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馬良從成都回,見大軍已敗,便將諸葛亮之言奏知先主《三國演義少兒版》第三十三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三國演義少兒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三國演義少兒版

三國演義少兒版 - 第三十三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三國演義少兒版

第三十三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卻說馬良從成都回,見大軍已敗,便將諸葛亮之言奏知先主。

先主歎道:「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如今有何面目回成都見群臣!」便傳旨在白帝城駐紮,將驛館改為永安宮,由趙雲引軍據守。

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又哭關、張二弟,病情更重。

先主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遣使召丞相諸葛亮、尚書李嚴等星夜趕來,聽受遺命。

諸葛亮留太子劉禪守成都,帶先主二幼子,急來永安宮見帝。

諸葛亮到了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一在龍榻之下。

先主請諸葛亮坐於龍一床一之側,用手撫一著諸葛亮脊背道:「朕自得丞相,有幸成就帝業。

奈何智識淺陋,不納丞相忠言,自取其敗。

如今死在旦夕,太子年幼無知,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說罷,淚流滿面。

諸葛亮也流淚道:「請陛下保重龍體。」

先主環視左右,見馬謖在旁,便令他退出。

先主道:「丞相以為馬謖才能如何?」

諸葛亮道:「此人可算當世英才。」

先主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丞相謹記。」

於是傳群臣入見。

先主寫了遺詔,遞與諸葛亮,歎道:「朕本想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料中道而別。

請丞相將此詔一一交一一與太子,凡事請丞相多指教!」諸葛亮等人哭倒在地道:「陛下善保龍體!臣等願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先主命內侍扶起諸葛亮,拉著諸葛亮的手,流淚道:「朕今日去了,有心腹之言相告!」諸葛亮問有何聖諭,先主道:「先生才勝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

若太子可輔,則輔之;若不可輔,先生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哭拜於地道:「臣怎敢不竭忠盡力,死而後已!」說罷,叩頭流血。

先主請諸葛亮坐於榻上,喚二子近前,吩咐道:「你兄弟二人,要視丞相如父,不可怠慢!」說罷,命二子同拜諸葛亮。

先主又對眾臣道:「朕已托孤於丞相,聊等不可怠慢。」

又囑咐趙雲道:「朕與卿患難之一一交一一,望卿看顧我子!」趙雲哭拜道:「臣定當效犬馬之勞!」先主又對眾官道:「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一愛一。」

說罷,駕崩。

死時六十三歲。

先主駕崩,文武百官,無不哀痛。

諸葛亮率眾官回到成都,向太子及眾臣宣讀遺詔。

遺詔囑咐太子「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可以服人」;並囑咐劉禪事諸葛亮如父。

遺詔讀罷,諸葛亮道:「國不可一日無君。」

便立太子劉禪為帝,改元建興。

謚先主為昭烈皇帝。

加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升賞群臣,大赦天下。

曹丕得知劉備已死,劉禪新立,大喜。

便用司馬懿之計,起五路大兵,四面攻蜀:送金帛與遼東羌王軻比能、南蠻王孟獲,令各起兵十萬,羌兵攻西平關,蠻兵攻西川,為第一、二路;割地與吳修好,令起兵十萬,取涪城,為第三路;命降將孟達起兵十萬,攻漢中,為第四路;命大將軍曹真提兵十萬,出一陽一平關,為第五路。

消息報到成都,後主劉禪大驚,急召丞相商議。

回報丞相染病不出,後主更慌。

眾官到相府,諸葛亮也都不許入見。

於是後主親自來見諸葛亮。

進了相府,見諸葛亮在池邊觀魚,後主道:「曹丕分兵五路進犯,甚是危急,丞相何故不願理事?」

諸葛亮慌忙請罪道:「五路兵至,臣豈會不知!臣並非在此觀魚,乃是思忖對策。」

後主急問:「可有主意?」

諸葛亮道:「羌王軻比能,蠻王孟獲,降將孟達,魏將曹真,此四路兵,臣皆已退去。

只有孫權這一路兵,需一能言善辯之人為使。

只是未定何人。」

後主大喜道:「原來相父果真有鬼神莫測之計!請問如何退敵?」

諸葛亮道:「羌人敬服馬超,稱之為神威天將軍,只需令馬超加緊守衛,此路不必憂;南蠻多疑,我已令魏延多設疑兵,蠻兵必不敢進;孟達與李嚴生死之一一交一一,我已寫好書信,假充李嚴親筆,孟達必然推病不出;一陽一平關險峻,我已令趙雲引軍把守,並不出戰,曹真自退。

東吳一路,未必來相攻,如四路無功,東吳必不肯動兵。」

後主聞言大喜。

次日上朝,眾官見後主面有喜色,面面相覷。

只有一人仰面大笑。

諸葛亮一看,乃新野人,姓一鄧一名芝。

散朝後,諸葛亮便暗暗留住一鄧一芝,請他出使東吳。

一鄧一芝應允。

且說孫權雖然應允曹丕起兵相助,卻借口軍需未辦,還在遲疑。

不久,孫權見四路軍都無功而退,又見一鄧一芝來議和,便不再興兵。

孫權也遣使隨一鄧一芝到成都,與蜀國重新修好,共抗曹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演義少兒版》四大文學名著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馬良從成都回,見大軍已敗,便將諸葛亮之言奏知先主《三國演義少兒版》第三十三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