍子中間一隔,喝聲:「且住!」兩個都跳出圈子外來。

艄公道:「那怕你兩個一齊來,老爺不怕!」岳爺道:「不是這等說。

我要問你,你方才說,天下除了兩個人不要船錢,你且說是那兩個?」

艄公道:「當今朝內有個李綱丞相,是個大忠臣,我就肯白渡他過去。」

岳爺道:「再一個呢?」

艄公道:「那一個除非是相州湯陰縣的岳飛老爺,他是個英雄豪傑,所以也不要他的渡錢。」

張保道:「好哩!可不連我是第三個?」

艄公道:「怎麼便好連你?」

張保道:「現放著俺家的爺爺不是湯陰縣的岳老爺?你不要他的渡錢,難道倒好單要我的不成?」

艄公道:「你這狗頭,休要哄我。」

岳爺道:「俺正是岳飛,在黃河口防守金兵。

今聖旨召進京中,在此經過。

不知壯士何由曉得岳飛,如此錯一愛一?」

艄公道:「你可就是那年在汴京搶狀元,槍挑小梁王的岳飛麼?」

岳飛道:「然也。」

艄公聽說,撇了棍,倒身便拜,說道:「小人久欲相投,有眼不認,今日多多冒犯!望爺爺收錄,小人情願執鞭隨鐙。」

岳爺道:「壯士請起。

你姓甚名誰?家居何處?因何要來投我?」

艄公道:「小人生長在揚子江邊,姓王名橫,一向在江邊上做些私商勾當。

只因好賭好吃,錢財到手就完。

因思人生在世,也須幹些事業,只是無由進身。

久聞爺爺大名,欲來相投。

因沒有盤纏,故在此處拆斷橋樑,詐些銀子,送來孝順爺爺,不意在此相遇。」

岳爺道:「這也難得你一片誠心!既如此,與你同保宋室江山,討個出身也好。」

王橫道:「小人不願富貴,只要一生伏侍爺爺。」

岳爺道:「你家在那裡?可有親人麼?」

王橫道:「小人從幼沒了父母,只有一個妻子,同著小兒王彪,在這沿河樹林邊破屋裡,依著舅舅過活。

我這船艄裡還有幾兩碎銀子,待小人取來與他去度日。」

張保道:「快些,快些!我們要趕路的,不要戀家耽擱!」於是三個一齊再到河邊來。

王橫跳上船去,向艄裡取了銀子,跳上岸,把船撇了,一直向河邊樹林下茅屋內去,安頓了妻子,背上一個包裹,飛奔趕來。

張保見了,便道:「朋友,我走得快,爺是騎馬的,恐你趕不上,把包裹一發替你背了吧!」

王橫道:「我挑了三四百斤的擔子,一日還走得三四百里路,何況這點包裹?我看你的包裹,比我的還重,不如均些與我,方好同走。」

岳爺道:「既如此,待我上馬先走,看你兩個先趕上的,就算是他的本事。」

張保道:「甚好,甚好!」岳爺把馬加上一鞭,只見忽喇喇一馬跑去,有七八里才止。

那王橫、張保兩個放開腳步,一口氣趕上來。

王橫剛趕到岳爺馬背後,那張保已走過頭去了,只爭得十來步遠,岳爺哈哈大笑道:「你們兩個,真是一對!這叫做『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也!」

