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荀息擁立公子奚齊,百官都至喪次哭臨1《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東周列國志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 - 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東周列國志

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話說荀息擁立公子奚齊,百官都至喪次哭臨1,惟狐突託言病篤不至。

裡克私謂卒鄭父曰:「孺子遂立矣,其若亡公子何?」

卒鄭父曰:「此事全在荀叔,姑與探之。」

二人登車,同往荀息府中。

息延入,裡克告曰:「主上晏駕,重耳、夷吾俱在外,叔為國大臣,乃不迎長公子嗣位,而立嬖人之子,何以服人?且三公子之一黨一,怨奚齊子母入於骨髓,只礙主上耳。

今聞大變,必有異謀。

秦翟輔之於外,國人應之於內,子何策以御之?」

荀息曰:「我受先君遺托,而傅奚齊,則奚齊乃我君矣。

此外不知更有他人!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卒鄭父曰:「死無益也,何不改圖?」

荀息曰:「我既以忠信許先君矣,雖無益,敢食言乎?」

二人再三勸諭,荀息心如鐵石,終不改言;乃相辭而去。

裡克謂鄭父曰:「我以叔有同僚之誼,故明告以利害。

彼堅執不聽,奈何?」

鄭父曰:「彼為奚齊,我為重耳,各成其志,有何不可。」

於是二人密約:使心腹力士,變服雜於侍衛服役之中,乘奚齊在喪次,就刺殺於苫塊1之側。

時優施在旁,挺劍來救,亦被殺。

一時幕間大亂。

荀息哭臨方退,聞變大驚。

疾忙趨入,撫一屍一大慟曰:「我受遺命托孤,不能保護太子,我之罪也!」便欲觸柱而死。

驪姬急使人止之曰:「君柩在殯,大夫獨不念乎?且奚齊雖死,尚有卓子在,可輔也。」

荀息乃誅守幕者數十人。

即日與百官會議,更扶卓子為君,時年才九歲。

裡克、卒鄭父佯為不知,獨不與議。

梁五曰:「孺子之死,實裡、卒二人為先太子報仇也。

今不與公議,其跡昭然。

請以兵討之!」荀息曰:「二人者,晉之老臣,根深一黨一固。

七輿大夫,半出其門。

討而不勝,大事去矣。

不如姑隱之,以安其心而緩其謀。

俟喪事既畢,改元正位,外結鄰國,內散其一黨一,然後乃可圖矣。」

梁五退謂東關五曰:「荀卿忠而少謀,作事迂緩,不可恃也。

裡、卒雖同志,而克為先太子之冤,銜怨獨深。

若除克,則卒氏之心惰矣。」

東關五曰:「何策除之?」

