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即由於外力的作用破壞了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導致骨骼部《自我調養巧治病》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自我調養巧治病

自我調養巧治病 - 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

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

骨折即由於外力的作用破壞了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導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斷裂。

骨折可因直接暴力而致,又可因間接暴力如槓桿暴力、扭轉暴力或縱向傳導暴力而致;筋肉急驟地收縮或牽拉、骨骼長期受到震動或變形也會導致骨折。

此外,外力作用於人體,還可因年齡、健康狀況(如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症等)、解剖部位、結構、受傷姿勢、骨骼是否有原發內在病變等因素的差異,產生不同類型的損傷。

臨床表現為有明確的受傷史,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壓痛明顯,可有縱軸叩擊痛。

腫脹嚴重時,可有張力性水泡和血泡。

骨折移位可表現為肢體或軀幹畸形,骨折斷端互相觸碰可有骨擦感或骨擦音。

肢體無關節部位可見反常活動。

多數患者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見休克。

為明確診斷,可借助X線診斷明確骨折部位、骨折類型及有關病理變化等。

此外,骨折後還可出現各種全身或局部的併發症,如外傷性休克、感染、內臟損傷、重要動脈損傷、缺血性肌攣縮、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脂肪栓塞、墜積性肺炎、褥瘡、尿道感染或結石、損傷性骨化、創傷性關節炎等,必須及時診斷,妥善治療。

(一)飲食調養法

(1)早期(1~2周)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2)中期(2~4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3)後期(5周以上)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

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進食。

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亦可選用白木耳(黑木耳亦可)120克,焙乾研末,每次用30克,加適量香油調糊,好酒送下,每日2次。

(二)藥物調養法

1.早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皮膚有青紫色瘀斑。

當歸尾12克,地鱉蟲6克,乳香3克,沒藥3克,丹參6克,自然銅(醋鍛)12克,骨碎補12克,澤蘭葉6克,元胡6克,蘇木10克,續斷10克,桃仁12克,桑枝4克。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或用成藥七厘散0.2克/次,每日2次;或三七傷藥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中期:局部腫脹漸消,疼痛明顯減輕,淤腫未散盡,骨骺尚未連接。

桃仁、杭芍、生地、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後期:骨骺已連接。

可服健步虎潛丸,或六味地黃丸、八珍丸,每次1丸,每日3次。

(三)熏洗調養法

局部熏洗多用於骨折後期,折除固定後。

可從下列諸方中選一方煎水熏洗:

(1)羌活6克,獨活6克,防風9克,續斷12克,荊芥6克,當歸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紅花6克,枳殼6克。

(2)伸筋草、秦艽、鉤籐、當歸、獨活、海桐皮各9克,絡石籐10克,紅花6克,乳香、沒藥各9克。

(3)透骨草500克,與白酒少許共炒至微黃,加水煎煮6~8小時,再與45%酒精(或好白酒)配成酊劑,每次用50毫升淋洗傷口,每日2~3次。

本方可用於骨折初期。

(四)貼敷調養法

(1)早期可用七厘散適量,米酒調糊,薄薄塗於患處。

每日換藥1次。

(2)中期可用五靈脂30克,白及30克,乳香、沒藥各9克,共研細末,麻油調糊,外敷患處。

或用降香、荔枝核等分,研粉混勻,以75%酒精調糊外敷患處。

(五)藥酒調養法

(1)川芎灑:川芎30克,白酒500毫升。

將川芎於酒內浸泡7天後可飲用。

每次10~20毫升,連服7~10天為1療程。

(2)另方三七酒、骨碎補酒,即以三七或骨碎補易川芎,用法同(1)。

(六)按摩調養法

首先是按摩整復。

通過手法,使移位的骨骼恢復原位。

術者和助手對患者全身情況及骨折診斷須有充分瞭解。

然後麻醉止痛,使傷肢處於適當位置,即可進行手法操作。

骨折復位的手法可歸納為拔伸、捺正、屈伸、旋轉、折頂、分骨、合骨、搖晃、推拿等,對具體的骨折情況應採用不同手法,且必須「以子求母」,即以遠端對近端為復位原則。

施行手法時應輕重適度。

對某些特殊部位骨折,整復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血管、神經等。

在骨折部位腫脹尚不能活動時,可由家人輔助或自我按摩骨折部和遠端,以助消散瘀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腫脹和粘連,但不可使骨折移位和加重局部損傷,手法宜輕。

中期在按摩同時應注意活動關節,防止關節囊廢用性萎縮,肌腱粘連。

動作宜輕緩,幅度由小到大。

後期則應以功能鍛煉為主,內容參見本節「體育調養法」。

(七)體育調養法

骨折的體育調養是治療骨折,促進康復的一個重要方面。

必須充分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但也須按一定方法循序漸進,否則也可以引起不良後果。

(1)骨折早期。

容易發生再次移位,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肢肌肉作舒張、收縮的反覆活動。

如前臂骨折時,可作輕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動,上臂僅作肌肉舒縮活動,而肘、腕關節不活動。

原則上骨折部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從而既達到促進患肢血循環而消腫的目的,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又避免骨折再次移位。

(2)骨折中期,骨折端已纖維連接,且正逐漸形放骨痂,骨折部日趨穩定。

此期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舒縮活動外,患肢應在醫護人員、家人幫助下逐步活動上、下關節。

動作應緩慢,活動範圍應由小到大,至接近臨床癒合時應增加活動次數,加大運動幅度和力量。

例如股骨骨折,在小夾板固定及持續牽引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撐臂、抬臀及伸屈髖、膝等活動。

(3)骨的後期:骨折臨床癒合後,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要功能活動鍛煉,使各關節能迅速恢復正常活動範圍。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 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 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 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 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 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自我調養巧治病》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骨折即由於外力的作用破壞了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導致骨骼部《自我調養巧治病》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