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周顒,字彥倫,晉左光祿大夫顗七世孫也《課外文言文》《南史·周顒傳》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南史·周顒傳》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南史·周顒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周顒,字彥倫,晉左光祿大夫顗七世孫也。

顒少為族祖朗所知。

解褐海陵國侍郎。

益州刺史蕭惠開賞異顒,攜入蜀,為厲鋒將軍,帶肥鄉、成都二縣令。

轉惠開輔國府參軍,仍為府主簿。

常謂惠開性太險峻,每致諫,惠開不悅,答顒曰:「天險地險,王公設險,但問用險何如耳?」

隨惠開還都。

宋明帝頗好玄理,以顒有辭義,引入殿內,親近宿直。

帝所為慘毒之事,顒不敢顯諫,輒誦經中因緣罪福事,帝亦為之小止。

元徽初,出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

建元初,為長沙王參軍、山一陰一令。

還為文惠太子中軍錄事參軍,隨府轉征北。

文惠在東宮,顒還正員郎、始興王前軍諮議。

直侍殿省,復見賞遇。

顒音辭辯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

泛涉百家,長於佛理。

著《三宗論》,言空假義。

西涼州智林道人遺顒書曰:「此義旨趣似非始開,妙聲中絕六七十載。

貧道年二十時,便得此義,竊每歡喜,無與共之。

年少見長安耆老,多雲關中高勝乃舊有此義,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

過一江一 東略是無一。

貧道捉麈尾1來四十餘年,東西講說,唯有此塗白黑無一人得者,為之發玻非意此音猥來入耳。」

其論見重如此。

顒於鍾山西立隱捨,休沐則歸之。

轉太子僕,兼著作,撰起居注。

常游侍東宮。

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恆散隸書法,學之甚工。

文惠太子使顒書玄圃2茅齋壁,國子祭酒何胤以倒薤書3求就顒換之,顒笑而答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每賓友會同,顒虛席晤語,辭韻如流,聽者忘倦。

兼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玄言相滯,彌日不解。

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

雖有妻子,獨處山捨,甚機辯。

衛將軍王儉謂顒曰:「卿山中何所食?」

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

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

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時何胤亦一精一信佛法,無妻妾。

太子又問顒:「卿一精一進何如何胤?」

顒曰:「三塗八難4,共所未免。

然各有其累。」

太子曰:「所累伊何?」

對曰:「周妻何肉。」

其言辭應變,皆如此也。

太學諸生慕其風,爭事華辯。

始著《四聲切韻》行於時。

後卒於官。

(選自《南史選譯》,有刪節)

【譯文】

周顒字彥倫,是晉代左光祿大夫周顗的七世孫。

周顒年少時就為族祖父周朗所賞識,入仕做官擔任海陵國侍郎。

益州刺史蕭惠開異常賞識他,帶他進入蜀地,擔任厲鋒將軍,兼任肥鄉、成都二縣縣令。

轉任惠開輔國府參軍,繼續擔任府主簿。

常說蕭惠開生性險惡,每次進諫,惠開不高興,回答周顒說:「天也險地也險,王侯製造險惡,只要問你怎樣使用險惡就行了。」

跟隨蕭惠開回到京城。

宋明帝很喜好玄學,因為周顒有思辨文才,把他召入宮中,時常親近他並讓他宿宮內值班。

明帝所做的狠毒之事,周顒不敢明顯進諫,就誦經書中因果報應獲罪得福的故事,明帝也因此稍稍有所收斂。

元徽年間,出京城擔任剡縣縣令,為政施恩惠,百姓懷念他。

建元初年,擔任長沙王參軍、山一陰一縣令。

回到朝廷擔任文惠太子中軍錄事參軍,跟隨太子輾轉北征。

文惠在東宮時,周顒回來做了正員郎、始興王前軍諮議,在殿省擔任當值侍衛,重新被賞識。

周顒語言華麗,有思辨性,滔滔不絕,音調和諧色彩豐富,出口成章。

廣泛地涉獵百家之說,擅長於講談佛理。

著有《三宗論》,談空假之義。

西涼州智林道人致信周顒說:「這些佛理要義好像並非首創,這麼好的論述中斷了六七十年了。

我二十歲時,就懂得了這個道理,私下每次都很高興,感到沒有人與我共賞,年輕時拜見長安老道,他多說關中高士早就有這一佛理,能深刻理解這佛理旨趣的,本來就沒有幾個人。

到長一江一 以東大概更是沒有了。

我手執塵尾談佛理以來至今四十餘載,在東西各地講學,只是這道上的黑白是非沒有一人能談到,我為這事產生憂慮,沒有想到此話說得好入耳。」

他的論述如此被推重。

周顒在中山西面建立了隱居的房子,放假的時候就回到那裡去。

轉任太子僕兼著作。

撰寫起居注。

常常拜訪侍奉東宮太子。

年少時跟從外公車騎將軍臧質家得到衛恆散筆隸書法帖,學得很像。

文惠太子令周顒在玄圃茅屋的牆壁上寫字。

國子祭酒何胤用篆書中的倒薤書法找周顒請求一交一 換,周顒說:「天下有道,孔丘不會拿來一交一 換的。」

每當會見賓客朋友,周顒半空著位子表示禮貌地與他們一交一 談,話語音韻和諧對答一交一 流,聽的人忘記了疲倦。

又擅長《老子》《易經》,和張融相遇,就用玄言相問解難,整天都不停歇。

周顒清貧沒有太多欲一望 ,整天吃蔬菜,雖然有妻子兒女,卻一個人住在山間的屋舍裡。

很有機鋒辯才,衛將軍王儉對周顒說:「你在山中常常吃什麼?」

周顒說:「紅的米白的鹽,綠的葵菜紫的蓼實。」

文惠太子問:「周顒菜食哪一道味最好?」

周顒說:「初春早季吃韭菜,秋末晚季吃白菜。」

當時何胤也精通信奉佛法,沒有娶妻妾。

太子又問周顒:「你的佛學造詣和何胤相比怎樣?」

周顒說:「火途、血途、刀途三道,地獄、餓鬼、畜生、單越、長壽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八難,我倆都在所難免,但各人有各人的牽掛。」

太子問:「牽掛你們的是什麼?」

對答說:「周顒被妻子所牽掛,何胤被酒肉所牽掛。」

他言辭應變就是如此機辯。

太學學生仰慕他的風采,爭著效仿他的華美詞藻和善辯能力。

先前著《四聲切韻》在當時很流行。

後死在官任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周顒,字彥倫,晉左光祿大夫顗七世孫也《課外文言文》《南史·周顒傳》原文及翻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