梁五曰:「今喪事在邇,誠伏甲東門,視其送葬,突起攻之,此一夫之力也。」

東關五曰:「善。

我有客屠岸夷者,能負三千鈞絕地而馳。

若啖以爵祿,此人可使也。」

乃召屠岸夷而語之。

夷素與大夫騅遄相厚,密以其謀告於騅遄,問:「此事可行否?」

遄曰:「故太子之冤,舉國莫不痛之,皆因驪姬母子之故。

今裡、卒二大夫欲殲驪姬之一黨一,迎立公子重耳為君,此義舉也。

汝若輔佞仇忠,幹此不義之事,我等必不容汝。

徒受萬代罵名,不可,不可!」夷曰:「我儕2小人不知也,今辭之何如?」

騅遄曰:「辭之,則必復遣他人矣。

子不如佯諾,而反戈以誅逆一黨一,我以迎立之功與子。

子不失富貴,而且有令名,與為不義殺身,孰得?」

屠岸夷曰:「大夫之教是也。」

騅遄曰:「得無變否?」

夷曰:「大夫見疑,則請盟!」乃割雞而為盟。

夷去。

遄即與卒鄭父言之,鄭父亦言於裡克,各整頓家甲,約定送葬日齊發。

至期,裡克稱病不會葬。

屠岸夷謂東關五曰:「諸大夫皆在葬,惟裡克獨留,此天奪其命也。

請授甲兵三百人,圍其宮而殲之。」

東關五大悅,與甲士三百,偽圍裡克之家。

裡克故意使人如墓告變。

荀息驚問其故,東關五曰:「聞裡克將乘隙為亂,五等輒使家客,以兵守之。

成則大夫之功,不成不相累也。」

荀息心如芒刺,草草畢葬。

即使「二五」勒兵助攻,自己奉卓子坐於朝堂,以俟好音。

東關五之兵先至東市。

屠岸夷來見,託言稟事,猝以臂拉其頸,頸折墜,軍中大亂。

屠岸夷大呼曰:「公子重耳,引秦、翟之兵,已在城外。

我奉裡大夫之命,為故太子申生伸冤,誅一奸一佞之一黨一,迎立重耳為君。

汝等願從者皆來,不願者自去。」

軍士聞重耳為君,無不踴躍願從者。

梁五聞東關五被殺,急趨朝堂,欲同荀息奉卓子出奔。

卻被屠岸夷追及,裡克、卒鄭父、雅遄各率家甲,一時亦到。

梁五料不能脫,拔劍自刎,不斷,被屠岸夷只手擒來,裡克趁勢揮刀,劈為兩段。

時左行大夫共華,亦統家甲來助,一齊殺入朝門。

裡克仗劍先行,眾人隨之,左右皆驚散。

荀息面不改色,左手抱卓子,右手舉袖掩之。

卓子懼而啼。

荀息謂裡克曰:「孺子何罪?寧殺我,乞留此先君一塊肉!」裡克曰:「申生安在?亦先君一塊肉也!」顧屠岸夷曰:「還不下手!」屠岸夷就荀息手中奪來,擲之於階。

但聞?蹋一聲,化為肉餅。

荀息大怒,挺佩劍來斗裡克,亦被屠岸夷斬之。

遂殺入宮中。

驪姬先奔賈君之宮,賈君閉門不納。

走入後園,從橋上投水中而死,裡克命戮其一屍一。

驪姬之娣,雖生卓子,無一寵一無權,怒不殺,錮之別室。

盡滅「二五」及優施之族。

髯仙有詩歎驪姬云:

譖殺申生意若何?要將稚子掌山河。

一朝母子遭駢戮,笑殺當年《暇豫》歌。

又有詩歎荀息從君之亂命,而立庶孽,雖死不足道也。

詩云:

昏君亂命豈宜從?猶說硜硜1效死忠。

璧馬智謀何處去?君臣束手一場空。

裡克大集百官於朝堂,議曰:「今庶孽已除,公子中惟重耳最長且賢,當立。

諸大夫同心者,請書名於簡!」卒鄭父曰:「此事非狐老大夫不可。」

裡克即使人以車迎之。

狐突辭曰:「老夫二子從亡,若與迎,是同弒也。

突老矣,惟諸大夫之命是聽!」裡克遂執筆先書己名,次卒鄭父,以下共華、賈華、雅遄等共三十餘人。

後至者俱不及書。

以上士之銜假屠岸夷,使之奉表往翟,奉迎公子重耳。

重耳見表上無狐突名,疑之。

魏犨曰:「迎而不往,欲長為客乎?」

重耳曰:「非爾所知也。

群公子尚多,何必我?且二孺子新誅,其一黨一未盡,入而求出,何可得也?天若祚2我,豈患無國?」

狐偃亦以乘喪因亂,皆非美名,勸公子勿行。

乃謝使者曰:「重耳得罪於父,逃死四方。

生既不得展問安侍膳之誠,死又不得盡視含哭位之禮,何敢乘亂而貪國。

大夫其更立他子,重耳不敢違!」屠岸夷還報,裡克欲遣使再往。

大夫梁繇一靡一曰:「公子孰非君者,盍迎夷吾乎?」

裡克曰:「夷吾貪而忍。

貪則無信,忍則無親。

不如重耳。」

梁繇一靡一曰:「不猶愈於群公子乎?」

眾人俱唯唯。

裡克不得已,乃使屠岸夷輔梁繇一靡一迎夷吾於梁。

且說公子夷吾在梁,梁伯以女妻之,生一子,名曰圉。

夷吾安居於梁,日夜望國中有變,乘機求入。

聞獻公已薨,即命呂飴甥襲屈城據之。

荀息為國中多事,亦不暇問。

及聞奚齊、卓子被殺,諸大夫往迎重耳,呂飴甥以書報夷吾,夷吾與虢射郤芮商議,要來爭國。

忽見梁繇一靡一等來迎,以手加額曰:「天奪國於重耳,以授我也!」不覺喜形於色。

郤芮進曰:「重耳非惡得國者,其不行,必有疑也。

君勿輕信。

夫在內而外求君者,是皆有大欲焉。

方今晉臣用事,裡、卒為首,君宜捐厚賂以啖之。

雖然,猶有危。

夫入虎一穴一者,必一操一利器。

君欲入國,非借強國之力為助不可。

鄰晉之國,惟秦最強,子盍遣使卑辭以求納於秦乎?秦許我,則國可入矣。」

夷吾用其言,乃許裡克以汾陽之田百萬,許卒鄭父以負葵之田七十萬,皆書契而緘之。

先使屠岸夷還報,留梁繇一靡一使達手書於秦,並道晉國諸大夫奉迎之意。

秦穆公謂蹇叔曰:「晉亂待寡人而平,上帝先示夢矣。

寡人聞重耳、夷吾皆賢公子也。

寡人將擇而納之,未知孰勝?」

蹇叔曰:「重耳在翟,夷吾在梁,地皆密邇。

君何不使人往吊,以觀二公子之為人?」

穆公曰:「諾。」

乃使公子縶先吊重耳,次吊夷吾。

公子縶至翟,見公子重耳,以秦君之命稱吊。

禮畢,重耳即退。

縶使閽者傳語:「公子宜乘時圖入,寡君願以敝賦為前驅。」

重耳以告趙衰。

趙衰曰:「卻內之迎,而借外一寵一以求入,雖入不光矣!」重耳乃出見使者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辱以後命。

亡人無寶,仁親為寶,父死之謂何,而敢有他志?」

遂伏地大哭,稽顙而退,絕無一私語。

公子縶見重耳不從,心知其賢,歎息而去。

遂吊夷吾於梁,禮畢,夷吾謂縶曰:「大夫以君命下吊亡人,亦何以教亡人乎?」

縶亦以「乘時圖入」相勸。

夷吾稽顙稱謝。

入告郤芮曰:「秦人許納我矣!」郤芮曰:「秦人何私於我?亦將有取於我也!君必大割地以賂之。」

夷吾曰:「大割地不損晉乎?」

郤芮曰:「公子不返國,則梁山一匹夫耳,能有晉尺寸之土乎?他人之物,公子何惜焉?」

夷吾復出見公子縶,握其手謂曰:「裡克、卒鄭皆許我矣,亡人皆有以酬之,且不敢薄也。

苟假君之一寵一,入主社稷。

惟是河外五城,所以便君之東遊者。

東盡虢地,南及華山,內以解梁為界。

願入之於君,以報君德於萬一。」

出契於袖中,面有德色。

公子縶方欲謙讓,夷吾又曰:「亡人另有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願納於公子之左右。

乞公子好言於君,亡人不忘公子之賜。」

公子縶乃皆受之。

史臣有詩云:

