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威一逼一十和利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一服他人、達《戰國策》五國約以伐齊

戰國策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戰國策

戰國策 - 五國約以伐齊

戰國策

五國約以伐齊

【提要】

威一逼一十和利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一服他人、達到目的的手段。

威一逼一十是由於恐懼之心人皆有之,利誘是因為人人都貪圖利益。

利與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利有大小之分,害有遠近之別。

誘之以利,讓對方惑小利、忘遠害而為我所驅;脅之以害,使之避危亡之近禍而就我之圖謀。

威一逼一十和利誘,就是戰國策士們在悟透人一性一的基礎上,利用人一性一中趨利避害的弱點施展的最基本手段。

【原文】

昭陽謂楚王曰:「五國以破齊,秦必南圖。」

楚王曰:「然則奈何?」對曰:「韓氏輔國也,好利而惡難,好利,可營也;惡難,可懼也。

我厚賂之以利,其心必營。

我悉兵以臨之,其心必懼我。

彼懼我兵而營我利,五國之事必可敗也。

約絕之後,雖勿與地,可。」

楚王曰:「善。」

乃命大公事之韓見公仲,曰:「夫牛闌之事,馬陵之難,親王之所見也。

王苟無以五國用兵,請效列城五,請悉楚國之眾也,以圖於齊。」

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

【譯文】

趙、魏、韓、燕、楚五國聯盟進攻齊國。

楚相昭陽對楚王說:「五國如果打敗了齊國,秦國一定會乘機向南進攻楚國。」

楚王說:「這可怎麼辦呢?」

昭陽回答說:「韓國韓珉在韓國獨斷專行,貪圖私利,害怕危難。

貪圖私利,可以對他施以利誘;害怕危難,可以對他進行威脅,我用重利去拉攏他,他內心一定會被利所誘;我發動大軍去威脅他,他一定會感到害怕,他害怕我們的大軍,又貪圖我們的重利,這樣五國聯盟攻齊的事,一定會失敗。

他們的盟約被撕毀以後,即使不給韓國割地,也是可以的。」

楚王說:「好」。

於是他派大公事去韓國,會見韓相國公仲,說:「當初牛闌之役,馬陵之役,都是您親自見到的,大王如果不與五國聯合攻齊,我們願意獻出5個城邑,不然,我們就出動全軍來和齊國共同對敵。」

韓國與趙、魏解約以後,楚國果然沒有割地給韓國,而五國聯盟攻齊之事就落空了。

【評析】

六國合縱最後以失敗告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國都心懷鬼胎、各有利益、不能同心合力。

五國合縱攻擊齊國,楚相昭陽卻從中搞鬼,所以合縱一下就解體了。

韓相國公仲輕易改變了行動,可見利益的誘一惑、武力的威懾對人的行為影響多麼巨大,所以要抵住他人對你的算計,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一婬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國策》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提要】威一逼一十和利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一服他人、達《戰國策》五國約以伐齊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