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其書】楚辭又稱楚詞,本義是指楚地的《國學入門》5.2 《楚辭》:方言中的韻味

國學入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國學入門

國學入門 - 5.2 《楚辭》:方言中的韻味

國學入門

5.2 《楚辭》:方言中的韻味

【楚辭其書】

楚辭又稱楚詞,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由屈原創造的詩歌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

到了漢代,劉向把屈原、宋玉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離一騷一》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所以《楚辭》中不光有屈原的作品,也有其他人的一些同類型的文章。

《楚辭》這部作品中運用了楚地的文學樣式和方言,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楚辭》的出現,打破了《詩經》以後兩三個世紀的沉寂,在詩壇上大放異彩。

後人也因此將《詩經》與《楚辭》並稱為「風一騷一」。

「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充滿現實主義一精一神;「一騷一」指《離一騷一》,代表《楚辭》,充滿著一浪一漫主義氣息。

【《楚辭》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解讀:長路漫漫,但是我要努力尋找方向。

屈原要在人生之路上下求索,為了民生和家國要永遠前進。

長歎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解讀:我掩面流涕,為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困苦。

不為自己的得失而流淚,國家的衰落才讓人痛苦。

看到楚國民生艱難,屈原忍不住流淚。

他的這種憂國憂民的一精一神,一直受到後人的崇敬。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解讀:我一天天老去了,越來越擔心為國立功的美名還沒有建立起來。

時間是人類的最大對手,沒有人可以戰勝時間。

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多努力,到了老年才不會後悔。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解讀:人們各有自己的一愛一好,我獨獨喜歡修養美德。

一愛一好美德的人,至少能成為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能理解世間的美好所在,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建議「好修以為常」的原因。

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解讀:方的和圓的怎麼能放在一起?志向不同的人怎能相安無事?在宋代,王安石和司馬光就是「異道」不能相安的典型,管寧和華歆之間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好朋友只有志趣相同,才能友誼長久。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爭光。

解讀:我要和天地一樣長生,要和日月一樣光輝。

人的生命是不可能與天地日月相比的,但是人的一精一神是可以永存的,屈原的一精一神就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解讀:候鳥飛走後,還是要回到故鄉的,狐狸在臨死的時候,一定要將頭向著巢一穴一。

動物都如此思念家鄉,更不用說人了。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解讀:世人都渾濁不堪,只有我清白;大家都醉生夢死,只有我清醒。

屈原的孤獨是一精一神上的,他因為沒有知己,所以感到世間的可怕,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解讀:長尺與竹竿比就顯得短了,短寸與秋毫比就顯得長了。

任何事情都是相比較而言,在感到不滿足的時候,要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楚辭》故事】

屈原投江

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爭奪霸權。

楚懷王很器重屈原,但是屈原的主張屢屢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使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後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一陰一謀,進王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遵守與秦王的約定,如期赴會,但是一到秦國,他就被囚禁起來。

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皇撤離郢都,秦兵攻佔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異鄉和郢都被秦兵攻破的噩耗後,悲痛萬分,仰天長歎,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

屈原的一屍一體淹沒在了汨羅江的滔滔江水之中,可是他的一精一神永遠流傳了下來。

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楚辭》中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情懷。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詩體。

它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國學入門》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楚辭其書】楚辭又稱楚詞,本義是指楚地的《國學入門》5.2 《楚辭》:方言中的韻味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