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喜馬車走得快,不多幾時,便到了金利源碼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1回 王醫生淋漓談父子 梁頂糞恩愛割夫妻二十年目睹之現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第101回 王醫生淋漓談父子 梁頂糞恩愛割夫妻二十年目睹之現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101回 王醫生淋漓談父子 梁頂糞恩愛割夫妻二十年目睹之現

「幸喜馬車走得快,不多幾時,便到了金利源碼頭了。

卜子修連忙先下了車,垂手站著,等道台下車時,他還回道:「是大人叫卑職坐的。」

道台看了他一眼,只得罷了。

後來他在巡防局裡沒有事辦,便常常與些東洋車伕為難,又每每誤把製造局委員、司事的包車伕拿了去,因此大家都厭惡了他,有起事情來,偏偏和他作對。

他自己也覺得乏味了,便托人和道台說,把他調到城裡東局去,一直當差到此刻,也算當得長遠的了。

這個便是卜子修的來歷。」

且慢!從九十七回的下半回起敘這件事,是我說給金子安他們聽的,直到此處一百一回的上半回,方才煞尾。

且莫問有幾句說話,就是數數字數,也一萬五六千了。

一個人哪裡有那麼長的氣?又哪個有那麼長的功夫去聽呢?不知非也,我這兩段故事,是分了三四天和子安們說的,不過當中說說停住了,那些節目,我懶得敘上,好等這件事成個片段罷了。

這三四天功夫,早又有了別的事了。

原來這兩天苟才又病了,去請端甫,端甫推辭不去。

苟才便寫個條子給繼之,請繼之問他是何緣故。

繼之便去找著端甫,問道:「聽說苟觀察來請端翁,端翁已經推掉了?」

端甫道:「不錯,推掉了。」

繼之道:「端翁,你這個就太古板了。

他這個又不是不起之症,你又何必因一時的疑心,就辭了人家呢?」

端甫道:「不起之症,我還可以直說。

他公館裡住著一個要他命的人,叫我這做醫生的,如何好過問!我在上海差不多二十年了,雖然沒甚大名氣,卻也沒有庸醫殺人的名聲,我何苦叫他栽我一下!雖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但是現在的世人,總是人云亦云的居多,況且他家裡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願以償之後,賊人心虛,怕人議論,豈有不盡力推在醫生身上之理?此刻只要苟觀察離了他公館,或者住在寶號,或者徑到我這裡住下,二十天、半個月光景,我可以包治好了。

