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
恭帝紀
恭帝名德文,字德文,是安帝的同母弟。
初封琅王牙王,歷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領司徒、錄尚書六條事。
安帝元興初年(402~404),遷為車騎大將軍。
桓玄執政時,進位為太宰,加袞冕之服,用綠色印帶。
桓玄篡位,以帝為石陽縣公,與安帝一起住在尋陽。
桓玄失敗後隨桓玄到江陵。
桓玄被殺,桓振突然來到,躍馬揮戈,直至階下,..目對安帝說:「我桓家有何對不起國家,而遭如此屠滅?」
恭帝下一床一對桓振說:「這怎是我兄弟之意呢!」桓振這才下馬拜謝。
桓振被平定,帝仍為琅王牙王,又兼徐州刺史,不久拜為大司馬,兼司徒,受到特殊禮遇。
安帝義熙五年(409),署中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朗四人,加賜羽葆鼓吹。
義熙十二年(416),皇帝下詔說:「大司馬有明德而又為宗室之親,太尉德高而功大,使人倫有序,陰陽協和,俊才仰慕,思佐國家。
而二人高雅沖淡,不願設置征士,這樣符合大雅謙虛之道,卻有違薦賢治世的當務之急。
昔日賢君以蒲輪徵召才秀之士,而異人輩出,東平開府設署,而奇士響應,人才濟濟,朕甚欽慕。
可使大司馬、太尉二府照舊例徵召人才,必使俊傑之士得以顯揚,繼前賢之規範。」
於是恭帝始徵召掾屬。
當時太尉劉裕都督中外諸軍,皇帝下詔說:「大司馬位高任重,論親論賢,皆莫可比,雖官府要受他人節制,個人不必行下級之禮。」
劉裕北征時,恭帝向安帝上疏,請率所屬軍隊,同上征一途,以修整祭祀舊都陵墓,朝廷同意此請求,於是與劉裕一起出征。
有司奏軍人不得料理陵廟之事,恭帝又上疏說:「臣率軍在外,將經歷寒暑,不能在先帝陵前表祭奠哀悼之情,心緒茫然若失。
願聖上發慈悲之心,特予許可,使臣區區誠心粗略得以實現。
則此次出征無所遺憾了。」
皇帝答應了這個請求,姚泓被滅後回到京都。
義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十六日,安帝死。
劉裕假稱遺詔說:「我晉順應天命,興隆於九州,光照四海,朕因德薄,國家多難,幸賴宰輔之臣,拯救顛覆。
仍恃神明保佑,克服禍亂,才保持皇極之位,統一六一合。
正將依賴元勳革新大業,而疾病漸重,將不能恢復,仰思祖宗親賢之遺命,大司馬、琅王牙王,為先皇親子,明德茂美,亦為皇儲,眾望所歸,今可即皇帝位,奉宗廟之祀,謹守中道,協和天下,發揚臨終誥命,不要廢棄我高祖之大業。」
當天即皇帝位,實行大赦。
元熙元年(419)正月初一,改年號。
因安帝葬事未妥,不朝會,立褚氏為皇后。
初三,召劉裕還朝。
初七,有彗星出現於太微星西邊。
二十九日葬安帝於休平陵。
恭帝受群臣朝拜,樂器懸而不奏。
以驃騎將軍劉道憐為司空。
秋八月,劉裕移鎮壽陽。
以劉懷慎為前將軍、北徐州刺史,鎮守彭城。
九月,劉裕自己解去揚州的職務。
冬十月二十八日,劉裕以其子劉義真為揚州刺史。
十一月初一,日蝕。
十二月辛卯這天,給裕加特殊禮遇。
元熙二年(420)夏六月初九,劉裕回到京師。
傅亮受劉裕密旨,勸恭帝禪位於劉裕,起草了詔書,讓恭帝抄寫。
恭帝欣然對左右的人說:「晉氏的權一柄一早已喪失,今天又有何恨。」
就用赤紙寫了詔書。
十一日,退位回到琅王牙王府第。
劉裕封恭帝為零陵王,居住在秣陵,使用晉的曆法,車騎服色不改,只是不行天子之禮。
從此之後,恭帝深慮災禍到來,褚皇后常在身邊,飲食用品都由褚皇后經手,故宋人無機會下手。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九月丁丑這天,劉裕使褚後兄褚叔度請褚後,有了機會,武士越牆而入,將恭帝殺死在內房,終年三十六歲。
謚號恭皇帝。
葬於沖平陵。
恭帝幼時一性一格殘忍而暴躁,到封國以後,曾使善射者射馬作遊戲。
事後有人說:「馬是國君之姓,而自己射死馬,這是很不吉祥的。」
恭帝也感悟到這一點,很後悔。
以後又篤信佛教,用成千上萬的錢幣,鑄成丈六金像,親自在瓦官寺迎接,步行十幾里。
安帝智力低下,恭帝常在左右伺候,調解冷暖飲食作息,以恭謹聞名,受到人們的稱讚。
南渡開始,元帝在丁丑年(317)稱晉王,建立宗廟,使郭璞占卜,說:「享有天下二百年。」
禪位那年是庚申年(420),從丁丑到庚申為一百零四年。
而丁丑年仍屬西晉,庚申年算在宋朝,只剩下一百零二年。
郭璞大概認為一百零二年太短促,故意將數字顛倒過來,含蓄地說成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