三個人在路,歡歡喜喜。

不一日,到了京師。

剛到得城門口,恰遇著張邦昌的轎子進城,岳爺只得扯馬閃在一旁。

誰知張邦昌早已看見,忙叫住轎,問道:「那一位是岳將軍麼?」

岳爺忙下馬,走到轎邊,打一躬道:「不知太師爺到來,有失迴避!」邦昌道:「休記當年武場之事。

目今吾為國家大事,保將軍進京為帥。

聖上甚是記念,如今就同將軍去見駕。」

岳爺只得隨著進城。

剛到午門,已是黃昏時分。

邦昌道:「隨我上朝。」

家人提了燈籠進朝。

到了分宮樓下,邦昌道:「將軍在此候旨,我去奏知天子。」

岳爺答道:「領命。」

邦昌進了分宮樓,往旁邊進去了,著人到宮中知會消息。

再說荷香正在宮中與聖上夜宴,有太監傳知此消息。

荷香看主上已有幾分酒意,又見明月當空,跪下奏道:「臣妾進宮侍駕,還未曾細看宮闕,求萬歲帶臣妾細看一回。」

康王道:「卿要看那宮廷麼?」

吩咐擺駕,先看分宮樓。

鑾駕將至分宮樓,那岳飛看見一派宮燈,心中想道:「張太師果然權大!」上前俯伏,口稱:「岳飛接駕。」

內監叫道:「有刺客!」兩邊太監上前拿住岳飛。

高宗吃驚,即便回宮,問道:「刺客何人?」

內監道:「岳飛行刺!」一娘一娘一道:「若是岳飛。

應該寸斬。

前者宣召進京,他違旨不來。

今日無故暗進京城,直入深宮,圖謀行刺。

伏乞聖上速將他處斬,以正國法。」

高宗此時還在醉鄉,聽了荷香之話,就傳旨出來,將岳飛斬首。

宮官領旨,將岳飛綁出午門外來。

張保、王橫見了,上前問道:「老爺何故如此?」

岳飛道:「連我也不知!」張保道:「王兄弟,你在此看了,不許他動手,我去去就來!」張保忙提著混鐵棍就走,連柵門都打開。

有五城兵馬司巡夜,看見了,叫手下拿祝眾人急忙追來,那裡追得著?張保來至太師門首,不等得叫門,一棍就打進裡邊。

張保是在府中出入慣的,認得路徑,知道太師爺在書房裡安歇的,他就一腳將書房門踢倒,走進裡邊,揭起帳子,扯起大師,背了就走。

走出府門,口中叫道:「不好了!岳爺爺綁在午門了!」

李太師被張保背著飛跑,顛得頭昏眼暈。

來至午門放下,李綱一見岳飛綁著跪下,便高聲叫道:「你幾時來的?」

岳爺連忙回稟道:「小將在營中,奉有聖旨召來。

才到得城中,與張太師同進午門。

到了分宮樓下,叫小將站著,張大師進去了。

好一會不見出來,只見天子駕到。

小將上前接駕,不意內監叫道:『有刺客!』即將小將拿下,綁出午門。

求太師與小將證明此事,死也甘心!」太師聽說,便叫:「刀下留人!」即去鳴鐘撞鼓,太師往裡邊進來。

那曉得張邦昌一奸一賊已知,即暗暗的將釘板擺在東華門內。

李綱一腳跨進,正踏著釘板,大叫一聲,倒在地上,滿身鮮血。

張保見了,大叫:「太師爺滾釘板哩!」午門眾大臣聽見,連忙上前來救。

但見太師的手足鮮血淋一漓,倒在金階。

早有值夜內監,報知天子奏道:「眾大臣齊集午門,李太師滾釘板,命在頃刻!請駕升殿。」

荷香奏道:「更深夜黑,主上明早升殿未遲。」

高宗道:「眾卿齊集大殿,孤家怎好不去坐朝?」

隨即升殿。

眾文武三呼已畢,平身。

高宗看見李太師滿身是血,傳旨宣太醫官調治。

李太師奏道:「臣聞岳飛武職之官,潛進京師,欲害我主,必有主使,該取禁刑部獄中。

待臣病好,審問岳飛,究明此事,問罪未遲。」

高宗准奏,傳旨將岳飛下獄。

眾大臣送李太師回府,張保、王橫牽馬跟著。

高宗退朝回宮,不表。

再說李太師回到府中,著人忙請刑部大堂沙丙到來相見,吩咐道:「岳飛必有冤枉,可替他上一道本章,說他有病,飲食不進,萬望周全。

待我病癒,自有處置。」

沙丙領命,辭別太師回去。

到次日,果然奏了一本,天子准了。

這也不在話下。

再說那李太師寫了一張冤單,暗暗叫人去刻出印板,印上數千張,叫張保、王橫兩人分頭去貼,只說張邦昌陷害岳飛情由,遍地傳揚。

不道這個消息,直傳到一個所在,卻是太行山。

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替天行道。

這日正值牛皋生日,那施全、周青、趙雲、梁興、湯懷、張顯、王貴七個大王,備了禮來祝壽。

見過禮,兩邊坐下。

眾人道:「已拿了幾班戲子,候大王坐席唱戲。」

牛皋道:「難為各位兄弟了!」看看等到晌午時分,湯懷說道:「眾位兄弟,等到何時才坐席呢?」

牛皋道:「等古大哥來!這吉大哥,我平日待他不同,我的生日,他必定來的。」

