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菜根譚》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

菜根譚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菜根譚

菜根譚 - 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

菜根譚

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笙:樂器名。

拂衣長往:毫不留戀。

更漏已殘:古代計時將一一夜分為五更,漏是古代用來計時的儀器,形容夜已深沉。

夜行不休:指應酬繁忙。

苦海:據《法華經·壽量品》說:「我見諸眾生沒於苦海。」

當歌舞盛宴達到最高|潮時,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戀地離開,那些胸懷廣闊的人就能在這種緊要時候猛然回頭,真是令人羨慕;夜深人靜仍然在忙著應酬,目光如豆者已經墜入無邊痛苦中而不能自拔,說來真是可笑。

孔子說,《關睢》這樣的詩,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傷人。

鄭國一帶的音樂不是這樣,它們輕柔一靡一曼,特別能誘一惑人,破壞了正大堂皇的雅樂的感化作用,十分可惡。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聚一精一會神地聽古代音樂,還唯恐打瞌睡,而聽鄭國和衛國的音樂,則從不知疲倦。

《五經異義》記載:鄭的風俗,男一女常在溱河、洧川邊聚會,唱歌互相表達和締結一愛一情。

《白虎通·禮樂》記載:鄭國人民在山上居住,在河裡洗澡,男一女混雜,唱戀歌互相挑一逗取一悅。

我們從這些記載,可以瞭解「鄭聲」的音調與言辭是什麼樣子的。

它們表現男一女相互傾慕的感情,曲調曼一妙,歌詞一婬一靡一,二者配合,十分誘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菜根譚》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菜根譚》達人猛醒 俗士沉淪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