要是他在公館裡請我,我一定不去的。」

繼之聽了,倒也沒得好說,只得辭了出來,便去找苟才。

其實苟才沒甚大病,不過仍是怔忡氣喘罷了。

繼之見面之下,只得說端甫這個人,是有點脾氣的,偶然遇了有甚不如意的事,莫說請出門,就是到他那裡門診,他也不肯診的,說是心緒不寧,恐怕診亂了脈,誤了人家的事。

苟才道:「這個倒好,這種醫生才難得呢。

等他心緒好了再請他。」

說話時,苟才兒子龍光走進來,和繼之請過安,便對苟才道:「前天那個人又來了,在那屋裡等著,家人們都不敢來回。」

苟才道:「你在這裡陪著吳老伯。」

又對繼之道:「繼翁請寬坐,我去去就來。」

說罷,自出去了。

繼之不免和龍光問長問短,又問公館裡有幾位老夫子及令親。

龍光道:「從前人多,現在只有帳房先生丁老伯、書啟老夫子王老伯;至於捨親等人,早年就都各回旗去了。

此刻沒有甚麼。」

繼之忽然心中一動道:我何妨設一個法,試探試探他看呢?因問道:「尊大人的病,除了咳喘怔忡,還有甚麼病?近來請那一位先生?」

龍光道:「一向是請的老伯所薦的王端甫先生。

這兩天請他,不知怎的,王先生不肯來了。

昨天今天都是請的朱博如先生。」

繼之道:「是那一位薦的?」

龍光道:「沒有人薦的,不過在報上看見告白,請來的罷了。

老伯有甚朋友高明的,務求再薦一兩個人,好去請教請教,也等家父早日安痊。」

繼之又想了一想道: 「尊大人這個病是不要緊的,不過千萬不要吃錯了東西。

據我聽見的,這個咳喘怔忡之症,最忌的是鮑魚。」

龍光道:「什麼鮑魚?」

繼之道:「就是海味鋪裡賣的鮑魚,還有洋貨鋪子裡賣那個東洋貨,是裝了罐子的。

這東西吃了,要病勢日深的。」

剛說完了話,苟才已來了。

龍光站起來,俄延了一會,就去了。

繼之和苟才略談了一會,也就辭回號裡,對我們眾人談起朱博如來。

管德泉道:「朱博如,這個名字熟得很,是在那裡見過的。」

金子安道:「就是甚麼兼精辰州符,失物圓光的那個,天天在報上上告白的,還有誰!」德泉道:「哦!不錯了。

然而苟觀察何以請起這種醫生來?」

繼之道:「他化了錢,自然是愛請誰請誰,誰還管得了他。

我不過是疑心端甫那句說話。

他家裡說共一個兒子,一個帳房,一個書啟,是那個要弄死他?這件事要做,只有兒子做。

說起憤世嫉俗的話來,自然處處都有梟獍;但是平心而論,又何必人人都是梟獍呢?何況龍光那孩子,心裡我不得而知;看他外貌,不像那樣人。

我今天已下了一個探聽的種一子,再過幾天,就可以探聽出來了。」

我道:「怎麼探聽有種一子的?」

繼之道:「你且不要問,你記著,下一個禮拜,提我請客。」

我答應了。

光-陰-似箭,轉瞬又過了一禮拜了。

繼之便叫我寫請客帖子,請的苟才是正客,其次便是王端甫,餘下就是自己幾個人。

並且就請在自己號裡,並不上館子。

下午,端甫先來,問起:「請客是甚意思,可是又要我和苟觀察診脈?」

繼之道:「並不,我並且代你辯得甚好的。

你如果不願意,只說自己這兩天心緒不寧。

向來心緒不寧,不肯替一人診脈的就是了。」

不多一會,苟才也來了。

大家列坐談天。

苟才又央及端甫診脈。

端甫道:「診脈是可以,方子可不敢開,因為近來心緒不寧,恐怕開出來方子不對。」

苟才道:「不開方不要緊,只要賜教脈象如何?」

端甫道:「這個可以。」

苟才便坐了過來,端甫伸出三指,在苟才兩手上診了一會道:「脈象都和前頭差不多,不過兩尺沉遲一點,這是年老人多半如此,不要緊的。」

苟才道:「不知應該吃點甚麼藥?」

端甫道:「這個,實在因為心緒不安,不敢亂說。」

苟才也就罷了。

一會兒,席面擺好了,繼之起身把盞讓坐。

酒過三巡,上過魚翅之後,便上一碗清燉鮑魚。

