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把經櫃擔包,盡都送了隱士。你看行《續西遊記》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

續西遊記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續西遊記

續西遊記 - 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

續西遊記

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

妖魔把經櫃擔包,盡都送了隱士。

你看行者、八戒、沙僧,假變了童子,扛抬出洞,走了到大路上,各人把禪杖挑著,押著馬,直往前行。

走了幾里.行者忽然「呀」的一聲,八戒問道:「師兄,怎的又動了機心?」

行者道:「我們只顧得了經擔,便忘記了寶貝之說也。」

八戒道:「正是。

我也只圖挑著擔子,便不曾問道者,替十我們取了經,卻是甚麼寶貝?叫我們騎著馬,取與妖魔。」

行者道:「師弟,我們既哄出櫃擔,且尋那個安靜之處,藏躲了,待我湊合道者去來。」

行者說罷,他仍變作童子,幾個走到洞裡。

見那妖魔等著寶貝來,忽見童子空手而至,乃問道:「寶貝在那裡?取得來了麼?」

行者機心最巧,便答道:「我院主寶貝有幾件,不曾問明白,取那一件,故此前來,請問個明白。」

假隱士會其意,乃道:「是我藏在寶廂內,那件好寶貝兒。」

妖魔問道:「這寶貝有何好處?」

假隱士道:

