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是梵文Arhat(阿羅漢)的簡稱,是小乘佛教修《千古之謎》古今羅漢知多少?

千古之謎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 - 古今羅漢知多少?

千古之謎

古今羅漢知多少?

羅漢,是梵文Arhat(阿羅漢)的簡稱,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二譯應供,受人天供養之意;三譯不生,永人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

關於羅漢的數量,有說是16尊,也有說18尊,最多的說是500尊,人言人殊,莫衷一是。

羅漢的部分名字,也有不同說法。

據大乘佛經記載,有16羅漢,他們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陀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傳教弘法,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

北涼道泰譯的《人一大乘論》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睺羅,如是等十六人諸大聲聞散在諸渚……守護佛法。」

聲聞即羅漢的異名,但沒有全部列出16羅漢的名稱。

而西晉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說:所謂大迦葉比丘、軍屠缽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設盡,然後乃當般涅槃。

東晉佚名譯《舍利弗問經》也說:吾去世後摩詞迦葉、賓頭盧、君徒般歎、羅睺羅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

以上三經所說羅漢名號,不盡相同,是何原因,無從考證。

隋智顗《法華經文句》卷二即根據上說曰:「佛敕四大羅漢不得滅度,待我法滅盡,由是住持於今,未深入無餘涅槃。」

而唐湛然《法華文句記》解釋此文時卻說:「准《寶雲經》第七,佛記十六羅漢令持佛法,至後佛出世方得人滅,彼經一一皆列住處、人名、眾數等。

故諸聖者皆於佛前各各誓言,我等以神力故弘護是經,不般涅槃。

賓頭盧、羅雲在十六數,卻不雲迦葉。」

但遍查《寶雲經》的現存二個譯本,均未見該段記載,真乃謎中有謎。

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透露羅漢消息說道:十六羅漢的名號分別為:賓度羅跋羅惰闍、迦諾伽伐磋、迦諾迦跋厘惰闍、蘇頻陀、諾距羅、跋陀羅、迦理迦、伐闍羅弗多羅、戌博迦、半托迦、羅估羅、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茶半托伽。

其中的羅漢名號又與前述所引完全相異,真乃撲朔迷一離,難明所以。

那末,在不少寺廟中為什麼又有18羅漢呢?有人解釋說:佛陀弟子甚眾,修證成羅漢的不少,自然不止16尊,但又為什麼僅有18尊,卻又說不出所以然。

根據現存史料,最早的十八羅漢是從宋代張玄所繪十八羅漢像而來。

蘇拭曾為之題贊,並記其神通變化,可惜未標出名號。

其後貫休又畫十

八羅漢像,蘇軾再為作贊,並一一標出名稱,第十七尊為慶友,第十八尊為賓頭盧。

以後宋志磐在《佛祖統記》中認為:慶友是《法住記》的著者,不應在住世之列,而賓頭盧即賓度羅跋羅隋闍,故應更之以迦葉和軍屠缽歎。

這兩位是《彌勒下生經》中所說的四大聲聞之二而不在十六羅漢之列的。

此外也有人認為是《法住記》譯者玄奘法師,但附同者不多。

總之,諸書所說,各不相同。

西藏也有十八羅漢之說,是在原十六羅漢之外加上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這是從漢地傳入的。

法增是甘肅賀蘭山(今阿拉善旗)人,因供奉十六羅漢而得到感應,每日都見到無量光佛出現於雲中。

而布袋和尚即寺院大門口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的化身,五世達賴喇嘛為之特造了《供養十六羅漢儀軌》,可是不知為什麼僅敘述名號而仍未列入,故至今在供養儀軌中還只是十六羅漢。

清梁章鉅在《一浪一跡續談》中說:乾隆在杭州西湖聖因寺中觀看貫休十八羅漢像時,肯定了十七羅漢為降龍(迦葉)、十八羅漢為伏虎(彌勒)。

但降龍伏虎只是後世傳說,佛典並無記載。

在封建社會中,一經皇帝御定,便是金口玉言,即使不符史實也即成了定論,十八羅漢之說從此不脛而走,逐漸取代了十六羅漢,不過蘇軾在《應夢羅漢記》說:元豐四年岐亭廟中有一阿羅漢像,左龍右虎,可見在宋代,降龍伏虎尚是同一羅漢。

如此人言人殊,實在難以斷定。

至於五百羅漢,在佛經中本來是經常可以看到記載的,如西晉竺法護譯《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記經》中即有:「佛滅度後迦葉尊者與五百羅漢最初結集三藏佛經。」

又《舍利弗問經》也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五百阿羅漢重興聖教。

宋紹興年間,《江一陰一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石刻》碑中,五百羅漢排列俱全。

從此以後,各地寺廟一般都沿用此碑列序排座500羅漢,並紛紛建立羅漢堂,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碧雲寺、成都寶光寺、蘇州西園寺、漢一陽一歸元寺和昆明筇竹寺等。

但是否就是結集三藏的500人,卻又成疑案。

奇怪的是在五百羅漢中,除了印度人以外,竟然有碧眼黃發的西洋人和中國帝王前來「落戶插隊」。

從前廣州市西關華林寺羅漢堂內有一尊身穿西服、足登革履、頭戴泥帽的羅漢,相傳是元代的馬可。

波羅。

昆明筇竹寺裡有尊基督教的耶酥羅漢。

而成都寶光寺羅漢殿中第295尊暗夜多羅漢和第360尊直福德羅漢與其他剃髮披袈現出家僧相的迥異,他倆風帽遮頂、龍袍加身、頜下長鬚,腳踏粉底烏靴呈帝王相,據傳說是清康熙與乾隆皇帝。

他們為什麼也列座於羅漢行列?對前兩位洋羅漢,有人說是在元代,凡是西方來者,一律認作佛徒之故。

也有說是這兩位對中外文化交流起過卓越貢獻而為之紀念。

後兩位帝王篤信佛教,他們希冀在身後也能成佛,便利用天子權威,硬是擠進羅漢群中。

不過雕塑藝術家大膽地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在康熙臉部添加幾點隱約的麻點,極盡諷刺嘲笑的能事,顯示出民間藝人的聰明智慧與鬥爭一精一神。

羅漢究竟有多少尊?十六、十八還是五百?或許還有更多,佛經中雖有述及,但沒有明確的數字,這是一個玄奧的謎題,可能永遠無法解一開,只能讓人們在奧秘的臆想中馳騁吧!

(董健身)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千古之謎》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羅漢,是梵文Arhat(阿羅漢)的簡稱,是小乘佛教修《千古之謎》古今羅漢知多少?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