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9年,楚國和晉國在宋國的西門結盟,《中華上下五千年》晉楚鄢陵之戰

中華上下五千年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 - 晉楚鄢陵之戰

中華上下五千年

晉楚鄢陵之戰

公元前579年,楚國和晉國在宋國的西門結盟,雙方約定暫時息兵,停止戰爭。

晉國受到秦國和白狄的襲擊,因此急於和楚國妥協,以便集中力量打擊狄、秦;而楚國發生內亂,也無力與晉國爭奪霸權,因此這結盟只是晉楚之間的權宜之計,並不意味著兩國已經達成和解。

西門之盟後,晉國先後大敗狄人和秦國,秦國一時無力東顧。

這之後,齊、晉同盟得到鞏固;中原地區各中小諸侯國皆臣服於晉,南方吳國和晉聯手,共同抵制楚國,晉國在爭霸的鬥爭中,佔有明顯的優勢。

而楚國在晉國打擊秦國時遵守盟約,沒能出兵救秦,使得晉國勢力更勝,使自己陷入被動。

公元前577年,鄭國仗著有強大的晉國撐腰,率軍攻打許國,結果被許國打敗。

鄭成公不甘心,又馬上親征率軍攻打許國,攻入許國國都外城,一逼一得許國把叔申的封田割給鄭國求和。

許國是楚國的親國,楚國當然不能容忍鄭國這樣欺負許國。

於是,楚國決定攻打鄭國,間接與晉國爭奪霸權。

公元前575年,楚國答應把汝一陰一之田送給鄭國,向鄭國求和,鄭國又背著晉國投靠楚國。

鄭子罕率軍攻打宋國,在汋陂被宋國打敗,鄭國組織軍隊反攻,在汋陵打敗宋國。

鄭國攻打宋國不久,晉國派人到衛國、齊國、魯國,請他們派軍隊協同晉國攻打鄭國。

晉厲公親自為四軍統帥,命欒書為中軍將軍,士燮為副將;郤錡為上軍將軍,荀偃為副將;韓厥為下軍將軍,副將佐荀罃留守國內;郤犨為新軍將軍,郤至為副將。

鄭國得到消息,趕緊向楚國求救。

楚共王親自統率,左廣彭名駕馭戰車,潘一一一黨一一一為右;右廣許偃駕馭戰車,養由基為右,任命司馬一子反統領中軍,令尹子重統領左軍,右尹子革統領右軍,統帥三軍,會同蠻軍救鄭,與晉軍戰於鄭地鄢陵。

楚軍到達鄢陵後,晉國的盟國齊、魯、衛的軍隊還在往鄢陵來的路上。

於是,楚軍的統帥決定趁晉國還沒和盟軍會合之際,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晉軍,速戰速決。

當時正是六月二十九日,是古代忌諱用兵的日子,楚軍趁晉軍不備,藉著黎明的濃霧,突然一逼一近晉軍營壘。

楚軍一逼一近,晉軍營前有大片泥沼,無法出動兵車應戰,盟國的援軍也還沒到達,形勢非常不利。

中軍將軍欒書認為楚軍輕浮急躁,不能持久,三天後一定撤軍,主張固守,等他們撤退時,再出兵襲擊。

但新軍副將郤至則認為楚國軍隊不整齊,秩序混亂,且將領之間有矛盾,因此主張出擊。

晉厲公認為郤至分析得很有道理於是決定不再固守等待援軍,立即與楚軍決戰,為了擴大軍隊活動的空間,晉厲公下令在營壘中把井填上,把灶剷平,疏通隊伍之間的行道。

戰前,楚共王在大宰伯州犁的陪同下,登上瞭望車,觀察晉軍的動靜。

伯州犁是晉國大夫伯宗之子。

伯宗賢達好直言,他不滿於郤氏家族獨攬晉國軍權,建議晉厲公抑制郤氏的權勢。

郤氏便以誹謗朝政之罪將他打入大牢,並驅逐了伯州犁。

伯州犁逃到楚國,擔任大宰之職。

楚王就晉軍的動向詢問伯州犁,伯州犁則向楚共王一一解釋晉軍活動的目的,把晉侯親兵的位置指給楚共王。

但是,楚軍觀察敵情時,並沒有判斷出晉軍的作戰意圖,因此也沒有做相應的準備。

晉軍方面,晉厲公也在苗賁皇的陪同下,登高偵查楚軍的情況。

苗賁皇是楚國權臣斗椒之子,楚莊王在平定若敖氏叛亂時,殺了斗椒,苗賁皇則逃到晉國,晉賜以苗邑。

苗賁皇熟悉楚軍內情,認為楚軍的一精一銳是在中軍的王族部隊,兵力強大,而左、右軍分別為鄭軍和蠻兵,軍心不齊,隊列不整,於是他向晉厲公獻計,改變晉軍陣型,製造出中軍薄弱的假象,誘使楚左、右軍進攻中軍,等楚軍陷入包圍時,再集合上、下軍一精一銳之力配合中軍聚而殲之。

晉厲公欣然採納這一建議,並依據這一建議制定了作戰方案,然後下令改變原有的陣勢,讓中軍主將和副將各自率領一支一精一銳隊伍補充到左右兩翼的軍隊中。

部署完畢後,晉軍就衝出營壘,從營前泥沼的兩側向楚軍發起進攻。

楚共王果然中計,以為晉中軍兵力薄弱,於是率楚中軍進攻,晉軍頑強抵抗。

晉將魏錡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給養由基兩支箭,命他射魏錡。

養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錡,魏錡當場斃命。

養由基帶著另一支箭去向楚共王覆命。

楚共王雖然眼睛被射傷,仍忍住疼痛堅持在陣前指揮作戰。

雙方激戰從早晨一直打到傍晚,難分勝負。

楚國損失慘重,楚共王決定暫時收兵,讓士兵休息後,明日再戰。

楚國將領子反在軍中查看情況,慰問傷員,休整軍隊,準備明日重新投入戰鬥。

晉軍方面,苗賁皇通告全軍,準備明日再戰,同時,故意放楚國俘虜逃跑。

他們逃回楚營後,向楚共王報告了晉軍準備迎戰的情況。

楚共王聽後,馬上召見主帥子反商量如何應對。

沒想到子反當晚醉酒,無法商議軍機,楚共王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決定帶領軍隊連夜撤退。

在這次戰鬥中,楚軍雖然受挫,但與晉勝負未分。

中軍主帥司馬一子反竟然臨陣醉酒,導致貽誤軍機,使楚王退兵。

楚軍退到瑕地時,子反在子重的一逼一迫下,畏罪自一殺。

鄢陵之戰是繼城濮之戰、邲之戰之後,晉楚第三次爭霸戰爭,也是兩國最後一次主力軍隊的會戰,以楚共王悄然退兵收場。

經此一戰,楚國的霸權被削弱,標誌著楚國對中原的爭奪走向頹勢。

而晉國雖然借此戰鞏固了霸業,但是直到戰鬥結束,魯、衛兩國都未發一兵一卒,只有齊國發兵支援,還是在晉軍結束戰鬥後,回師時方才趕到,可見其對中原諸侯的控制力已經減弱。

葛之戰 齊魯長勺之戰 晉楚城濮之戰 弦高犒師智退秦軍 秦晉崤山之戰 昆陽之戰 官渡之戰的故事 赤壁之戰的故事 淝水之戰的故事 採石之戰 雅克薩之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華上下五千年》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公元前579年,楚國和晉國在宋國的西門結盟,《中華上下五千年》晉楚鄢陵之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