靈台上十十團十十圞一物,似菱花如月光輝。

不拘真假是和非,對面時絲毫不昧。

妖魔聽了笑道:「原來是一件鏡子。

這鏡子果然照出人的是非真假,童子快去取來。」

行者又做意道:「院主鎖在寶廂,封記甚固。

我等不敢擅開。

且是唐僧的徒弟,那孫行者手眼極快,萬一搶了去不便。」

假隱士道:「童子也說得是,待我自已取來,與大王照這唐僧們真假。」

妖魔依言。

假隱士辭別出洞,與行者復了原身,大笑道:「妖魔縱要蒸和煮,根把毫十毛十值幾多?」

道者笑罷,乃叫行者們:「挑著擔子,從容走來。

我先行趕你師父並我道友老僧。」

行者依言,與八戒、沙僧押著馬垛慢慢前行。

卻說鳳管妖帶了幾個小妖向前趕那唐僧,只見一個老和尚隨伴在林中歇足。

這老和尚他卻認的是靈山比丘僧,只因他當年隨大鵬聽法,故此知識。

鳳管不敢輕犯,乃變了一個妖妖嬈嬈婦人,走到林中,向老僧拜了幾拜道:「二位老師父,是往何處去的?」

老僧答道:「是前路望施主的。」

妖十精十又問道:「從西來有幾位唐僧,乃是我家舊相識。

聞知他取了經回,我丈夫備下齋供伺候請他。

叫我帶領幾個家童替他搬取行李,等了幾日不見到來。

二位老師父相貌卻像那唐老師父。」

老僧道:「這是我同伴道友,卻不是唐僧。

聞知那唐僧師徒,挑著經擔老老實實走路也罷,卻遇著妖魔。

師徒們弄假設詐,把經擔被妖魔搶去,師徒又捆在洞,那妖魔要蒸煮吃哩。」

婦人道:「我也聽得說,有個孫行者神通變化,他拔下了毫十毛十,假變唐僧經擔,愚了妖魔前來了。」

老僧道:「十娘十子,你不知我還有同伴一個道友,他知的真。」

鳳管妖聽了老僧說,便辭了老僧,回到路上。

只見一個道者走來,他見這道者是靈山優婆塞,仍變了婦人,上前行了一個禮道:「老師父,你可曾見幾個取經回來的長老麼?」

道者問道:「十娘十子,你問他怎的?」

婦人道:「他當年上靈山,路過此山,在我家住宿。

我丈夫被個妖邪迷成一病,感他師徒救好。

近聞他取了經回,備下齋供接他。

方才又聞說唐僧們被妖魔搶了經擔,捆在洞中要蒸吃。

他卻被甚麼孫行者神通變化,把毫十毛十假變唐僧經擔,愚哄了妖魔,脫身來了。」

道者笑道:「十娘十子,你耳聞不如我目見。

唐僧師徒,果然被妖魔捆在洞,經擔也搶在洞。

只不曾拿著孫行者,故此被行者變假耍騙哄了去。

誰知有個陸地仙與妖魔相厚,他見孫行者弄假,卻就也假變了唐僧經擔、馬櫃,哄了孫行者,出洞前來;已把唐僧蒸了,他們受享過了。

經擔真的,送了陸地仙去了。」

鳳管妖聽了,怒從心上起,乃辭了道者,說:「原來虎威魔們,乘我出來查真假,他卻與陸地仙把真唐僧吃了。」

帶著小妖急回洞來,卻好遇著孫行者們挑著真經擔前來。

小妖見了道:「魔君十娘十子,前面是唐僧徒弟們來了。」

鳳管妖笑道:「這正是陸地仙假變的,哄了孫行者來了。

小妖們,可上前探問那長嘴大耳的和尚,看他怎樣答你。」

小妖依言,走到八戒面前問道:「和尚,你們可是唐僧經擔,還是假變了來的?」

八戒聽的答道:「假的,假的。」

鳳管妖聽知是假,乃回到洞中。

虎威魔問道:「十娘十子探聽是真是假?」

風管妖怒色不解道:「你們已請陸地仙,蒸了唐僧受用,又把經文送了他,如何還瞞我?」

虎威魔道:「經文送與他,換寶鏡來照真假是有的。

只是唐僧尚捆在洞,何曾瞞你蒸他受用。」

鳳管妖聽了道:「我聞陸地仙假變了經擔,哄了孫行者去。」

虎威魔道:「並無此說,十娘十子聽甚麼人說知?」

鳳管妖道:「是一個老道人說知,我認得他是靈山優婆塞。

是了,是了,我起初遇著個比丘僧,伴著一個和尚,與洞中捆著的相似。

我道是唐僧,他說不是,看起來一定是了。

你何故又如此說?」

虎威魔道;「說來一發可疑,只等陸地仙取了寶鏡,照看便知真假。」

乃叫小妖到隱士院中,催取寶鏡。

再說隱士,乃是一隻仙鸞所化,一向在這山中修煉,求復人身。

鳳管、鸞簫二妖聞得其得道,拜在門下,學募長生。

那隱士只因動了騙經之心,假變唐僧,希圖利益,不知反被行者捉弄一番,自生懊悔。

正在嗟歎機心無用,只見童子來說,魔王催討甚麼寶鏡。

隱士心疑,喚小妖入問。

小妖便把童子抬經取鏡,照唐僧真假情由—一說來。

