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抵富貴之家教子弟讀書,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聖《袁氏世范》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學

袁氏世范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 - 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學

袁氏世范

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學

【原文】大抵富貴之家教子弟讀書,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聖賢言行之一精一微。

然命有窮達,性有昏明,不可責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使之廢學。

蓋子弟知書,自有所謂無用之用者存焉。

史傳載故事,文集妙詞章,與夫一陰一陽一、卜筮、方技、小說,亦有可喜之談,篇卷浩博,非歲月可竟。

子弟朝夕於其間,自有資益,不暇他務。

又必有朋舊業儒者,相與往還談論,何至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而與小人為非也。

【譯述】大概富貴子家教育子弟讀書,本來想讓他們在科舉中取得功名,並且更深一層探究聖賢言論行為中的一精一微之處。

然而,人的命運注定有的仕途不順,有的卻仕途暢達,各人的性情資質也不同,有的昏暗遲鈍,有的明朗靈活,不能苛責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尤其不能因為他們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而讓他們放棄學業。

大凡子弟讀書,本來就有所謂的沒有用處的用處存在。

子弟們讀的書中也有許多看似無用其實有大用的書籍存在。

史傳中所記載的故事,文集中收集的奇妙的辭章,與那些一陰一陽一、占卜、方技、小說之類的書籍收集在一起,其中也有許多可以談論的好內容,篇章書卷浩浩蕩蕩,廣博一精一深,並非一年半載或幾個月所能瀏覽得完。

子弟們早晚沉醉在書籍中,自會有所收益,且來不及干其他行為不軌之事。

又一定會有朋舊故一交一 以儒學為業的,時常往來談論學問,這樣,子弟們就沒有時間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與小人為伍,為非作歹了。

【評析】令子弟致學,在現代人的眼裡,幾乎是被全社會所認同的至理,但在古代封建社會裡,人們讀書是為了求取喀名。

倘若沒有得到功名,在大人們的眼裡,他們的書白讀了,也就沒有再讀下去的必要了。

窮人家的孩子不得不去幫著養家活口,富人家的孩子逍遙終日,都荒廢了學業。

殊不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讀多了,人自然而然有了修養,無暇也不屑去幹那些雞鳴狗盜之事,從而也不會惹事生非了。

一代明君唐太宗,深曉教育子弟的重要性,為自己的兒子選擇良師,並時時加以教誨,嚴肅地告訴他們:「君子小人本沒有嚴格的限界,做善事就成為君子,做惡事便成為小人,應當自己克制自己,使自己經常聽到一些善事,切記不要放縱自己,從而使自己陷入被刑戮的境地。」

「如果不遵紀守法、接受教誨,忘掉禮法,必然導致被殺伐的悲慘結局,父母雖然極為憐憫,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可見,唐太宗深刻地認識到了不使子弟接受教誨,任其放縱的嚴重後果。

司馬遹是晉惠帝的長子,少年聰穎,後被立為太子。

但他既不喜歡學習 ,又不尊重師長,只喜歡和身邊的人嬉戲。

賈皇后平素就很忌恨太子,於是暗地裡指使宦官對太子進行教唆,勸他不必拘束,不想學習 就別去學,要為所欲為,勸他動用嚴刑懲罰對自己進行勸諫的人。

於是他一天天怠慢鬆懈,只在園中遊戲,荒廢學業的同時變得日漸暴戾,有敢冒犯者,他便用棍子擊打。

又讓小商小販到西園賣各種雜物,他坐收其利。

他將用於眾人的錢供他一寵一 幸的人使用。

舍人杜錫苦心勸諫,換來的是針刺的嚴酷懲罰。

賈皇后趁機向晉惠帝進讒言,最終,司馬遹被廢為庶人,並被賈皇后害死,年僅二十三歲。

不僅自毀了前程,也把性命葬送了。

從小荒廢學業,沉溺於享樂之中,為所欲為,豈有不敗之理?

薛蟠自小不愛學習 ,母親縱容了他的傲慢與奢糜,終至一事無成,只以浪蕩度日。

傷仲永本為神童,由於廢學,終至淪為普通人。

不勝枚舉的事例給了我們多少深刻的啟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袁氏世范》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大抵富貴之家教子弟讀書,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聖《袁氏世范》世范捲上 睦親·教子莫若使其有所學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