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多見於睡眠醒後,頸部肌肉一側,(或兩側)緊張《自我調養巧治病》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自我調養巧治病

自我調養巧治病 - 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

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

落枕多見於睡眠醒後,頸部肌肉一側,(或兩側)緊張痙攣、僵板、酸脹、疼痛,轉動時活動受限。

嚴重者疼痛劇烈,並向頭部、背部及上肢放射,頸項轉側活動極度受限。

本症多因睡覺時枕頭高低不適,或躺臥姿勢不良,肩部頸部感受風寒所致。

輕者4~5天可自愈,重者可遷延數周。

有的患者經常低頭工作,或讀書、寫作伏案姿勢不當,頸部肌肉慢性勞損,活動時姿勢稍有不當,即引起肌肉緊張、疼痛及受限症狀。

亦有經常發病,形成習慣落枕者。

還有一種因扭傷肌肉,或頸部突然扭轉過度,造成頸椎後關節滑膜嵌頓而致者,為頸椎半脫位,中醫亦稱之為「落枕」。

(一)起居調養法

本病發生後應注意休息,積極配合使用針灸或按摩等各種調養方法。

而關鍵還是要改變一些不良習慣,睡枕高低要適當(一般為10~12厘米高,以仰臥時頸部自我感覺無不適感為宜),養成良好睡姿,無論仰臥或側臥都應使睡枕支托住肩部。

同時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感受風寒。

另外,需持續低頭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段時間後抬頭四顧,或自我按摩頸項部肌肉,以消除肌緊張。

有落枕病史患者尤其要注意以上幾點,避免形成習慣性落枕。

(二)心理調養法

採用自我暗示方法。

認為自己頸項部經絡通暢,供血充足,椎間盤堅韌有彈性,痙攣的肌肉逐漸放鬆、緩解,疼痛漸漸減退,消失,頸部可以轉側(配合緩慢的頸部轉動)。

體位採用坐位或仰臥位均可。

(三)針灸調養法

1.毫針刺法

(1)取穴:風池、肩井、天宗、列缺、崑崙、丘墟、後溪、懸鍾、落枕穴及壓痛點。

(2)方法:每次取3~4穴及1~2個壓痛點,直刺進針(注意肩井可平刺,不可進針太深)。

採用強刺激手法,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捻動1次,留針及捻轉針體時囑患者配合緩慢地轉動頸部。

每日治療1次,一般2~3次即可治癒。

2.溫針灸法

(1)取穴:風池、外關、肩井、天宗穴。

(2)方法:先以毫針刺穴,捻轉瀉法。

然後用艾絨搓成0.8厘米直徑的小球狀,附著於針柄上端,點燃施灸,每穴5壯,每壯中間可間隔1~2分鐘,以免灼熱難忍。

最後捻轉針柄,拔針即可。

施術過程中囑患者配合轉動頸部,先向健側後向患側,緩慢進行。

3.梅花針打刺法

(1)取穴:風池、外關、肩、項後疼痛部位。

(2)方法:中度刺激,由內向外叩刺,至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每日1次。

4.火罐療法

(1)取穴:肩外俞、大椎、風門、身柱。

(2)方法:患者俯臥位,用酒精閃火法置罐於穴位上,留罐20分鐘,每日1~2次。

(四)按摩調養法

(1)準備手法:患者坐位。

按壓合谷、陽溪、陽谷、曲池、小海、中府、極泉穴各半分鐘。

陽溪、陽谷兩穴可用拇、食指同時對按,曲池、小海兩穴也可同時對按,並輔以腕、肘關節的被動屈伸活動。

按壓極泉穴可以左手持握患側上肢腕部,右手拇指採取壓放結合的手法,一壓一放,用力均勻柔和,反覆2~3次。

(2)治療手法:首先按壓天鼎穴半分鐘,再以拇指按壓缺盆穴,然後向外上方約移動半厘米,向後下方用力按壓半分鐘;接著向上移至肩井穴,稍用力按壓,再移至頸根部按壓半分鐘,開穴完畢。

術者左手放於患者頭頂,使頭向患側偏斜。

右手拇指由耳下沿胸鎖乳突肌向下滑行至頸根部,向下橫壓,同時頭逐漸向患側傾斜,按壓一分鐘。

起手時拇指向後推數次。

術者立於患者背後,雙手抱住患者頭部兩側,向前上方托起頭部,牽引頸部,在輕度牽引下先向健側徐徐旋轉45°,再向患側轉向45°,再轉回中立位,使頭部微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各一次,再慢慢放鬆牽引力量。

術者立於患者健側後外方,左手扶於患者頭頂推向患側,右手扶按健側肩部,兩手向相反方向分離,以牽拉左側頸部。

然後再施法(同上)於患側。

然後以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同用旋轉揉患側頸後部肌群,再以右手大魚際揉搓肩頸根部。

反覆持續多次。

每日按摩1次,1~2次即可治癒。

(五)熏洗調養法

落枕洗方:伸筋草、海桐皮、秦艽、當歸、獨活、鉤籐各9克,紅花、乳香、沒藥各6克。

用法:上藥放臉盆中,加水煎煮5分鐘,離火後先以藥氣熏蒸患部2~3分鐘,再以毛巾蘸藥液,敷洗患部,每次20~30分鐘,藥液變涼時可重新加熱。

每日2次,每劑藥可反覆使用2天。

熏洗時除可稍用力按壓患部外,還需配合頸項側轉活動。

(六)體育調養法

頸部體操,由4節組成。

(1)第1節,頸部前屈後伸運動。

放鬆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亦可取坐位)。

首先做深吸氣,吸氣時盡量使頸部前屈,將下頜貼近胸口;隨後做深呼氣,呼氣時緩慢抬頭後仰,使頸部充分後伸,如法做前屈後伸運動各4次。

(2)第2節,頸部側屈運動。

姿勢同前,配合呼吸,吸氣時頭頸向左屈,呼氣時頭頸回歸正中位;再吸氣時頭頸向右側屈,呼氣時再回至正中位。

左右各做4次。

(3)第3節,頸部伸展運動。

姿勢同前,配合深呼吸。

吸氣時頭頸盡量向左前方伸展,以下頜貼近左肩外側,呼氣時回至正中位;再深吸氣時頭頸盡量向右前方伸展,以下頜貼近右肩外側,呼氣時回至正中位。

左右各4次。

(4)第4節,頸部迴旋運動。

姿勢同前。

頭頸先向左作小迴旋,再向右做小迴旋,各4次。

繼續左右各做大迴旋轉側各4次。

注意迴旋運動時用力須緩慢、均勻,不宜過快、過猛。

本法可於病中及病癒後施行。

堅持運動,對於加強頸項肌肉力量,保護頸椎有良好的效果。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 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 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 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 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 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自我調養巧治病》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落枕多見於睡眠醒後,頸部肌肉一側,(或兩側)緊張《自我調養巧治病》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