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其書】前幾篇我們都在說距離今天已《國學入門》5.6 《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國學入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國學入門

國學入門 - 5.6 《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國學入門

5.6 《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人間詞話》其書】

前幾篇我們都在說距離今天已經很久的古人,下面要說的是一位距今不到一百年的人,他在20世紀初的文壇很有名氣,這位學者就是王國維。

王國維在中國文壇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人間詞話》,直到今天還是書店中的暢銷作品。

【《人間詞話》其書】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王國維在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後,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評論中國古代文學,又不局限於西方理論,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

所以,《人間詞話》是一部初具現代文學理論體系的新作品,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作為詞學的教科書和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深遠。

《詩品》將詩歌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人間詞話》則是將詩歌分為不同的境界。

王國維認為詩歌境界有三層,第一層是:「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層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層境界是:「眾一里一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的詩歌三境界,直白來說,第一個境界是尋找詩意,第二個境界是在創造詩意,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用刻意創造,而詩意渾然天成了。

這種三境界的觀點,既有詩的優美,又有理論的深度,因此常被人引用。

【《人間詞話》名句】

能寫一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解讀:什麼叫做有境界呢?就是能用一顆真心去描寫景物,表達出真摯的情感,而不是胡亂堆砌辭藻,沒有真情實意。

歷史上的名詩佳句,無不是在表達真切的情感。

李白豪放、東坡瀟灑、杜甫沉鬱、居易樸實,這些都是他們的真一性一情,他們的偉大和可一愛一之處,就在於流露了真情實感。

而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雖然能給人以言語上的美感,卻不如真情容易打動人心。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解讀:有境界的詩文自然就會卓爾不群,成為千古名句。

五代、北宋的作品能夠超群的原因也就在這裡。

境界的高低,取決於詩人心胸的大小,所以那些風一流的文人,不用刻意為之,也能寫出風一流的文章。

太白純以氣象勝。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解讀:李白是以氣象取勝的。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僅僅用了八個字,將所有描寫登臨的詩文都比下去了。

有好詩,也要善於讀,否則就不能體會到詩的美來,讀李白的詩,要留意他的氣象。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眾一里一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界也。

解讀:讀過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當記住他的三境界說。

需要補充的是,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

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一里一尋它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間詞話》故事】

謎一樣的王國維

《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謎。

王國維是浙江海寧縣人,他出身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青年時代接受了傳統的四書五經教育,有很好的國學基矗在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下,他成為一個接受西方思想的青年。

在戊戌變法前夕,他來到上海,進入當時支持變法的《時務報》工作。

變法失敗後,《時務報》被封閉,王國維轉到東文學社當職員,同時學習哲學、外語和自然科學。

1901年,在老師羅振玉的資助下,王國維東渡日本留學,但是不久,他就因病回國。

回國後他先後在蘇州和南通的師範學堂教授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

五年後,王國維到北京任教育方面的官職,進入京師圖書館,開始編譯工作。

辛亥革命爆發後,王國維作為清朝的遺臣,跟隨羅振玉逃亡到了日本。

十年之後,王國維回國,擔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同時擔任「南書房行走」的官職,教已經被廢掉皇位的溥儀讀書。

在這期間,他完成了《人間詞話》。

胡適晚年曾回憶王國維說:「他的人樣子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一流才子。」

這位文壇上的風一流才子,在1927年跳入頤和園中的湖中,結束了自己50歲的生命。

也許是因為他經歷了中國最動盪的時代,生命不堪忍受多重的衝擊;也許是因為生活困苦,朋友苛責;也許是因為讀遍好詩好文,已經心滿意足,他就這樣突然走了,留給後人無盡的猜測和揣度。

不論他為什麼去投湖,王國維廣博的學問,對於歷史學、文學、哲學、美學深刻的研究,都不會隨水而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國學入門》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人間詞話》其書】前幾篇我們都在說距離今天已《國學入門》5.6 《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