湯懷道:「既如此說,等等他。

只怕要等到晚哩!」王貴道:「無可奈何,只得依他等罷!」

湯懷氣悶,立起身來閒走,一走走到戲房門首,只聽得裡面說:「張邦昌陷害岳飛。」

湯懷走進來問道:「誰害岳飛?」

戲子回說:「方纔揭的一張冤單,閒空在此,故爾唸唸。」

湯懷道:「拿來我看!」戲子即忙送過來。

湯懷接著看了,轉身就走,來至飛金殿上說道:「牛兄弟,岳大哥被人陷害了!」牛皋道:「湯哥,你怎麼知道?」

湯懷就將冤單—一念與牛皋聽。

牛皋聽了,怒發如雷道:「罷,罷,罷!也不做這生日了,快快收拾兵馬進京去。

相救大哥。」

即時傳令,將七個大王兵馬盡行聚集,連本山共有八萬人馬。

下山一路而來,無人攔阻,直至金陵,離鳳台門五里,安營下寨。

那守城官兵慌忙報上金階,奏與高宗知道。

高宗隨傳旨下來:「何人去退賊兵?」

下邊有後軍都督張俊,領旨出午門來,帶了三千人馬出城,將人馬擺開。

八個英雄走馬上來。

湯懷對張俊說道:「我們不是反寇!你進去只把岳大哥送出來,便饒你了。

你若不然,就打破金陵,雞犬不留,殺個乾乾淨淨。」

張俊道:「怪不得岳飛要反,有你這一班強盜相與,想是要裡應外合。

我今奉聖旨,到來拿你這一班狗強盜!」牛皋大叫一聲,舞著雙鑭,照頭就打,張俊掄刀格架。

戰不上三四個回合,那張俊那裡是牛皋的對手,轉馬敗走。

湯懷對牛皋道:「讓他去罷!倘然我們這裡追得急了,他那裡邊害了大哥的一性一命了,不必迫他。」

牛皋就命眾人且回營安歇,不提。

再說那張俊回至午門下馬,進朝上殿,奏道:「臣今敗陣回城,他們是岳飛的朋友湯懷、牛皋等作亂,來救岳飛。

求主公先斬岳飛,以絕後患。」

高宗主意未定,適值午門官啟奏:「李綱在午門候旨。」

高宗降旨:「宣進來。」

李太師上殿,朝拜已畢。

高宗道:「朕正為賊兵犯闕,張俊敗回,孤家無計。

老太師有何主意?」

李綱奏道:「就命岳飛返了賊兵,再將他定罪可也。」

張邦昌奏道:「都督張俊敗回,奏聞聖上,這班強賊,乃是岳飛的朋友。

若命岳飛退賊,豈不中其一奸一計?」

李綱、宗澤一同奏道:「臣等情願保舉岳飛,倘有差池,將臣滿門斬首。」

高宗道:「二卿所奏,定然不差。」

即忙降旨,宣召岳飛上殿。

岳飛進朝,朝見已畢,高宗就命岳飛去退賊寇回旨。

岳飛領旨,正往下走,李綱喝聲:「岳飛跪著!」岳飛只得跪下。

李太師道:「聖上一愛一你之才,特命徐仁召你到京,著你保守黃河。

你怎麼敢暗進京師,意欲行刺聖躬?理應罪誅九族,你有何言奏答?」

岳飛道:「太師爺!罪將萬死,不得明冤!有聖上龍旨召進京城,現在供好在營中。

若罪小將進宮,小將到京時,城外見了張太師,張太師同小將同至午門,叫小將在分宮樓下候旨。

張太師進去,不見出來。

適值聖駕降臨,罪將自然跪迎。

岳飛一死何惜,只因臣母與我背上刺下『一精一忠報國』四字,難忘母命!求太師爺作主!」

張邦昌忙奏道:「想是岳飛要報武場之仇,如此攀扯,求聖上作主!」李綱奏道:「既如此,聖上可查一查,那日值殿的是何官?問他就知明白了。」

高宗降旨,命內侍去查明那日值殿者何官。

不多時,內侍查明回奏:「乃是吳明、方茂值殿。」

高宗就問那一晚之事。

吳明、方茂奏道:「那晚有一小童手執燈籠,上寫『右丞相張』,見太師爺引著一人進宮。

非是臣等當時不奏,皆因太師時常進宮來往,故無忌憚。」

高宗聞奏大怒,將張邦昌大罵道:「險些兒害了岳將軍之命!」吩咐將張邦昌綁了斬首。

李綱奏道:「姑念他獻玉璽有功,免死為民。」

高宗准奏,降旨限他四個時辰出京。

張邦昌謝恩而出,回家收拾出京。

不是李太師奏免他,殺了這個一奸一賊,後來怎得死在番人之手,以應武場之咒?正是:

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這是後話慢表。

且說高宗命岳飛領兵出城退賊,未知勝敗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說岳全傳》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詩曰:地網天羅遍處排,岳侯撞入運時乖《說岳全傳》第二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