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飛虎鎮守此山又得四將同心協助《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殘唐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 - 《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卻說孫飛虎鎮守此山又得四將同心協助。

這山原名鐵籠山,只有東北兩條路,東路當中通鎮州,北路斜去通并州,四下皆是高山,一團一圍似座連城一般,若有五六百人,山頂守住,任有十數萬人馬,攻擊不得。

孫飛虎在帳中正坐,小軍來報:「晉兵到!」飛虎與眾將曰:「日前金井關戴禮差人來鎮州討救兵,今救兵未去,金井關已失,大勢人馬,又來到此。

鎮州以我兩處為咽喉之地,一處不保,此處如何抵敵!」曾傑向前道:「將軍,依小將計,只要守,不要戰。

我聽得劉知遠部下二將,一人史弘肇,一人郭威,皆有千軍之勇,若與他廝殺,必難取勝。

我這裡有十年糧草,數萬選兵,只須嚴把住路口,多設鹿角炮架,以防攻擊。

他大軍遠來,糧草難夠支應,不消一月,必思回軍。

乘他困餓而去,我出一精一兵襲之,決無不勝。」

言未盡,閃過蕭龍向前道:「曾兄如何這等怯弱,今晉兵臨境,百姓驚惶,趁其營寨未定,正與他一戰,殺退敵軍,以保百姓,方顯英雄!末將兄弟,出馬一遭,生擒史弘肇、郭威來獻。」

孫飛虎撥與他兵一萬,蕭龍、蕭鯨二將,披掛上馬,耀武揚威,領兵出陣。

眾軍發喊,巡哨軍卒報入中軍。

卻說劉知遠正在帳中,報有人索戰。

知遠問:「誰去迎敵!」帳前閃過郭威道:「小將願往!」知遠撥與他兵二萬。

郭威披掛,綽矛出馬,跑出陣前,見有兩員將官。

怎生打扮?有詩為證:對對紅旗間翠袍,爭飛戰馬轉山腰,日烘旗幟青龍現,風擺旌幡朱雀遙二隊一精一兵誇勇一猛,兩員強將逞英豪,蕭龍左下方天戟,右手蕭鯨偃月刀。

蕭龍一馬當先,問:「來將何名?」

郭威曰:「吾是晉元帥劉知遠部下大將郭威!爾是何人?」

蕭龍日:「吾是總兵帳下牙將蕭龍!」言罷,舞戟便刺。

郭威用矛刺死蕭龍。

蕭鯨趕來報仇,被郭威一鐵鑭,打中腦蓋而死。

敗兵走回,報孫飛虎曰:「蕭家兄弟,被郭威殺了!」飛虎大驚,傳令緊守隘口不出。

知遠無計,悶悶不悅,郭威勸其安營圍困之。

卻說安重榮聽得知遠過了金井關,如坐針氈。

牙將張孟德勸降。

董琦向前日:「末將有一計,可成其功。

契丹主手下有一個幸臣,名阿思恭,大王可修書一封,遣人將金寶送與他,見契丹主說情,願納貢,只要令人入晉,與晉主說調回劉知遠軍馬,再結契丹主,叫他相助人馬,殺入長安,奪取晉朝天下。」

安重榮然其策,即遣張雄、李勇徑赴大遼見阿思恭。

阿思恭得了金寶,次日見契丹主,將安重榮事奏知。

契丹主遣使喬榮,繼詔入朝,要晉主調回劉知遠人馬。

晉主問群臣:「此事如何?」

桑維翰奏曰:「既契丹主有詔書來,陛下當要依允。」

景延廣曰:「不可!鎮州作反,出師以正其罪,近日捷報,功在垂成,今若調回,將前功盡棄,致後來之禍,陛下且把詔書停下。」

尚書李崧亦勸調回人馬。

晉王正遣使命前往邊鎮,不想延廣先差人去見知遠,不要回兵。

知遠得知,正與眾將計議,忽報朝廷差使命繼詔旨來召班師。

不知計議收軍與否,且聽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知遠之兵,威聲破竹,孫飛虎、安重榮聞風束首,計窮力竭,求援於契丹,委曲全身。

景延廣拒使不從,為寇反叛者,難免巢破伏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殘唐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孫飛虎鎮守此山又得四將同心協助《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