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瞻,字思范,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梁書》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

梁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梁書

梁書 - 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

梁書

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

王瞻,字思范,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

祖柳,光祿大夫、東亭侯。

父猷,廷尉卿。

瞻年數歲,嘗從師受業,時有伎經其門,同學皆出觀,瞻獨不視,習誦如初。

從父尚書僕射僧達聞而異之,謂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

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

服闋,襲封東亭侯。

瞻幼時輕薄,好逸游,為閭裡所患。

及長,頗折節有士一操一,涉獵書記,於棋射尤善。

起家著作佐郎,累遷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太子洗馬。

頃之,出為鄱一陽一內史,秩滿,授太子中舍人。

又為齊南海王友,尋轉司徒竟陵王從事中郎,王甚相賓禮。

南海王為護軍將軍,瞻為長史。

又出補徐州別駕從事史,遷驃騎將軍王晏長史。

晏誅,出為晉陵太守。

瞻潔己為政,妻子不免饑寒。

時大司馬王敬則舉兵作亂,路經晉陵,郡民多附敬則。

軍敗,台軍討賊一黨一,瞻言於朝曰:「愚人易動,不足窮法。」

明帝許之,所全活者萬數。

征拜給事黃門侍郎,撫軍建安王長史,御史中丞。

高祖霸府開,以瞻為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

梁台建,為侍中,遷左民尚書,俄轉吏部尚書。

瞻一性一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

頗嗜酒,每飲或竟日,而一精一神益朗贍,不廢簿領。

高祖每稱瞻有三術,射、棋、酒也。

尋加左軍將軍,以疾不拜,仍為侍中,領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九。

謚康侯。

子長玄,著作佐郎,早卒。

王志,字次道,琅邪臨沂人。

祖曇首,宋左光祿大夫、豫寧文侯;父僧虔,齊司空、簡穆公:並有重名。

志年九歲,居所生母憂,哀容毀瘠,為中表所異。

弱冠,選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駙馬都尉、秘書郎。

累遷太尉行參軍,太子舍人,武陵王文學。

褚淵為司徒,引志為主簿。

淵謂僧虔曰:「朝廷之恩,本為殊特,所可光榮,在屈賢子。」

累遷鎮北竟陵王功曹史、安陸南郡二王友。

入為中書侍郎。

尋除宣城內史,清謹有恩惠。

郡民張倪、吳慶爭田,經年不決。

志到官,父老乃相謂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鄉里乃有此爭。」

倪、慶因相攜請罪,所訟地遂為閒田。

征拜黃門侍郎,尋遷吏部侍郎。

出為寧朔將軍、東一陽一太守。

郡獄有重囚十餘人,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皆返,惟一人失期,獄司以為言。

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憂。」

明旦,果自詣獄,辭以婦孕,吏民益歎服之。

視事三年,齊永明二年,入為侍中,未拜,轉吏部尚書,在選以和理稱。

崔慧景平,以例加右軍將軍,封臨汝侯,固讓不受,改領右衛將軍。

義師至,城內害東昏,百僚署名送其首。

志聞而歎曰:「冠雖弊,可加足乎?」

因取庭中樹葉挪服之,偽悶,不署名。

高祖覽箋無志署,心嘉之,弗以讓也。

霸府開,以志為右軍將軍、驃騎大將軍長史。

梁台建,遷散騎常侍、中書令。

天監元年,以本官領前軍將軍。

其年,遷冠軍將軍、丹一陽一尹。

為政清靜,去煩苛。

京師有寡一婦無子,姑亡,舉債以斂葬,既葬而無以還之。

志愍其義,以俸錢償焉。

時年饑,每旦為粥於郡門,以賦百姓,民稱之不容口。

三年,為散騎常侍、中書令,領游擊將軍。

志為中書令,及居京尹,便懷止足。

常謂諸子侄曰:「謝莊在宋孝武世,位止中書令,吾自視豈可以過之。」

因多謝病,簡通賓客。

遷前將軍、太常卿。

六年,出為雲麾將軍、安西始興王長史、南郡太守。

明年,遷軍師將軍、平西鄱一陽一郡王長史、江夏太守,並加秩中二千石。

九年,遷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十二年,卒,時年五十四。

志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

齊游擊將軍徐希秀亦號能書,常謂志為「書聖」。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裡馬蕃巷,父僧虔以來,門風多寬恕,志尤惇厚。

