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十卷唐吳兢撰《直齋書錄解題》典故類

直齋書錄解題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直齋書錄解題

直齋書錄解題 - 典故類

直齋書錄解題

典故類

△《貞觀政要》十卷

唐吳兢撰。

前題衛尉少卿兼修國史,按《新舊書》列傳,兢未嘗為此官,而書亦不記歲月。

但其首稱良相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亦未詳為何人。

《館閣書目》雲神龍中所進,當考。

△《魏鄭公諫錄》五卷

唐尚書吏部郎中琅邪王綝撰。

綝,字方慶,以字行。

相武後,其為吏部當在高宗時。

《館閣書目》作王琳,誤也。

所錄魏公進諫奏對之語,又名《魏文貞公故事》。

△《翰林盛事》一卷

唐剡尉常山張著處晦撰。

紀儒臣盛事,自武德中迄於天寶。

首載張文成七登科者,即著之祖也。

△《衣冠盛事》一卷

唐武功蘇特撰。

△《李司空論事》一卷

唐大中史官蔣偕錄。

司空者,李絳深之,元和宰相也。

△《太和辨謗略》三卷

唐宰相李德裕撰。

初,憲宗命令狐楚等為《元和辨謗略》十卷,錄周、秦、漢、魏迄隋忠賢罹讒謗事跡。

德裕等刪其繁蕪,益以唐事,裁成三卷,太和中上之。

集賢學士裴潾為之序。

元和書今不存,《邯鄲書目》亦止有前五卷。

△《秦傳玉璽譜》一卷

題博陵崔逢修,協律郎嚴士元重修,河中少尹魏德謨潤色。

△《國璽傳》一卷、《傳國璽記》一卷

《傳》,無名氏所記,止唐肅宗。

《記》,稱嚴士元,與前大同小異。

△《玉璽雜記》一卷

徐景撰。

乾元元年七月記。

《唐志》有徐景《玉璽正錄》,即此書也。

△《楚寶傳》一卷

杜確撰。

肅宗乾元二年,楚州尼真如獻寶事。

△《八寶記》一卷

無名氏。

大觀二年。

△《唐文宗朝備問》一卷

不著名氏。

雜錄唐朝典故。

△《通典》二百卷

唐宰相京兆杜佑君卿撰。

采《五經》、群史、歷代沿革廢置、群士論議,迄於天寶,凡為八門,曰《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

