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與他的母親相反,太子建卻是一個《戰國策》齊王建入朝於秦

戰國策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戰國策

戰國策 - 齊王建入朝於秦

戰國策

齊王建入朝於秦

【提要】

與他的母親相反,太子建卻是一個優柔寡斷、毫無膽識的君王。

這可能與其母后獨斷國是、齊王建得不到鍛煉有關。

作為一個國君,弄到誘騙棄國、客死他國的境地,也是非常悲慘的。

願我們引以為戒。

【原文】

,雍門司馬橫戟當馬前曰:「所為立王者,為社稷耶?為王耶?」王曰:「為社稷。」

司馬曰:「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齊王還車而反。

即墨大夫與雍門司馬諫而聽之,則以為可與為謀,即入見齊王曰:「齊地方數千里,帶甲數百萬。

夫三晉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眾,使收三晉之故地,即臨晉之關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師,使收楚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

如此,則齊威可立,秦國可亡。

夫捨南面之稱制,乃西面而事秦,為大王不取也。」

齊王不聽。

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

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

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先是齊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容耶!」

【譯文】

齊王建去秦國朝見秦王,齊都臨淄西門的司馬官橫戟擋在他的馬前,說:「請問,我們是為國家立王呢?還是為大王您而立王呢?」

齊王說:「為國家。」

司馬說:「既然為國家立王,那末,您為何要拋棄國家而去秦國呢?」

齊王便調轉頭回宮去了。

即墨大夫因為臨淄西門的司馬官勸諫齊王,齊王聽從他的勸諫,以為可以與齊王共謀,於是進宮拜見齊王,說:「齊國土地方圓有數千里,大軍數十萬。

趙、魏、韓三國的大夫們都不願為秦國謀利,而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聚集了百數十人。

大王如果與趙、魏、韓三國聯合,就有10萬之眾,能收復三國被秦國佔領的失地,還可以攻進秦國東邊的臨晉關;楚國大夫也不願意為秦國謀利,在我國南部的城南之下聚集了百數十人,大王如果和楚國聯合,又有十萬大軍去收復楚國被秦國佔領的失地,還可以攻進秦國南邊的武關。

這樣,齊國強大的威勢就可以建立,還可以滅掉秦國。

您捨棄稱王於南方的機會,卻甘願向西方聽命於秦,我認為大王這樣做實在不足稱道。」

齊王沒有聽從。

秦王派賓客陳馳誘使齊王入秦,相約給他以500里土地進行欺騙。

齊王不採納即墨大夫的意見,卻聽從陳馳的誘騙,於是到了秦國,秦王把他安置在邊遠的共邑,居處在荒僻的松柏之間,終於活活的餓死了。

在這以前,齊國人作了一首歌謠:「松樹啊!柏樹啊!讓齊王死在共邑的,就是那些善於變詐的賓客啊!」

【評析】

即墨大夫的一番慷慨陳詞令人欽佩,只可惜是對牛彈琴。

而臨淄西門的司馬官的一句問話倒是一時起到了作用。

天下並非一家一姓的天下,君王只不過是國家社稷的管理者,人們設立這種管理者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國家和每個民眾的利益,而非君王個人的利益。

這種最基本最樸素的民一主思想在戰國時代就很有影響,在當時的政治文化中佔居著主流地位。

到了後世,這些思想和言論是萬萬不能想、不敢做的。

今天的人們看到這種沒受後世污染的本真的國家觀念,會為我們樹立正確、科學、進步的社會觀念起到巨大的啟迪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國策》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提要】與他的母親相反,太子建卻是一個《戰國策》齊王建入朝於秦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