所歷職,不以罪咎劾人。

門下客嘗盜脫志車憲賣之,志知而不問,待之如初。

賓客遊其門者,專覆其過而稱其善。

兄弟子侄皆篤實謙和,時人號馬蕃諸王為長者。

普通四年,志改葬,高祖厚賻賜之。

追諡曰安。

有五子緝、休、、一操一、素,並知名。

王峻,字茂遠,琅邪臨沂人。

曾祖敬弘,有重名於宋世,位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祖瓚之,金紫光祿大夫。

父秀之,吳興太守。

峻少美風姿,善舉止。

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累遷中軍廬陵王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邵陵王文學,太傅主簿。

府主齊竟陵王子良甚相賞遇。

遷司徒主簿,以父憂去職。

服闋,除太子洗馬,建安王友。

出為寧遠將軍、桂一陽一內史。

會義師起,上流諸郡多相驚擾,峻閉門靜坐,一郡帖然,百姓賴之。

天監初,還,除中書侍郎。

高祖甚悅其風采,與陳郡謝覽同見賞擢。

俄遷吏部,當官不稱職,轉征虜安成王長史,又為太子中庶子、游擊將軍。

出為宣城太守,為政清和,吏民安之。

視事三年,征拜侍中,遷度支尚書。

又以本官兼起部尚書,監起太極殿。

事畢,出為征遠將軍、平西長史、南郡太守。

尋為智武將軍、鎮西長史、蜀郡太守。

還為左民尚書,領步兵校尉。

遷吏部尚書,處選甚得名譽。

峻一性一詳雅,無趨競心。

嘗與謝覽約,官至侍中,不復謀進仕。

覽自吏部尚書出為吳興郡,平心不畏強禦,亦由處世之情既薄筆也。

峻為侍中以後,雖不退身,亦淡然自守,無所營務。

久之,以疾表解職,遷金紫光祿大夫,未拜。

普通二年,卒。

時年五十六,謚惠子。

子琮,玩。

琮為國子生,尚始興王女繁昌縣主,不慧,為學生所嗤,遂離婚。

峻謝王,王曰:「此自上意,僕極不願如此。」

峻曰:「臣太祖是謝仁祖外孫,亦不藉殿下姻媾為門戶。」

王暕,字思晦,琅邪臨沂人。

父儉,齊太尉,南昌文憲公。

暕年數歲,而風神警拔,有成一人之度。

時文憲作宰,賓客盈門,見暕相謂曰:「公才公望,復在此矣。」

弱冠,選尚淮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除員外散騎侍郎,不拜,改授晉安王文學,遷廬陵王友、秘書丞。

明帝詔求異士,始安王遙光表薦暕及東海王僧孺曰:「臣聞求賢暫勞,垂拱永逸,方之疏壤,取類導川。

伏惟陛下道隱旒纊,信充符璽,白駒空谷,振鷺在庭;猶懼隱鱗卜祝,藏器屠保,物色關下,委裘河上。

非取制於一狐,諒求味於兼采。

而五聲倦響,九工是詢;寢議廟堂,借聽輿皁。

臣位任隆重,義兼邦家,實欲使名實不違,僥倖路絕。

勢門上品,猶當格以清談;英俊下僚,不可限以位貌。

竊見秘書丞琅邪王暕,年二十一,七葉重光,海內冠冕,神清氣茂,允迪中和。

叔寶理遣之談,彥輔名教之樂,故以暉映先達,領袖後進。

居無塵雜,家有賜書;辭賦清新,屬言玄遠;室邇人曠,物疏道親。

養素丘園,台階虛位;庠序公朝,萬夫傾首。

豈徒荀令可想,李公不亡而已哉!乃東序之秘寶,瑚璉之茂器。」

除驃騎從事中郎。

高祖霸府開,引為戶曹屬,遷司徒左長史。

天監元年,除太子中庶子,領驍騎將軍,入為侍中。

出為寧朔將軍、中軍長史。

又為侍中,領射聲校尉,遷五兵尚書,加給事中,出為晉陵太守。

征為吏部尚書,俄領國子祭酒。

暕名公子,少致美稱,及居選曹,職事修理;然世貴顯,與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眾頗謂為刻薄。

