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甲申(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等率領農民軍進《千古之謎》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千古之謎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千古之謎

千古之謎 -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千古之謎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崇禎甲申(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等率領農民軍進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走投無路,只有以死了卻一生。

關於崇禎皇帝的死地,歷來眾說紛紜,今列主要說法如下:一、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丁未五鼓,上御前殿,與二人手自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

遂散遣內員,手攜王承恩,入內苑,人皆莫知。

上登萬歲山之壽皇亭,即煤山之紅閣也。

亭新成,先帝為閱內一操一特建者。

……遂自經於亭下海棠樹下,太監王承恩對面縊死。

二、趙士錦《甲申紀事》:「二十二日,賊搜得先帝遺弓於煤山松樹,與內監王承恩對面縊焉。

左手書『天子』二字,身穿藍袖道袍、紅褲,一足穿靴,一足靴脫,發俱亂。

內相目睹,為予言也。

三、李清《三垣筆記》:「上同二人登煤山頂望,逾時回乾清宮。

日就晡,上魚服出宮門,兩出兩返,乃命酒,召後、貴人,良娣以下,按掖庭籍屬,被一寵一御者皆至,慷慨極酣,漏未下三刻,御所佩劍,曰:」事至此,可以死矣。

『泣數行下。

於是皇后先投繯,其餘鹹引決,稍顧望,輒手劍刃之。

時長平公主被劍斷右臂,仆地未死。

又喚內官王承恩著靴,帶同內官數十人,繞城奪門不得,歸,遂同承恩對縊煤山古樹下「。

四、《中國名勝詞典》:「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曉,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倉惶出逃,在煤山東麓的一棵槐樹上自縊身死。」

五、《明實錄。

崇禎實錄》卷十七:「……天且曙,仍回南宮,散遣內員,攜王承恩人內苑,登萬歲山之壽皇亭。

俄而上崩,太監王承恩亦自縊從死焉。」

六、《明史》卷三百九《流賊傳》:「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鐘集百官,無至者,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於山亭,帝遂崩。」

七、《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九:「遂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亭新成,所閱內一操一處也。

太監王承恩對縊。」

此外,夏燮《明通鑒》卷九十,談遷《國榷》卷一百、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四等均與此書記載相同。

八、之江抱一陽一生輯《甲申朝事小紀》卷六:「乃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於北欞,一雲靈壽亭。

亭新成,所閱內一操一處也。

太監王承恩面帝縊殉。」

九、宋起鳳《稗說》卷四:「萬歲山又名煤山,居禁城之北,……建亭於山麓之中,額曰萬壽。

地平坦,可以馳射,先朝列廟無有幸者,獨思宗歲常經臨焉。

上每御是地,輒遣禁軍一操一演,以觀其技。

……上賓天日即在萬壽亭中。」

十、黃雲眉《明史考證》第一冊:「帝崩於萬歲山。」

「萬歲山,金人名瓊花島,元至元四年築宮城,山適在禁中,遂賜今名。」

顯然,這是認為崇禎自縊於今北海之白塔山了。

十一、《明亡述略》上:「丁未,內城陷,帝崩於西山。」

十二、錢《甲申傳信錄》卷一:「上愴懼還宮,易袍履,與承恩走萬壽山,至巾帽局,自縊。

大明大行皇帝於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夜子時。

龍馭上賓。

「」九門提督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隨駕入巾帽局自縊。

「《勝朝遺事》也有如是記載。

十三、俞平伯《崇禎吊死在哪裡?》:「西方作家鄧尼在《一代的偉人》書中,如此記載明崇禎帝一事(筆者案:上言崇禎砍傷長平公主事):」她那一精一神錯亂的父親就北出宮廷爬上煤山,在那裡又查看外國來的大炮,他又給李自成寫了血書,要求他不要壓迫老百姓,不要再用那些不忠的官僚。

然後他自己就在管園人所在小屋裡椽子上吊死了。

『「

總結上述,可見關於崇禎皇帝的死地有六說:自縊於煤山(或曰萬歲山)之樹下,自縊於山亭,自縊於今北海之白塔山,自縊於西山,白縊於巾帽局,自縊於管園人小屋。

據考:明末的萬歲山就是煤山。

崇禎帝吊死煤山比較可信,也合乎情理,但到底是吊死在海棠樹下、松樹下、槐樹下,還是亭子裡?目前還不好下結論。

(范沛濰)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清太祖為何殺害同胞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千古之謎》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崇禎甲申(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等率領農民軍進《千古之謎》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