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武湯1(張仲景)壯腎陽。(《傷寒論》《湯頭歌訣》2.真武湯__十二、祛暑之劑

湯頭歌訣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湯頭歌訣

湯頭歌訣 - 2.真武湯__十二、祛暑之劑

湯頭歌訣

2.真武湯__十二、祛暑之劑

2.真武湯1 (張仲景)壯腎陽。

(《傷寒論》)

【歌訣】

真武湯壯腎中陽 茯苔術芍附生薑

少陰腹痛有水氣 悸眩2瞬X惕3保安康

【詞解】1真武:傳說真武為北方的水神。

因本方主治腎陽虛,水氣內停之證,服後可一溫一 壯腎陽,驅除在裡的陰寒

2悸眩:悸,指心下悸,乃水氣上凌於心所致。

眩,即頭眩,清陽不升原故。

3X瞬惕:X瞬(chun),音淳,指目跳動。

這裡指身體肌肉跳動。

惕,作恐懼解,這裡指筋跳動。

【組成】茯苓三兩(9克)白朮二兩(6克)芍葯三兩(9克) 炮附子—枚(9克)生薑三兩(9克)

【用法】上5味,水煎,分三次一溫一 服。

【功用】一溫一 陽利水。

【主治】(1)脾腎陽虛,水氣內停。

症見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等。

(2)太陽病發汗太過,陽虛水泛。

症見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X瞬動,振振欲擗地。

【分析】腎陽衰微,水氣內停為本方的主證。

傷寒太陽病發汗太過,既傷陽又傷陰,故陰傷為本方的兼證。

方中附子大辛大熱,一溫一 腎助陽散寒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運化水濕,為君藥。

白朮健脾燥濕利水,茯苓健脾滲濕利水,使水氣從小便而出,共為臣藥。

生薑辛一溫一 ,既助附子一溫一 陽散寒,又助術、苓一溫一 散在裡的寒水;芍葯斂陰養陰,既補已傷之陰,又使利水而不傷陰,還可柔肝緩急止腹痛,養陰舒筋以止筋惕肉X瞬,尚能利小便而行水氣,共為佐藥。

諸藥相配,共奏一溫一 陽利水之功。

因本方能一溫一 壯腎中陽氣,驅散在裡的陰寒水氣,故對腎陽虛(歌中少陰即是足少陰腎),寒水內停而致腹痛、小便不利及發汗太過而致陽虛水泛諸證,治療都有良好效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湯頭歌訣》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2.真武湯1(張仲景)壯腎陽。(《傷寒論》《湯頭歌訣》2.真武湯__十二、祛暑之劑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