遷尚書右僕射,尋加侍中。

復遷左僕射,以母憂去官。

起為雲麾將軍、吳郡太守。

還為侍中、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酒。

普通四年冬,暴疾卒,時年四十七。

詔贈侍中、中書令、中軍將軍,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萬,布百匹。

謚曰靖。

有四子,訓、承、稚、訏,並通顯。

訓字懷范,幼聰警有識量,征士何胤見而奇之。

年十三,暕亡憂毀,家人莫之識。

十六,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

上目送久之,顧謂硃異曰:「可謂相門有相矣。」

補國子生,射策高第,除秘書郎,遷太子舍人、秘書丞。

轉宣城王文學、友、太子中庶子,掌管記。

俄遷侍中,既拜入見,高祖從容問何敬容曰:「褚彥回年幾為宰相?」

敬容對曰:「少過三十。」

上曰:「今之王訓,無謝彥回。」

訓美容儀,善進止,文章之美,為後進領袖。

在春一宮特被恩禮。

以疾終於位,時年二十六。

贈本官。

謚溫子。

王泰,字仲通,志長兄慈之子也。

慈,齊時歷侍中、吳郡,知名在志右。

泰幼敏悟,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一床一上,群兒皆競之,泰獨不取。

問其故,對曰:「不取,自當得賜。」

由是中表異之。

既長,通和溫雅,人不見其喜慍之色。

起家為著作郎,不拜,改除秘書郎,遷前將軍、法曹行參軍、司徒東閣祭酒、車騎主簿。

高祖霸府建,以泰為驃騎功曹史。

天監元年,遷秘書丞。

齊永元末,後宮火,延燒秘書,圖書散亂殆盡。

泰為丞,表校定繕寫,高祖從之。

頃之,遷中書侍郎。

出為南徐州別駕從事史,居職有能名。

復征中書侍郎,敕掌吏部郎事。

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員外散騎常侍,並掌吏部如故,俄即真。

自過江,吏部郎不復典大選,令史以下,小人求競者輻湊,前後少能稱職。

泰為之不通關求,吏先至者即補,不為貴賤請囑易意,天下稱平。

累遷為廷尉,司徒左長史。

出為明威將軍、新安太守,在郡和理得民心。

征為寧遠將軍,安右長史,俄遷侍中。

尋為太子庶子、領步兵校尉,復為侍中。

仍遷仁威長史、南蘭陵太守,行南康王府、州、國事。

王遷職,復為北中郎長史、行豫章王府、州、國事,太守如故。

入為都官尚書。

泰能接人士,士多懷泰,每願其居選辟。

頃之,為吏部尚書,衣冠屬望,未及選舉,仍疾,改除散騎常侍、左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五。

