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梁書》附錄 梁書序

梁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梁書

梁書 - 附錄 梁書序

梁書

附錄 梁書序

《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

唐貞觀三年,詔右散騎常侍姚思廉撰。

思廉者,梁史官察之子。

推其父意,又頗采諸儒謝吳等所記,以成此書。

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為目錄一篇而敘之曰:

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並起,佛最晚出,為中國之患,而在梁為尤甚,故不得而不論也。

蓋佛之徒自以謂吾之所得者內,而世之論佛者皆外也,故不可絀;雖然,彼惡睹聖人之內哉?《書》曰:「思曰睿,睿作聖。」

蓋思者,所以致其知也。

能致其知者,察三才之道,辯萬物之理,小大一精一粗無不盡也。

此之謂窮理,知之至也。

知至矣,則在我者之足貴,在彼者之不足玩,未有不能明之者也。

有知之之明而不能好之,未可也,故加之誠心以好之;有好之之心而不能樂之,未可也,故加之至意以樂之。

能樂之則能安之矣。

如是,則萬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萬物之所不能累,故吾之所以盡其一性一也。

能盡其一性一則誠矣。

誠者,成也,不惑也。

既成矣,必充之使可大焉;既大矣,必推之使可化焉;能化矣,則含智之民,肖翹之物,有待於我者,莫不由之以至其一性一,遂其宜,而吾之用與天地參矣。

德如此其至也,而應乎外者未嘗不與人同,此吾之道所以為天下之達道也。

故與之為衣冠、飲食、冠昏、喪祭之具,而由之以教其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者,莫不一出乎人情;與之同其吉凶而防其憂患者,莫不一出乎人理。

故與之處而安且治之所集也,危且亂之所去也。

與之所處者其具如此,使之化者其德如彼,可不謂聖矣乎?既聖矣,則無思也,其至者循理而已;無為也,其動者應物而已。

是以覆露乎萬物,鼓舞乎群眾,而未有能測之者也,可不謂神矣乎?神也者,至妙而不息者也,此聖人之內也。

聖人者,道之極也,佛之說其有以易此乎?求其有以易此者,固其所以為失也。

夫得於內者,未有不可行於外也;有不可行於外者,斯不得於內矣。

《易》曰:「智周乎萬物而道濟乎天下,故不過。」

此聖人所以兩得之也。

智足以知一偏,而不足以盡萬事之理,道足以為一方,而不足以適天下之用,此百家之所以兩失之也。

佛之失其不以此乎?則佛之徒自以謂得諸內者,亦可謂妄矣。

夫學史者將以明一代之得失也,臣等故因梁之事,而為著聖人之所以得及佛之所以失以傳之者,使知君子之所以距佛者非外,而有志於內者,庶不以此而易彼也。

臣鞏等謹敘目錄,昧死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梁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梁書》,六本紀,五十列傳,合五十六篇《梁書》附錄 梁書序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