繼之道:「這是我這個廚子拿手的一樣精品。」

說罷,親自一一敬上兩片。

苟才道:「可惜這東西,我這兩天吃的膩了。」

繼之聽了,顏色*一變,把筷子往桌上一擱。

苟才不曾覺著;我雖覺著了,因為繼之此時,尚沒有把對龍光說的話告訴我,所以也莫名其妙。

因問苟才道:「想來是頓頓吃這個?」

苟才道:「正是。

因為那醫生說是要多吃鮑魚才易得好,所以他們就頓頓給我這個吃。」

端甫道:「據《食物本草》,這東西是滋-陰-的,與怔忡不寐甚麼相干!這又奇了!」

繼之問苟才道:「公子今年貴庚多少了?」

苟才道:「二十二歲了。」

繼之道:「年紀也不小了,何不早點代他弄個功名,叫他到外頭歷練歷練呢?」

苟才道: 「我也有這個意思,並且他已經有個同知在身上。

等過了年,打算叫他進京辦個引見,好出去當差。」

繼之道:「這又不是揀日子的事情,何必一定要明年呢?」

苟才笑道:「年裡頭也沒有甚麼日子了。」

端甫是個極聰明、極機警的人,聽了繼之的話,早已有點會意,便笑著接口道:「我們年紀大的人,最要有自知之明。

大凡他們年輕的少爺奶奶,看見我們老人家,是第一件討厭之物。

你看他臉上十分恭順,處處還你規矩;他那心裡頭,不知要罵多少老不死、老殺才呢!」說得合席人都笑了。

端甫又道:「我這個是在家庭當中閱歷有得之言,並不是說笑話。

所以我五個小兒,沒有一個在身邊,他們經商的經商,處館的處館,雖是娶了兒媳,我卻叫他們連媳婦兒帶了去。

我一個人在上海,逍遙自在,何等快活!他們或者一年來看我一兩趟,見了面,那種親一熱要好孝順的勁兒,說也說不出來,平心而論,那倒是他們的真天性*了。

何以見得呢?大約父子之間,自然有一分父子的天性*。

你把他隔開了,他便有點掛念,越隔得遠,越隔得久,越是掛念的利害,一旦忽然相見,那天性*不知不覺的自然流露出來。

若是終年在一起的,我今天惱他做錯了一件甚麼事,他明天又怪我罵了他那一項,久而久之,反為把那天性*汩沒了。

至於他們做弟兄的,尤其要把他遠遠的隔開,他那友於之請才篤。

若是住在一起,總不免那爭執口角的事情,一有了這個事情,總要鬧到兄弟不和完結。

這還是父母窮的話。

若是父母有錢的,更是免不了爭家財,爭田舍等事。

若是個獨子呢,他又惱著老子在前,不能由得他揮霍,他還要恨他老子不早死呢!」說著,又專對苟才說道:

「這是兄弟泛論的話,觀察不要多心。」

苟才道:「議論得高明得很,我又多心甚麼。

兄弟一定遵兩位的教,過了年,就叫小兒辦引見去。」

繼之道:「端翁這一番高論,為中人以下說法,是好極了!」端甫道:「若說為中人以下說法,那就現在天下算得沒有中人以上的人。

別的事情我沒有閱歷,這家庭的閱歷是見得不少了。

大約古聖賢所說的話,是不錯的。

孟夫子說是:「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賊恩之大者。」

此刻的人卻昧了這個道理,專門責善於其子。

這一著呢,還不必怪他,他期望心切,自然不免出於責善一類。

最奇的,他一面責善,一面不知教育。

你想,父子之間,還有相得的麼。

還有一種人,自己做下了多少男盜女娼的事,卻責成兒子做仁義道德,那才難過呢!」談談說說,不覺各人都有了點酒意,於是吃過稀飯散坐。

苟才因是有病的人,先辭去了。

繼之才和端甫說起,前兩天見了龍光,故意說不可吃鮑魚的話,今日苟才便說吃得膩了,看來這件事竟是他兒子所為。

端甫拍手道:「是不是呢,我斷沒有冤枉別人的道理!但是已經訪得如此確實,方才為甚不和他直說,還是那麼吞吞吐吐的?你看苟才,他應酬上很像精明,但是於這些上頭,我看也平常得很,不見得他會得過意來。」