謚夷子。

初,泰無子,養兄子祁,晚有子廓。

王份,字季文,琅邪人也。

祖僧朗,宋開府儀同三司、元公。

父粹,黃門侍郎。

份十四而孤,解褐車騎主簿。

出為寧遠將軍、始安內史。

袁粲之誅,親故無敢視者,份獨往致慟,由是顯名。

遷太子中舍人,太尉屬。

出為晉安內史。

累遷中書侍郎,轉大司農。

份兄奐於雍州被誅,奐子肅奔於魏,份自拘請罪,齊世祖知其誠款,喻而遣之。

屬肅屢引魏人來侵疆埸,世祖嘗因侍坐,從容謂份曰:「比有北信不?」

份斂容對曰:「肅既近忘墳柏,寧遠憶有臣。」

帝亦以此亮焉。

尋除寧朔將軍、零陵內史。

征為黃門侍郎,以父終於此職,固辭不拜,遷秘書監。

天監初,除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

高祖嘗於宴席問群臣曰:「朕為有為無?」

份對曰:「陛下應萬物為有,體至理為無。」

高祖稱善。

出為宣城太守,轉吳郡太守,遷寧朔將軍、北中郎豫章王長史、蘭陵太守,行南徐府州事。

遷太常卿、太子右率、散騎常侍,侍東宮,除金紫光祿大夫。

復為智武將軍、南康王長史,秩中二千石。

復入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南徐州大中正,給親信二十人。

遷尚書左僕射,尋加侍中。

時修建二郊,份以本官領大匠卿,遷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加親信為四十人。

遷侍中、特進、左光祿,復以本官監丹一陽一尹。

普通五年三月,卒,時年七十九。

詔贈本官,賻錢四十萬,布四百匹,蠟四百斤,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謚鬍子。

長子琳,字孝璋,舉南徐州秀才,釋褐征虜建安王法曹、司徒東閣祭酒,南平王文學。

尚義興公主,拜駙馬都尉。

累遷中書侍郎,衛軍謝朏長史,員外散騎常侍。

出為明威將軍、東一陽一太守,征司徒左長史。

錫字公嘏,琳之第二子也。

幼而警悟,與兄弟受業,至應休散,常獨留不起。

年七八歲,猶隨公主入宮,高祖嘉其聰敏,常為朝士說之。

一精一力不倦,致損右目。

公主每節其業,為飾居宇。

雖童稚之中,一無所好。

十二,為國子生。

十四,舉清茂,除秘書郎,與范一陽一張伯緒齊名,俱為太子舍人。

丁案憂,居喪盡禮。

服闋,除太子洗馬。

時昭明尚幼,未與臣僚相接。

高祖敕:「太子洗馬王錫、秘書郎張纘,親表英華,朝中髦俊,可以師友事之。」

以戚屬封永安侯,除晉安王友,稱疾不行,敕許受詔停都。

王冠日,以府僚攝事。

普通初,魏始連和,使劉善明來聘,敕使中書舍人硃異接之,預宴者皆歸化北人。

善明負其才氣,酒酣謂異曰:「南國辯學如中書者幾人?」

異對曰:「異所以得接賓宴者,乃分職是司。

二國通和,所敦親好;若以才辯相尚,則不容見使。」

善明乃曰:「王錫、張纘,北間所聞,雲何可見?」

異具啟,敕即使於南苑設宴,錫與張纘、硃異四人而已。

善明造席,遍論經史,兼以嘲謔,錫、纘隨方酬對,無所稽疑,未嘗訪彼一事,善明甚相歎挹。

佗日謂異曰:「一日見二賢,實副所期,不有君子,安能為國!」

轉中書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中,時年二十四。

謂親友曰:「吾以外戚,謬被時知,多叨人爵,本非其志;兼比羸病,庶務難擁,安能捨其所好而徇所不能。」

乃稱疾不拜。

便謝遣胥徒,拒絕賓客,掩扉覃思,室宇蕭然。

中大通六年正月,卒,時年三十六。

贈侍中,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謚貞子。

子泛、湜。

僉字公會,錫第五弟也。

八歲丁案憂,哀毀過禮。

服闋,召補國子生,祭酒袁昂稱為通理。

策高第,除長史兼秘書郎中,歷尚書殿中郎,太子中舍人,與吳郡陸襄對掌東宮管記。

出為建安太守。

山酋方善、謝稀聚徒依險,屢為民患,僉潛設方略,率眾平之,有詔褒美,頒示州郡。

除武威將軍、始興內史,丁所生母憂,固辭不拜。

又除寧遠將軍、南康內史,屬盧循作亂,復轉僉為安成內史,以鎮撫之。

還除黃門侍郎,尋為安西武陵王長史、蜀郡太守。

僉憚岨嶮,固以疾辭,因以黜免。

久之,除戎昭將軍、尚書左丞,復補黃門侍郎,遷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

太清二年十二月,卒,時年四十五。

贈侍中,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承聖三年,世祖追詔曰:「賢而不伐曰恭,謚恭子。」