貞元中表上之,李翰為之序。

初,劉秩為《政典》三十五篇,佑以為未盡,廣而成之。

△《續通典》二百卷

翰林學士承旨大名宋白太素等撰。

鹹平三年奉詔,四年九月書成。

起唐至德初,迄周顯德末。

王欽若言杜佑《通典》上下數千載,為二百卷,而其中四十卷為開元禮。

今之所載二百餘年,亦如前書卷數,時論非其重複。

△《國朝通典》二百卷

不著名氏,或言魏鶴山所為,似方草創未成書也。

凡通典、會要,前志及《館閣書目》皆列之類書。

按通典載古今制度沿革,會要專述典故,非類書也。

△《唐會要》一百卷

司空平章事晉陽王溥齊物撰。

初,唐德宗時,蘇冕撰四十卷,武宗朝,崔鉉續四十卷,至是溥又采宣宗以降故事,共成百卷。

建隆二年正月上之。

按《唐志》蘇冕《會要》四十卷,《續會要》四十卷,楊紹復等撰,崔鉉監修。

而《會要》稱杭州刺史蘇弁與兄冕纂國朝故事為是書。

弁聚書至二萬卷,次於集賢、芸閣。

弁字元容,武功人,武後宰相良嗣之從孫。

冕仕為京兆士曹,弁判度支,以腐粟給邊坐貶,冕亦廢。

△《五代會要》三十卷

王溥撰。

△《六朝國朝會要》三百卷

監修國史華陽王珪禹玉撰。

始,仁宗命纂修,自建隆至慶歷四年,成八十五卷。

熙寧三年,珪為學上承旨乞續修至熙寧十年,總二十一類,八百五十五門,舊書亦略增損,為三百卷。

△《政和重修國朝會要》百十卷

先是王禹玉監修,自建隆至熙寧,凡三百卷。

崇寧中重修,僅成《吉禮》百十卷,政和進呈。

余四類,編治垂成,宣和庚子罷局,遂成散漫。

紹興間,少蓬程俱申請就知桂州許中家借抄之。

許中嘗與崇寧修書,故存此本,得以備中禁之采錄。

今重修本題淮康軍節度使充禮制局詳議官蔡攸等奉敕重修。

△《續會要》三百卷

監修仙井虞允文並甫等上。

自紹興十年編修,起元豐元年,迄靖康之末。

乾道六年書成。

△《中興會要》二百卷

監修晉江梁克家叔子等上。

乾道六年,既進《續會要》,有旨自建炎元年續修,止紹興三十二年。

九月成書。

△《國朝會要總類》五百八十八卷

李心傳所編,合三書為一。

刻於蜀中,其板今在國子監。

△《三朝寶訓》三十卷

翰林學士李淑等撰。

天聖五年,監修國史青社王曾孝先奏,乞用唐吳兢《貞觀政要》故事,取三朝聖語、政事及臣僚奏對不入正史者,別為一書,與《國史》、《實錄》並行。

至十年書成,詔以「寶訓」為名。

其後進讀於邇英、延義。

今《館閣書目》以為二十卷,富弼所上者,非也,乃《政要》爾。

△《三朝訓鑒圖》十卷

學士李淑、楊偉等修纂。

慶歷八年,偉初奉旨檢討三朝事跡,乞與淑共編,且乞制序。

皇祐元年書成。

頃在莆田,有售此書者,亟求觀之,則已為好事者所得,蓋當時御府刻本也。

卷為一冊,凡十事,事為一圖,飾以青赤。

亟命工傳錄,凡字大小、行廣狹、設色規模,一切從其舊,斂任鋪觀,如生慶歷、皇祐間,目睹聖作明述之盛也。

按《館閣書目》載此書雲繪采皆闕,至《續書目》乃雲得其全。

未知果當時刻本乎,抑亦摹傳也?

