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論語解讀》得之容易守成難

論語解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論語解讀

論語解讀 - 得之容易守成難

論語解讀

得之容易守成難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譯文】

孔子說:「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雖然得到了,也一定會失去。

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德保持了它,不能用莊刀的態度去治理,那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槽保持了它,又能用莊嚴的態度去治理,但不能用禮法去約束、指揮百姓,那還是沒有達到盡善的地步。」

【讀解】

得到的是什麼?保持的又是什麼?從後文看,應該是指政權.

所謂「創業易,守成難。」

靠智慧而取得是容易的,但要保持就很難了。

一般一性一地保持也還可以做到,要進一步用莊嚴的態度去治理,用利法去約束、指揮,那就更難了。

因為這已不是消極被動地守成,而是積極主動地建樹,是以攻為守了。

智、仁、莊、禮,是四個層次的修養和要求,四個層次做一到才能達到完善的地步。

而一般人是很難都做到的。

其實,不只是從政如此,諸如我們一般一性一地做事業,做生意,有這個道理。

比如說在我們今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代,不少人抓住了時機,又憑藉著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優勢,一「下海」就適逢其會,春風得意地「發了一發」,賺了一把。

但由於不能「仁以守之」,貪心不足,該煞車的時候不知道煞車,結果一一夜之間又成為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如此等等,其實都有一個「得」與「守」的關係在內。

從這些角度來理解,孔子的話就不僅僅局限於行政的範圍,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與事業密切相關了,所以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論語解讀》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論語解讀》得之容易守成難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