張充,字延符,吳郡人。

父緒,齊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有名前代。

充少時,不持一操一行,好逸游。

緒嘗請假還吳,始入西郭,值充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至,便放紲脫,拜於水次。

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

充跪對曰:「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

緒曰:「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

及明年,便修身改節。

學不盈載,多所該覽,尤明《老》、《易》,能清言,與從叔稷俱有令譽。

起家撫軍行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武陵王友。

時尚書令王儉當朝用事,武帝皆取決焉。

武帝嘗欲以充父緒為尚書僕射,訪於儉,儉對曰:「張緒少有清望,誠美選也;然東士比無所執,緒諸子又多薄行,臣謂此宜詳擇。」

帝遂止。

先是充兄弟皆輕俠,充少時又不護細行,故儉言之。

充聞而慍,因與儉書曰:

吳國男子張充致書於琅邪王君侯侍者:頃日路長,愁霖韜晦,涼暑未平,想無虧攝。

充幸以魚釣之閒,鐮采之暇,時復以卷軸自娛,逍遙前史。

從橫萬古,動默之路多端;紛綸百年,升降之途不一。

故以圓行方止,器之異也;金剛水柔,一性一之別也。

善御一性一者,不違金水之質;善為器者,不易方圓之用。

所以北海掛簪帶之高,河南降璽書之貴。

充生平少偶,不以利慾干懷,三十六年,差得以棲貧自澹。

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確乎之情,峰橫海岸。

彯纓天閣,既謝廊廟之華;綴組雲台,終慚衣冠之秀。

所以擯跡江皋,一陽一狂隴畔者,實由氣岸疏凝,情塗狷隔。

獨師懷抱,不見許於俗人;孤秀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故君山直上,蹙壓於當年;叔一陽一夐舉,甚稟乎千載。