△《三朝政要》二十卷

宰相河南富弼彥國撰。

慶歷三年,弼為樞副,上言選官置局,以三朝典故分門類聚,編成一書,以為模範。

命王洙、余靖、孫甫、歐陽修同共編纂,四年書成,名《太平故事》,凡九十六門,每事之後各釋其意。

至紹興八年,右朝議大夫呂源得舊印本,刊正增廣,名《政要釋明策備》上之於朝。

《館閣書目》指《政要》為《寶訓》,非也。

△《兩朝寶訓》二十卷

禮部郎中長樂林希子中編進,用天聖故事也。

元豐六年表上。

△《仁皇訓典》六卷

翰林侍講范祖禹撰。

元祐八年經筵所上。

凡三百十七條,大略亦用「寶訓」體。

△《歷代年號並宮殿等名》一卷

丞相饒陽李虻明叔在翰苑時所纂。

△《朝制要覽》五十卷

(屯)田郎中宋鹹撰。

此書傳於陸放翁氏,放翁書其後曰:「先君會稽公晚歲喜觀,間為子弟講論因革,率至夜分。」

會稽公者,其父宰元鈞也。

其書作於嘉祐中,皆國初故寶,觀之使人有感焉。

△《景德會計錄》六卷

丞相吳郡丁謂謂之撰。

時為三司使。

序言歲收兩京十七路帳籍四萬四百有七,日入疾徐事一千五百,文移倍之。

仿李吉甫《國計簿》、賈耽《國要圖》,總其目得四十,列為六卷,一《戶賦》,二《郡縣》,三《課入》,四《歲用》,五《祿食》,六《雜記》。

大抵取景德中一年為準。

△《皇祐會計錄》六卷

樞密信都田況元均權三司使時所撰。

仿景德之舊,取一歲最中者為準。

又為《儲運》一篇,以補其闕。

△《春明退朝錄》三卷

龍圖閣直學士常山宋敏求次道撰。

所記多故實。

其父宣獻公綬居第在春明坊,如晁氏稱昭德也。

△《先朝政范》一卷

直集賢院徂徠石介守道編進。

自《任將》至《悔過》凡十二篇。

△《尊號錄》一卷

丞相安陸宋庠公序撰。

大意以為徽號誇詡非古,而我祖宗往往謙遜不居,猶願超然遠覽,盡屏前號。

其愛君以德者歟?至神宗遂卻不受,至於今行之。

△《輔弼名對》四十卷

天禧中前進士劉顏編。

自漢迄五代為四十門。

△《青社賑濟錄》一卷

丞相富文忠公弼,青州捄荒施行文牘也。

△《元豐問事錄》二卷

光祿寺丞李德芻撰。

德芻,邯鄲李淑之子,元豐中為詳定官制檢討文字,詔旨所問奏稿,錄為此書。

△《官制局紀事》一卷

李德芻奉旨編。

錄置局以來命官等事。

△《中書備對》十卷

太常丞檢正戶房公事管城畢仲衍夷仲撰。

凡一百二十五門,附五十八事。

△《呂申公掌記》一卷

丞相申國呂公著晦叔撰。

在相位所記人材已用、未用名姓,及事當行、已行條目。

△《元祐榮觀集》五卷

左朝奉大夫權太學正汪浹撰。

記元祐六年視學本末,並群臣所上詩、賦、頌、表之類。

張舜民芸叟為之序。

△《泰陵故事》二十卷

不著名氏。

皆敘宣仁臨朝九年中制誥、表章、奏議之屬。

△《四明尊堯集》一卷

司諫延平陳瓘瑩中撰。

專辨王安石《日錄》之誣僭不孫,與配食坐像之為不恭。

瓘初在諫省,未以安石為非,合浦所著《尊堯集》猶回隱不直,末乃悔之,復為此書。

以謂蔡卞專用《日錄》以修《神宗實錄》,薄神考而厚安石,尊私史而壓宗廟,以是編類其語得六十五條,總而論之。

坐此羈管台州。

△《尊堯錄》八卷

延平羅從彥仲素撰。

從彥師事楊時,而李侗又師從彥,所謂南劍三先生者也。

從彥當靖康初,以為本朝之禍,起於熙、豐不遵祖宗故事,故采四朝事為此錄,及李沆、寇准、王旦、王曾、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司馬光、程顥名輔巨儒十人言行,附於其後。

