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
吳隱之傳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郡鄄城人,曹魏侍中吳質六世孫。
吳隱之儀容豐美,善於談論,博覽文史,因是博學的儒者而著名。
剛成年時便與眾不同,具有崇尚廉潔的情一操一,即使每天進餐僅食豆羹,決不享用非分之糧,糧食沒有一點儲備,也不謀求不當的來路。
十多歲時,遭遇了父喪的痛苦,常常號啕哭泣,行人也受感動流淚。
奉養母親極為尊重,後主持母親喪事,因悲極傷身超出一般喪禮。
家裡貧寒,沒人伴奏哀樂,每當哭喪的時候,總有一對鶴伴隨驚叫,在週年祭祀之際,又有一群大雁聚在一起,當時人們都認為是孝心所感才有的現象。
曾經吃鹹酸菜,因菜的味道美,便捧起拋掉了。
居家與太常韓康伯為鄰,韓康伯的母親是殷浩的姐姐,是一位賢良明理的婦人,每聽到吳隱之的哭聲,停止吃飯放下筷子,為他悲哀落淚。
既而告訴韓康伯說:「你如處在選拔官吏地位,應舉薦像這樣的人。」
當韓康伯作了吏部尚書,吳隱之便沿著清除的台階,脫一去民服任輔國功曹,轉任征虜將軍參軍。
哥哥吳坦之是袁真的功曹,袁真失敗,將受牽連遭禍,吳隱之拜見桓溫,請求代兄領罪,桓溫憐憫釋放了吳坦之。
於是被桓溫賞識,授任奉朝請、尚書郎,接著調升為晉陵郡太守。
在州郡廉潔守貧,妻室自擔柴草。
進入朝廷歷任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右衛率,轉任散騎常侍,兼著作郎。
孝武帝曾想用他作黃門郎,因吳隱之貌似簡文帝,便作罷。
隨即任守廷尉、秘書監、御史中丞,兼著作郎如故,調任為左衛將軍。
雖然處於清貧為人皆知,所得俸祿賞賜都分發給親族,冬月沒有被子,曾經換洗衣服,只得披著棉絮,勤勞清苦與貧窮庶民無別。
廣州環圍山海,出產珍品異物,一匣寶物,足夠幾代費用,但這裡瘴疫流行,一般人視為畏途。
只有家境貧寒在內地無法登上官階的人,才求補此地長官,所以前後刺史皆多貪財。
朝廷打算革除嶺南弊端,隆安年間(397~401),任用吳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兼任平越中郎將。
距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稱為貪泉,飲了它就貪得無厭。
吳隱之既到了這裡,告訴他的親人說:「不見可貪的東西,使寸心不亂。
越過五嶺喪失廉潔,我知道其中原因了。」
即往泉水所在處,舀取泉水喝了,並賦詩道:「古人有言稱此水,舉杯一嘗思千金。
試讓伯夷叔齊飲,始終不變廉潔心。」
待到廣州以後,崇尚廉潔的品行有加無減,日常吃飯不過是蔬菜和干魚罷了,官備的幃帳器用服裝皆交給外庫,當時有人認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做法。
帳下人給他送魚,總是剔去魚骨留下肉,吳隱之察覺了他們的用意,便加以責罰除名。
元興初年(402),皇帝下詔書說:「在家孝敬父母嚴謹不怠,在官清廉之一操一凜如風霜,這確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難於做到的,而這正是君子的美德。
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吳隱之孝友勝於他人,俸祿均給九族,衣食菲薄廉潔純貞,儉約限於食魚,置身於可滿足私慾之地,卻不更改他的情一操一,享有取財致富的權力,而舉家不換舊服,革除奢望追求節儉,南疆舊貌改觀,朕有嘉獎。
可晉陞為前將軍,賞錢五十萬、谷一千斛。」
當盧循侵入南海時,吳隱之督率勉勵將士,堅守很久,長子吳曠之戰死,盧循攻擊達一百餘天,越城放火,焚燒了三千多家房屋,死一萬多人,城於是被攻陷。
吳隱之攜帶家小逃出,打算奔還京都,被盧循截獲。
盧循上表給朝廷,指出吳隱之結一黨一依附桓玄,應判決死刑,皇帝下詔不准。
劉裕給盧循去信,命送吳隱之還都,過了許久才返回。
歸途之中,船上裝載沒有多餘資財。
到家後,數畝小宅地,籬笆牆垣傾斜敗壞,內外茅屋六間,容納不下妻室子女。
劉裕賞賜車牛,又給建造住宅,堅辭不受。
不久被授任度支尚書、太常,室內以葦席作屏風,座位無襯墊。
後調任為中領軍,清苦節約未改常習,每月初領取俸祿,取部分留作自身吃糧用,其餘的全分散救濟親族,家裡一搓一麻紡紗供日用。
有時困難到極點,兩日合吃一天的糧,自身常穿布衣且不完整,妻室子女不沾一點俸祿。
義熙八年(412),奏請辭退朝事,皇帝從優下詔允許,授予光祿大夫,加給金印和紫色系印絲帶,賞賜錢十萬,米三百斛。
義熙九年去世,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吳隱之的廉潔品德始終不變,多次被褒獎讚美,從辭退到身死,經常承蒙優厚賞賜顯貴贈封,廉潔之士均以為榮。
開始,吳隱之任奉朝請,謝石請求為衛將軍主簿。
吳隱之將要出嫁女兒,謝石知道他家貧如洗,便使人轉送廚櫃幃帳,幫他經辦。
使者到他家,正見下人牽著狗去賣,除此而外是冷冷清清毫無備辦。
後來從番禺回來,他的妻子劉氏攜帶沉香一斤,吳隱之發現了,便投到湖亭所臨的水中。
兒子吳延之又繼其廉潔情一操一,任鄱陽郡太守。
吳延之的弟弟及其兒子任郡縣官職者,經常以廉潔謹慎為家法,雖然才學不及吳隱之,但孝悌潔敬等美德仍未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