重耳憂親為喪親,夷吾利國喜津津。

但看受吊相懸處,成敗分明定兩人。

縶返命於穆公,備述兩公子相見之狀。

穆公曰:「重耳之賢,過夷吾遠矣!必納重耳。」

公子縶對曰:「君之納晉君也,憂晉乎?抑欲成名於天下乎?」

穆公曰:「晉何與我事?寡人亦欲成名於天下耳。」

公子縶曰:「君如憂晉,則為之擇賢君。

第欲成名於天下,則不如置不賢者。

均之有置君之名,而賢者出我上,不賢者出我下,二者孰利?」

穆公曰:「子之言,開我肺腑。」

乃使公孫枝出車三百乘,以納夷吾。

秦穆公夫人,乃晉世子申生之娣,是為穆姬。

幼育於獻公次妃賈君之宮,甚有賢德。

聞公孫枝將納夷吾於晉,遂為手書以屬1夷吾,言:「公子入為晉君,必厚視賈君。

其群公子因亂出奔,皆無罪。

聞葉茂者本榮,必盡納之,亦所以固我藩也。」

夷吾恐失穆姬之意,隨以手書復之,一一如命。

時齊桓公聞晉國有亂,欲合諸侯謀之,乃親至高梁之地。

又聞秦師已出,周惠王亦遣大夫王子一黨一率師至晉,乃遣公孫隰朋會周、秦之師,同納夷吾。

呂飴甥亦自屈城來會。

桓公遂回齊。

裡克、卒鄭父請出國舅狐突做主,率群臣備法駕,迎夷吾於晉界。

夷吾入絳都即位,是為惠公。

即以本年為元年。

按晉惠公之元年,實周襄王之二年也。

國人素慕重耳之賢,欲得為君。

及失重耳得夷吾,乃大失望。

惠公既即位,遂立子圉為世子。

以狐突、虢射為上大夫,呂飴甥、郤芮俱為中大夫,屠岸夷為下大夫。

其餘在國諸臣,一從其舊。

使梁繇一靡一從王子一黨一如周,韓簡從隰朋如齊,各拜謝納國之恩。

惟公孫枝以索取河西五城之地,尚留晉國。

惠公有不捨之意,乃集群臣議之。

虢射目視呂飴甥,飴甥進曰:「君所以賂秦者,為未入,則國非君之國也。

今既入矣,國乃君之國矣,雖不畀秦,秦其奈君何?」

裡克曰:「君始得國,而失信於強鄰,不可。

不如與之。」

郤芮曰:「去五城是去半晉矣。

秦雖極兵力,必不能取五城於我。

且先君百戰經營,始有此地,不可棄也。」

裡克曰:「既知先君之地,何以許之?許而不與,不怒秦乎?且先君立國於曲沃,地不過蕞爾。

惟自疆於政,故能兼併小一柄一,以成其大。

君能修政而善鄰,何患無五城哉?」

郤芮大喝曰:「裡克之言,非為秦也,為取汾陽之田百萬。

恐君不與,故以秦為例耳!」卒鄭父以臂推裡克,克遂不敢復言。

惠公曰:「不與則失信,與之則自弱,畀一二城可乎?」

呂飴甥曰:「畀一二城,未為全信也,而適以挑秦之爭。

不如辭之。」

惠公乃命呂飴甥作書辭秦。

書略曰:

始夷吾以河西五城許君。

今幸入守社稷,夷吾念君之賜,欲即踐言。

大臣皆曰:「地者,先君之地。

君出亡在外,何得擅許他人?」

寡人爭之弗能得。

惟君少緩其期,寡人不敢忘也。

惠公問:「誰人能為寡人謝秦者?」

郤鄭父願往,惠公從之。

原來惠公求入國時,亦曾許卒鄭父負葵之田七十萬,惠公既不與秦城,安肯與裡、卒二人之田?鄭父口雖不言,心中怨恨。

特地討此一差,欲訴於秦耳。

鄭父隨公孫枝至於秦國,見了穆公,呈上國書。

穆公覽畢,拍案大怒曰:「寡人固知夷吾不堪為君,今果被此賊所欺!」欲斬卒鄭父。

公孫枝奏曰:「此非鄭父之罪也,望君恕之!」穆公餘怒未盡,問曰:「誰使夷吾負寡人者?寡人願得而手刃之!」卒鄭父曰:「君請屏左右,臣有所言。」

穆公色稍和,命左右退於簾下,揖鄭父進而問之。

鄭父對曰:「晉之諸大夫,無不感君之恩,願歸地者。

惟呂飴甥、郤芮二人從中阻撓。

君若重幣聘問,而以好言召此二人,二人至,則殺之。

君納重耳,臣與裡克逐夷吾,為君內應,請得世世事君。

何如?」

穆公曰:「此計妙哉!碧寡人之本心也!」於是遣大夫冷至隨卒鄭父行騁於晉,欲誘呂飴甥、郤芮而殺之。

不知呂、卒一性一命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註解:

1臨:吊。

1苫塊:寢苫枕塊,弔喪時睡草苫枕土槐。

2儕:輩。

1硜硜:淺見而固執。

2祚:保佑。

1屬:囑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東周列國志》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話說荀息擁立公子奚齊,百官都至喪次哭臨1《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弒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