末有《別錄》一卷,專載司馬光論王安石、陳瓘論蔡京奏疏,欲上之朝,不果。

嘉定中,太守劉允濟得其書奏之,且為版行。

△《本朝事實》三十卷

右承議郎李攸撰。

△《皇朝治跡統類》七十三卷

眉山彭百川叔融撰。

略用袁樞《通鑒本末》條例,為《前集》四十卷,中興後事為《後集》三十三卷。

△《皇朝事類樞要》二百五十卷

蜀人張和卿編集。

為一百五十門。

蓋舉子答策之具也。

△《東家雜記》二卷

右朝議大夫孔傳撰。

歷代追崇先聖故事,及孔林古跡。

傳,蓋先聖四十七世孫也。

△《長樂財賦志》十六卷

知漳州長樂何萬一之撰。

往在鄞學,訪同官薛師雍子然,几案間有書一編,大略述三山一郡財計,而累朝詔令申明沿革甚詳。

其書雖為一郡設,於天下實相通。

問所從得,薛曰:「外舅陳止齋修《圖經》,欲以為《財賦》一門,後緣卷帙多,不果入。」

因借錄之,書無標目,以意命之曰《三山財計木末》。

及來莆田,為鄭寅子敬道之,鄭曰:「家有何一之《長樂財賦志》,豈此耶?」

復借觀之,良是。

其間亦微有增損,末又有《安撫司》一卷。

並鈔錄附益為全書。

△《內治聖監》二十卷

起居舍人兼嘉王府贊讀清江彭龜年子壽撰。

取列聖修身齊家教子、訓齊宗室、防制外戚宦官執御等事,以紹熙五年表上之。

光宗稱善,且曰:「祖宗家法最善,漢、唐所不及也。」

△《高宗聖政草》一卷

陸游在隆興初奉詔修《高宗聖政》,草創凡例,多出其手,未成而去,私篋不敢留稿。

他日追記得此,錄之而書其後,凡二十條。

△《高宗孝宗聖政編要》二十卷

《高宗聖政》五十卷,《孝宗聖政》五十卷,乾道、淳熙中所修,皆有御制序。

此二帙,書坊鈔節以便舉子應用之儲者也。

△《孝宗聖政》十二卷

亦書坊鈔節,比前為稍詳。

△《會稽和買事宜錄》七卷

浙東帥鄱陽洪邁景盧、提舉常平三山鄭湜補之集。

初,承平時,預買令下,守越者無遠慮,凡一路州縣所不受之數,悉受之,故越之額特重,以匹計者十四萬六千九百,居浙東之半。

人戶百計規免,皆詭為第五等戶,而四等以上戶之害日益甚。

於是有為畝頭均科之說者,帥鄭丙少嘉、憲邱崇宗卿、張詔君卿頗主之,由淳熙十一年以後略施行,而議者多以創科五等戶為不便。

參政李彥穎秀叔、尚書王希呂仲行先後帥越皆言之,而王畫八事尤力。

會光廟亦以為貽貧弱之害,戶部尚書葉翥叔羽奏乞先減四萬四千餘匹,止以十萬為額,而後議均敷。

詔從之,仍令侍從集議,皆乞闕並詭挾。

遂詔邁、湜措置,既畢,以施行次第類成此書,時紹熙元年也。

△《劉忠肅救荒錄》五卷

王居仁撰,淳熙乙未,樞密劉珙共父帥江東救荒本末,嘉定乙亥真景元刻之漕司,以配富鄭公《青社》之編,而以劉公行狀、謚議附錄於後。

△《西漢會要》七十卷、《東漢會要》四十卷

武學博士清江徐天麟仲祥撰。

以二史所載漢家制度、典章,散於紀、傳、表、志者,仿唐以來「會要」體,分門編纂,其用力勤矣。

其言范蔚宗《志》稿,為謝儼蠟以覆車,劉昭因蔚宗遺緒注而補之。

夫既曰蠟以覆車,安得復有遺緒?蓋未考昭之所著,實司馬紹統《續漢書志》也。

仲祥,乙丑進士,世有史學。

其世父夢莘商老著《北盟會編》,父得之恩叔為《左氏國紀》,兄筠孟堅作《漢官考》,皆行於世。

△《漢制叢錄》三十二卷

袁夢麟應祥撰。

以《二漢》所記典故,分門編類,凡二十五門。

△《平陽會》四卷

通直郎知平陽縣汪季良子駟撰。

平陽號難治,為淛東「三陽」之冠,季良治有聲。

乃以一邑財計,自兩稅而下,為二十一篇,終於歲會,旁通沿革,本末大略備矣。

又為外篇五條,如砧基副本、催科檢放及書手除科敷之類,以為此財用所從出也。

季良,端明應辰之孫,佳士,且能吏也。

得年不永,士論惜之。

△《唐昌計》二卷

知昌化縣趙希■〈旡上土下〉克家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直齋書錄解題》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貞觀政要》十卷唐吳兢撰《直齋書錄解題》典故類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