充所以長群魚鳥,畢影松阿。

半頃之田,足以輸稅;五畝之宅,樹以桑麻。

嘯歌於川澤之間,諷味於澠池之上,氾濫於漁父之遊,偃息於卜居之下。

如此而已,充何謝焉。

若夫驚巖罩日,壯海逢天;竦石崩尋,分危落仞。

桂蘭綺一靡一,叢雜於山幽;松柏森一陰一,相繚於澗曲。

元卿於是乎不歸,伯休亦以茲長往。

若乃飛竿釣渚,濯足滄洲;獨一浪一煙霞,高臥風月。

悠悠琴酒,岫遠誰來?灼灼文談,空罷方寸。

不覺郁然千里,路阻江川。

每至西風,何嘗不眷?聊因疾隙,略舉諸襟;持此片言,輕枉高聽。

丈人歲路未強,學優而仕;道佐蒼生,功橫海望。

入朝則協長倩之誠,出議則抗仲子之節。

可謂盛德維時,孤松獨秀者也。

素履未詳,斯旅尚眇。

茂陵之彥,望冠蓋而長懷;霸山之氓,佇衣車而聳歎。

得無惜乎?若鴻裝撰御,鶴駕軒空,則岸不辭枯,山被其潤。

奇禽異羽,或巖際而逢迎;弱霧輕煙,乍林端而奄藹。

東都不足奇,南山豈為貴。

充昆西之百姓,岱表之一民。

蠶而衣,耕且食,不能事王侯,覓知己,造時人,騁遊說,蓬轉於屠博之間,其歡甚矣。

丈人早遇承華,中逢崇禮。

肆上之眷,望溢於早辰;鄉下之言,謬延於造次。

然舉世皆謂充為狂,充亦何能與諸君道之哉?是以披聞見,掃心胸,述平生,論語默,所以通夢一交魂,推衿送抱者,其惟丈人而已。

關山夐隔,書罷莫因,儻遇樵者,妄塵執事。

儉言之武帝,免充官,廢處久之。

後為司徒諮議參軍,與琅邪王思遠、同郡陸慧曉等,並為司徒竟陵王賓客。

入為中書侍郎,尋轉給事黃門侍郎。

明帝作相,以充為鎮軍長史。

出為義興太守,為政清靜,民吏便之。

尋以母憂去職,服闋,除太子中庶子,遷侍中。

義師近次,東昏召百官入宮省,朝士慮禍,或往來酣宴,充獨居侍中省,不出閣。

城內既害東昏,百官集西鍾下,召充不至。

高祖霸府開,以充為大司馬諮議參軍,遷梁王國郎中令、祠部尚書、領屯騎校尉,轉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

天監初,除大常卿。

尋遷吏部尚書,居選稱為平允。

俄為散騎常侍、雲騎將軍。

尋除晉陵太守,秩中二千石。

征拜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充長於義理,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

時王侯多在學,執經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當也。

轉左衛將軍,祭酒如故。

入為尚書僕射,頃之,除雲麾將軍、吳郡太守。

下車恤貧老,故舊莫不欣悅。

以疾自陳,征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未及還朝,十三年,卒於吳,時年六十六。

詔贈侍中、護軍將軍。

謚穆子。

子最嗣。

柳惲,字文暢,河東解人也。

少有志行,好學,善尺牘。

與陳郡謝[A232]鄰居,[A232]深所友一愛一。

初,宋世有嵇元榮、羊蓋,並善彈琴,雲傳戴安道之法,惲幼從之學,特窮其妙。

齊竟陵王聞而引之,以為法曹行參軍,雅被賞狎。

王嘗置酒後園,有晉相謝安鳴琴在側,以授惲,惲彈為雅弄。

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體,良質美手,信在今辰。

豈止當世稱奇,足可追蹤古烈。」

累遷太子洗馬,父憂去官。

服闋,試守鄱一陽一相,聽吏屬,得盡三年喪禮,署之文教,百姓稱焉。

還除驃騎從事中郎。

高祖至京邑,惲候謁石頭,以為冠軍將軍、征東府司馬。

時東昏未平,士猶苦戰,惲上箋陳便宜,請城平之日,先收圖籍,及遵漢祖寬大一愛一民之義,高祖從之。

會蕭穎胄薨於江陵,使惲西上迎和帝,仍除給事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遷相國右司馬。

天監元年,除長史、兼侍中,與僕射沈約等共定新律。

惲立行貞素,以貴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

始為詩曰:「亭皋本葉下,隴首秋雲飛。」

琅邪王元長見而嗟賞,因書齋壁。

至是預曲宴,必被詔賦詩。

嘗奉和高祖《登景一陽一樓》中篇云:「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

翠華承漢遠,雕輦逐風游。」

深為高祖所美。

當時鹹共稱傳。

惲善弈棋,帝每敕侍坐,仍令定棋譜,第其優劣。

二年,出為吳興太守。

六年。

征為散騎常侍,遷左民尚書。

八年,除持節、都督廣、交、桂、越四州諸軍事、仁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征為秘書監,領左軍將軍。