繼之道:「直說了,恐怕有傷他父子之情呢。」

端甫跳起來道:「罷了,罷了!不直說出來,恐怕父子之情傷得更甚呢!」繼之猛然省悟道:「不錯,不錯。

我明天就去找他,把他請出來,明告訴他這個底細罷。」

端甫道:「這才是個道理。」

又談了一會,端甫也辭去了。

一宿無話。

次日,繼之便專誠去找苟才。

誰知他的家人回道:「老爺昨天赴宴回來,身一子不大爽一快,此刻還沒起來。」

繼之只得罷了。

過一天再去,又說是這兩天厭煩得很,不會客,繼之也只得罷休。

誰知自此以後,一連幾次,都是如此。

繼之十分疑心,便說:「你們老爺不會客,少爺是可以會客的,你和我通報通報。」

那家人進去了一會,出來說請。

繼之進去,見了龍光,先問起:「尊大人的病,為甚連客都不會了?不知近日病情如何?」

龍光道:「其實沒甚麼;不過醫生說務要靜養,不可多談天,以致費氣勞神,所以小侄便勸家父不必會客。

五庶母留在房裡,早晚伏侍。

方才睡著了,失迎老伯大駕!」繼之聽說,也不能怎樣,便辭了回來。

過一天,又寫個條子去約苟才出來談談,詎接了回條,又是推辭。

繼之雖是疑心,卻也無可如何。

光-陰-如駛,早又過了新年。

到了正月底邊,忽然接了一張報喪條子,是苟才死了。

大家都不覺吃了一驚。

繼之和他略有點交情,不免前去送殯,順便要訪問他那致死之由,誰知一點也訪不出來。

倒是龍光哭喪著臉,向繼之叩頭,說上海並無親戚朋友,此刻出了大事,務求老伯幫忙。

繼之只得應允。

到了春分左右,北河開了凍,這邊號裡接到京裡的信,叫這邊派人去結算去年帳目。

我便附了輪船,取道天津。

此時張家灣、河西務兩處所設的分號,都已收了,歸並到天津分號裡。

天津管事的是吳益臣,就是吳亮臣的兄弟。

我在天津盤桓了兩日,打聽得文杏農已不在天津了,就僱車到京裡去。

此時京裡分號,已將李在茲辭了,由吳亮臣一個人管事。

我算了兩天帳目,沒甚大進出,不過核對了幾條出來,叫亮臣再算。

我沒了事,就不免到琉璃廠等處逛逛。

順便到山會邑館問問王伯述蹤跡,原來應暢懷倒在那裡,伯述是有事回山東去了。

只見一個年輕貌美的少年,在暢懷那裡坐著,暢懷和我介紹,代通姓名。

原來這個人是旗籍,名叫喜潤,號叫雨亭,是個內閣中書。

這一天拿了一個小說回目,到應暢懷這邊來,要打聽一件時事,湊上對一句。

原來京城裡風氣,最歡喜謅些對子及小說回目等,異常工整,謅了出來,便一時傳誦,以為得意。

但是謅的人,全是翰林院裡的太史公。

這位喜雨亭中書有點不服氣,說道:「我不信只有翰林院裡有人才,我們都彀他不上。」

因得了一句,便硬要對一句,卻苦於沒有可對的事情。

我便請教是一句甚麼。

暢懷道:「你要知道這一句,卻要先知道這樁事情的底細才有味。」

我道:「那就費心你談談。」

暢懷道:「有一位先生,姓溫,號叫月江。

孟夫子說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位溫月江先生,卻是最喜的是為人師,凡有來拜門的,他無有不笑納;並且視贄禮之多少,為情誼之厚薄。

生平最惱的是洋貨,他非但自己不用,就是看見別人用了洋貨,也要發議論的。

有一天,他又收了一個門生,預先托人送過贄禮,然後謁見。

那位門生去見他時,穿了一件天青呢馬褂,他便發話了,說甚麼:「孟子說的: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若是服夷之服,簡直是變於夷了。

老弟的人品學問,我久有所聞,是很純正的;但是這件馬褂,不應該穿。

我們不相識呢,那是彼此無從切磋起;今日既然忝在同學,我就不得不說了。」

那門生道:「門生這件馬褂,還是門生祖父遺下來的。

門生家寒,有了兩個錢,買書都不夠,那裡來得及置衣服。

像這個馬褂,門生一向都不敢穿的,因為系祖父遺物,恐怕穿壞了,無以對先人;今天因為拜見老師,禮當恭敬的,才敢請出來用一用。」

溫月江聽了,倒肅然起敬起來,說道:「難得老弟這一點追遠之誠,一直不泯,真是可敬!我倒失言了。」

那門生道:「門生要告稟老師一句話,不知怕失言不怕?」

溫月江道:「請教是甚麼話?但是道德之言,我們盡談。」

那門生道:「門生前天托人送進來的贄禮一百元,是洋貨!」溫月江聽了,臉紅過耳,張著口半天,才說道:「這,這,這,這,這,可,可,可,可,可不是嗎!我,我,我馬上就叫人拿去換了銀子來了。」

「自從那回之後,人家都說他是個臭貨。

但是他又高自位置,目空一切,自以為他的學問,誰都及不了他。

人家因為他又高又臭,便上他一個徽號,叫他做梁頂糞,取最高不過屋樑之頂,最臭不過是糞之義。

那年溫月江來京會試,他自以為這一次禮闈一定要中、要點的,所以進京時就帶了家眷同來。

來到京裡,沒有下店,也不住會館,住在一個朋友家裡。

可巧那朋友家裡,已經先住了一個人,姓武,號叫香樓,卻是一位太史公。

溫月江因為武香樓是個翰林,便結交起來。

等到臨會場那兩天,溫月江因為這朋友家在城外,進場不便,因此另外租了考寓,獨自一人住到城裡去。

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情,誰知他出場之後,忽然出了一個極奇怪的變故。」

正是:白戰不曾持寸鐵,青巾從此晉頭銜。

未知出了甚麼變故,且待下回再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譴責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幸喜馬車走得快,不多幾時,便到了金利源碼頭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1回 王醫生淋漓談父子 梁頂糞恩愛割夫妻二十年目睹之現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