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菜根譚》意所偶全 物出天然

菜根譚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菜根譚

菜根譚 - 意所偶全 物出天然

菜根譚

意所偶全 物出天然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佈置,趣意便減矣。

白氏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

有味哉,其言之也!

真機:真正的機用。

白氏:唐代詩人白居易。

事情偶然遇上合乎己意就是成了最佳境界,東西出於天然才能看出造物者的天工,假如加上一分人工的修飾,就大大減低了天然趣味。

所以白居易的詩說:「意念聽任無為才能使身心舒暢,風要起於自然才能感到涼爽。」

這兩句詩真是值得回味的至理名言。

物貴天然,人貴自然。

老子於為人處世上同樣強調自然無為,不管幹什麼要因任自然規律,不以人為的方式去擾亂它;同樣,自然無為也是他的審美標準,一切違背自然的必定就是醜惡的。

由此而產生的聯想很多。

孔子有個孫子叫做子思,他有次晉見齊王,齊王的嬖臣美須秀眉,站立兩側,齊王指著笑道:「若顏貌可以互換,寡人不惜以眉須換與先生。」

子思回答:「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

我希望君王修禮義、富百姓,使我能寄妻兒於齊國境內。

昔日堯帝身長十尺,眉生八彩,是聖人;舜帝身長八尺,有奇貌,無須,也是聖人;禹湯文武及周公,或臂折,或背僂,同樣是聖人。

人之賢聖在德,豈在乎貌?我只患德之不昭,不病鬢一毛一之不茂。」

人的外貌是天然生成的,豈可任意造作和修為,可修為的只有「德」啊。

祥蕊和尚有一次出寺訪問一位釀酒商。

兩人以前就是朋友,所以釀酒商好好款待了祥蕊一頓,並留下他住宿。

第二天早晨,祥蕊歡歡喜喜說:「你這地方沒有蚊蟲,真是太好了,昨夜睡得真香,好久沒睡這麼香了。」

「都到冬月了,難道還有蚊蟲嗎?」

釀酒商覺得挺奇怪,問祥蕊:「你那裡還有蚊蟲嗎?」

「還有。」

正好當天釀酒商要出門辦事,他就伴著祥蕊同行回去,晚上暫住在寺裡。

只見僧房內,塵土撲鼻,經書和家俱都亂糟糟地擺著,房一中掛有蚊帳。

釀酒商掀起蚊帳,扇了兩三下,就有好幾隻蚊子從帳子中飛出來。

這則故事說明和尚好自在呀!物貴天然,人貴自然,這種不加任何雕琢造作的境界,也許就是本來面目的真實體現吧!當然,這裡只能從意義上去一抽一象地理解,但不能從具體形式上去盲目倣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菜根譚》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菜根譚》意所偶全 物出天然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