復為吳興太守六年,為政清靜,民吏懷之。

於郡感疾,自陳解任,父老千餘人拜表陳請,事未施行。

天監十六年,卒,時年五十三。

贈侍中、中護軍。

惲既善琴,嘗以今聲轉棄古法,乃著《清調論》,具有條流。

少子偃,字彥游。

年十二引見。

詔問讀何書,對曰《尚書》。

又曰:「有何美句?」

對曰:「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眾鹹異之。

詔尚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都亭侯,太子舍人,洗馬,廬陵、鄱一陽一內史。

大寶元年,卒。

蔡撙,字景節,濟一陽一考城人。

父興宗,宋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有重名前代。

撙少方雅退默,與兄寅俱知名。

選補國子生,舉高第,為司徒法曹行參軍。

齊左衛將軍王儉高選一愛一僚,以撙為主簿。

累遷建安王文學,司徒主簿、左西屬。

明帝為鎮軍將軍,引為從事中郎,遷中書侍郎,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

丁母憂,廬於墓側。

齊末多難,服闋,因居墓所。

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長史,並不就。

梁台建,為侍中,遷臨海太守,坐公事左遷太子中庶子。

復為侍中,吳興太守。

天監九年,宣城郡吏吳承伯挾祅道聚眾攻宣城,殺太守硃僧勇。

因轉屠旁縣,逾山寇吳興,所過皆殘破,眾有二萬,奄襲郡城。

東道不習兵革,吏民恇擾奔散,並請撙避之。

撙堅守不動,募勇敢固郡。

承伯盡銳攻撙,撙命眾出拒,戰於門,應手摧破,臨陣斬承伯,余一黨一悉平。

加信武將軍。

征度支尚書,遷中書令。

復為信武將軍、晉陵太守。

還,除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遷吏部尚書,居選,弘簡有名稱。

又為侍中,領秘書監,轉中書令,侍中如故。

普通二年,出為宣毅將軍、吳郡太守。

四年,卒,時年五十七。

追贈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宣惠將軍。

謚康子。

子彥熙,歷官中書郎,宣城內史。

江蒨,字彥標,濟一陽一考城人。

曾祖湛,宋左光祿、儀同三司;父學,齊太常卿:並有重名於前世。

蒨幼聰警,讀書過目便能諷誦。

選為國子生,通《尚書》,舉高第。

起家秘書郎,累遷司徒東閣祭酒、廬陵王主簿。

居父憂以孝聞,廬於墓側,明帝敕遣齊仗二十人防墓所。

服闋,除太子洗馬,累遷司徒左南屬,太子中舍人,秘書丞。

出為建安內史,視事期月,義師下次江州,遣寧朔將軍劉諓之為郡,蒨帥吏民據郡拒之。

及建康城平,蒨坐禁錮。

俄被原,起為後軍臨川王外兵參軍。

累遷臨川王友,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黃門侍郎,領南兗州大中正。

遷太子中庶子,中正如故。

轉中權始興王長史。

出為伏波將軍、晉安內史。

在政清約,務在寬惠,吏民便之。

詔征為寧朔將軍、南康王長史,行府、州、國事。

頃之,遷太尉臨川王長史,轉尚書吏部郎,右將軍。

蒨方雅有風格。

僕射徐勉以權重自遇,在位者並宿士敬之,惟蒨及王規與抗禮,不為之屈。

勉因蒨門客翟景為第七兒繇求蒨女婚,蒨不答,景再言之,乃杖景四十,由此與勉有忤。

除散騎常侍,不拜。

是時勉又為子求蒨弟葺及王泰女,二人並拒之。

葺為吏部郎,坐杖曹中干免官,泰以疾假出宅,乃遷散騎常侍,皆勉意也。

初,天監六年,詔以侍中、常侍並侍帷幄,分門下二局入集書,其官品視侍中,而非華胄所悅,故勉斥泰為之。

蒨尋遷司徒左長史。

初,王泰出閣,高祖謂勉云:「江蒨資歷,應居選部。」

勉對曰:「蒨有眼患,又不悉人物。」

高祖乃止。

遷光祿大夫。

大通元年,卒,時年五十三。

詔贈本官。

謚肅子。

蒨好學,尤悉朝儀故事,撰《江左遺典》三十卷,未就,卒。

文集十五卷。

子紑、經,在《孝行傳》。

史臣曰:王氏自姬姓已降,及乎秦漢,繼有英哲。

洎東晉王茂弘經綸江左,時人方之管仲。

其後蟬冕交映,台袞相襲,勒名帝籍,慶流子孫,斯為盛族矣。

王瞻等承藉茲基,國華是貴,子有才行,可得而稱。

張充少不持一操一,晚乃折節,在於典選,實號廉平。

柳惲以多藝稱,蔡撙以方雅著,江蒨以風格顯,俱為梁室名士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梁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王瞻,字思范,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梁書》列傳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