隱士大笑起來道:「我只因假變唐僧哄孫行者經櫃,被他以假弄假,把經櫃設去,還把我手刺戳,正在此笑人弄假撮空。

縱得撮來,還從空去。

何若不依老實本分為生?你魔王卻又不知被孫行者弄了圈套騙去,乃來我處取甚麼寶鏡。

那有甚麼寶鏡?待我到洞,與你魔王面白。」

隱士說罷,乃到洞中。

妖魔見了便問:「寶鏡帶來了麼?」

陸地仙笑道:「我何曾來要你經擔,那裡有甚寶鏡?這分明是孫行者弄的手段。

列位魔王,不消分剖,我知真行者弄了假唐僧、八戒、沙僧在此,抵換了真的前去,料必是他說的毫十毛十假變。

你不知這毫十毛十,乃他分出化身。

我有一法,叫他必來收此化身,那時魔王們拿住真行者,連假唐僧蒸煮,大家受用,消這一口仇氣。」

虎威魔問道:「隱士,你有何法能使他來?」

隱士乃走到假唐僧面前問那豬八戒道:「聞你老實,你真說,是真還是假?」

那八戒隨口道:「你真說,是真還是假?」

隱士笑道:「此是假也。」

便叫魔王設了蒸鍋,把假唐僧要蒸。

乃聚起柴火,把假八戒要燒。

假唐僧故意泣求饒恕那假八戒道:「魔王還是蒸罷,蒸的好受用,燒的不中吃。」

按下妖魔設法弄這假唐僧,卻說孫行者與八戒、沙僧得了經擔,押著櫃垛,照大路前行。

只見三藏已過了山,在那山前密樹林間,與老僧道者席地而坐。

見了行者們挑經押馬來了,心下大喜道:「悟空,你來了。

我虧這老師父救護前來。」

行者道:「我們經擔,也多虧這位老道救護前來。」

三藏便問老僧說:「老師父曾說過山望施主,不知施主在何處,小僧們可也望的他麼?」

老僧道:「師父,你望他雖好,只是路徑不順,我這施主要從南過去百里,恐誤了你們走路工夫。

你師徒弟可從此往東,便是你當年來的朱紫國別郡地方。」

行者聽了道:「原是我當年捉妖十精十,救那金聖宮的地方了。

二位老師父,自去望施主,我們向東趕路吧。」

三藏乃謝了老僧,叫徒弟們挑著擔子,三藏押著馬垛,照山前大路而行。

這老僧別了三藏,與道者看著三藏們行遠,乃復了比丘僧、靈虛子原形,私自說道:「唐僧經文,不被妖魔搶奪,雖說是我們保護之力,也虧了孫行者騰挪之法。

只是他們的毫十毛十法身,尚未保全,未免還惹妖魔之害。

我等須是在唐僧前後保全了他法身,這經文方得周全而去。」

他兩人那裡望甚施主,只在這林間坐地。

卻說三藏與行者正放心前行,忽然行者與八戒打了一個寒噤,三藏、沙僧也打了一個噴嚏。

行者道:「師父,不好了!徒弟們只顧得了真經,便忘了收復毫十毛十。

這定是那妖魔弄法,苦我們法身也。」

八戒道:「一根鬃十毛十,有甚打緊,便捨不得。」

行者道:「呆子,你那裡知道。

這兩根毫十毛十,甚有要緊。」

八戒道:「我實不知。

你且說來。」

行者乃說道:

這毫十毛十,有關係,原與此身同所寄。

勿謂茸茸遍林叢,根根都是十精十神氣。

安可傷,莫教棄,保全父母還天地。

悔卻當年誤此身,為除煩惱從披剃。

遠隨師,取經義,度脫眾生為世濟。

逢妖騙怪沒奈何,拔一十毛十而為師利。

必須正意保完全,莫教失散傷元氣。

八戒聽了笑道;「師兄,我們兼十愛十門中,怎麼一十毛十計利?」

三藏道:「悟能,你有所不知,還依悟空主意吧。」

行者道:「師父,既是依徒弟主意,我們看前途有甚寺院人家,借住一時,且把經擔保全了。

待徒弟去收了這兩根十毛十來。」

八戒道:「你既捨不得,要去收,我也捨不得,同你去收了來。」

行者道:「你不可去,照顧師父經擔要緊。」

行者說罷,一個觔斗就去了。

卻說陸地仙叫妖魔設了蒸鍋柴火,要蒸燒假唐僧、八戒。

鳳管、鸞簫兩妖道:「院主,且不要蒸燒。

我聞孫行者神通廣大,會打觔斗,一霎時十萬八千里也能到。

我當年曾聞鵬祖說,他曾觔斗打不出如來五指中。

我鵬相留下一根翅翎,曾說此翎能蓋無邊無岸之海。

如今將此翎待那猴頭來,與他打鬥。

若打鬥勝了他,便捆起來同唐僧們一鍋蒸;若是不勝,將此翎蓋罩著他,叫他觔斗打不出去。」

陸地仙聽從。

妖魔們正計較,不防行者一觔斗打到洞門。

見洞門閉著,行者乃變了個勇十猛大將,手執著禪杖,且兩下把洞門打開,小妖報人,虎威魔忙掣兵器在手,走出洞來。

看見這勇十猛大將,怎生打扮:

頭戴金盔飄鳳翅,身穿鐵甲束獅蠻。

手拿禪杖真英武,嚇的妖魔心膽寒。

虎威魔見了,心驚膽顫。

忙叫小妖快報獅吼魔與鳳鸞兩妖,說:「孫行者不知那裡又請了天兵來救唐僧了。

看起來天將來救,這捆的乃是真唐僧。」

獅吼、鳳鸞一齊也掣了兵器,出洞來幫鬥。

果見大將猛勇形狀,正待要齊力打鬥,只見陸地仙在洞裡偷看,大叫說:「這分明是孫行者來也!你看,擔經的禪杖尚拿在手中。」

眾魔聽得,一齊笑道;「是了,是了。」

乃一齊舉起兵器來戰行者。

行者只得打出十精十神,把禪杖相迎。

這場好殺,怎見得:

勇十猛大將真雄壯,獅虎妖魔更悍強。

那一邊齊舞槍刀攻行者,這一邊直揮禪杖打魔王。

四魔兵器無情義,一個猴王有智量。

說不得再把毫十毛十拔,忽然間變化更強梁。

只教斗處天地暗,須臾戰的土塵揚。

妖魔一時心膽怯,行者十精十神更不慌。

只斗的虎威獅吼往洞裡走,鳳管鸞簫向谷內藏。

行者變的這員天將,十精十強猛勇,又拔毫十毛十變了幾個。

那妖魔抵敵不住,往洞後躲去。

行者走入洞來,先把假三藏、沙僧的毫十毛十收上身來,又把八戒鬃十毛十也替他收了。

方才要弄個神通,把這一洞小長盡把禪杖打滅。

只動了這個意念,那風管妖躲藏在谷裡,便把鵬翎往空擲起。

行者正喜收了毫十毛十,得勝思回。

一個觔斗打去,卻被這翎神通罩住了;左打右打,只在那翎之下。

行者心疑,慌了道:「不好了,被妖魔弄倒了。」

鳳管妖乃假化出一座靈山,雷音古剎,閉著山門,才把翅翎揭起。

行者跳將出來,見了道:「怪哉!我分明要一觔斗到師父前去,如何錯立了主意,復回靈山?也罷,既到此處,少不得見世尊問取了經回,何故屢遇妖魔。

且把我金箍棒明白討出,這根禪杖繳還了他。」

四面看了一回,只見山門緊閉,並不見一個人蹤。

正在疑惑之處,卻說那風管妖把鵬翅收了,卻化做一個優婆夷,走近行者面前來問道:「你是孫悟空,你師父取著真經,你為何不隨著回去,卻又來此何事?今日如來赴會,大大小小眾聖,俱跟從前去,只有我等比丘尼、優婆夷在家。

你遠來飢餓了,可到我處一齋。」

行者聽了心疑。

他當年來時,卻無慧眼,遇著妖魔不識,便要問地裡鬼。

只因靈山取得真經,謁過佛祖,便有這慧眼。

若是使那機變心,慧眼便朦。

他這一會正了意,要禮世尊問經回之念,慧眼便明。

把這優婆夷上下一看,便識破了。

卻是如何識破,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只為行者變化毫十毛十,便受翎十毛十之罩,真是緣孽。

鬃十毛十也會變化,記中大為豬八戒生色。

須知八萬四千十毛十孔,根根俱有佛十性十;眾生皆然,不獨猴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續西遊記》四大文學名著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妖魔把經櫃擔包,盡都送了隱士。你看行《續西遊記》二十七 意正毫毛歸本體 心清慧眼識妖魔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