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白話文
劉牢之傳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人。
曾祖父劉羲,奉侍晉武帝,以善射著稱,做過北地、雁門太守。
父親劉建,有武將的才幹,官至征虜將軍,以勇一猛雄壯著稱。
劉牢之面色紫赤,鬍鬚與雙目生得奇異,望之驚人,而且深沉剛毅,足智多謀。
太元初年(376),謝玄鎮守廣陵,當時前秦苻堅力量強大,謝玄招募勇壯威猛之士,劉牢之與東海人何謙、琅王牙人諸葛侃、樂安人高衡、東平人劉軌、西河人田洛以及晉陵人孫無終等響應招募,以勇一猛被選中。
謝玄任命劉牢之為參軍,率一精一銳之師作前鋒,百戰百勝,號稱「北府兵」,使敵人望而生畏。
苻堅部將句難率兵南侵,謝玄率何謙等迎戰。
劉牢之在盱眙一帶奪取句難的輜重及運輸船隻,以功升為鷹揚將軍、廣陵相。
車騎將軍桓沖攻打襄陽,宣城內史胡彬率部進軍壽陽,以策應桓沖。
劉牢之率兩千士卒,作為胡彬的後續部隊。
淮淝之戰中,苻堅派他的弟弟苻融及勇將張蠔攻克壽陽,謝玄派胡彬與劉牢之阻擊苻融、張蠔。
軍隊駐紮在硤石,不敢貿然前進。
苻堅部將梁成又率二萬兵馬進駐洛澗,謝玄派劉牢之率五千一精一兵抗拒梁成。
與敵軍相距十里,梁成沿澗列陣,以為險阻。
劉牢之帶領參軍劉襲、諸葛求等率部徑直渡過澗水,臨陣斬殺梁成及其弟梁雲等,又派兵截斷敵人回撤的渡口,敵軍步兵騎兵全線崩潰,爭渡淮水,被劉牢之斬殺俘獲萬餘人,繳獲全部器械。
苻堅不久也遭到慘敗,逃回長安,餘部紛紛集結退守城池。
劉牢之又進軍攻佔了譙郡,派安豐太守戴寶率兵鎮守。
劉牢之晉陞為龍驤將軍、彭城內史,因戰功卓著而賜封武岡縣男,食邑五百戶。
劉牢之進駐鄄城,征討那些還未降服的敵寇,黃河以南的城堡武裝望風歸順劉牢之的很多。
其時苻堅之子苻丕據守鄴城,為後燕王慕容垂所威一逼一,苻丕請求歸降東晉,劉牢之領兵接應苻丕。
慕容垂聽說晉軍來救苻丕,便從新城往北撤離。
劉牢之與沛郡太守田次之率部追趕,行軍兩百里,到了五橋澤,士卒爭搶輜重,陣容逐漸混亂,慕容垂乘勢攻擊,劉牢之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劉牢之躍馬跳過五丈澗,得以脫險。
遇上苻丕的救兵,一起進入臨漳,召集戰敗失散的士卒,兵威士氣稍有振作。
劉牢之因戰敗被召回。
不久,又賜封龍驤將軍,鎮守淮陰城。
後戍守彭城,又兼任太守之職。
逆賊劉黎在皇丘稱帝,劉牢之率兵消滅了劉黎。
苻堅部將張遇派兵攻克金鄉,圍困太山太守羊邁,劉牢之派參軍向欽之擊退張遇,慕容垂的叛將翟釗接應張遇,劉牢之引兵返回。
翟釗退兵,劉牢之乘機佔領太山,追擊翟釗至鄄城,翟釗兵敗逃往河北,於是劉牢之俘虜張遇回到彭城。
逆賊司馬徽在馬頭山聚眾反抗東晉,劉牢之派參軍竺朗之消滅了司馬徽。
後燕慕容氏攻打廩丘,高平太守徐含遠頻頻告急,劉牢之無力救援,以怯弱畏敵被罷官。
王恭起兵討伐王國寶時,起用劉牢之為府司馬,兼任南彭城內史,加封輔國將軍。
王恭派劉牢之擊敗王貵,讓劉牢之兼任晉陵太守。
王恭自以為門第高貴,才能超拔,因而傲物凌人。
當討伐王國寶的檄文傳至京都,朝廷誅殺王國寶、王緒後,王恭自以為功德威望大顯天下,雖然依仗劉牢之的力量打敗了王國寶,但不過只把他當作一個行陣打仗的武夫而已,待他很薄。
劉牢之自負有才,心中怨恨。
當王恭起兵叛亂時,司馬元顯派廬江太守高素遊說劉牢之倒戈,事成後,許他代替王恭的官職封號,劉牢之答應了。
王恭的參軍何澹之將這一密謀告訴了王恭。
因為劉牢之與何澹之有矛盾,所以王恭懷疑何澹之所言的真實一性一而不予採納。
王恭置辦酒席,盛情款待劉牢之,拜劉牢之為兄長,一精一兵利器都配給他,讓他做前鋒。
行至竹裡,劉牢之背叛王恭,歸順朝廷。
王恭死後,劉牢之代替王恭接管兗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揚州及晉陵的軍事。
劉牢之本是個低級將領,一下子佔據了王恭的顯赫職位,眾人不能心悅誠服,劉牢之便重用心腹徐謙之等人以加強自己的勢力。
其時,楊全期、桓玄率部威一逼一京師,上表為王恭申辯,請求朝廷誅殺劉牢之。
劉牢之率北府兵急行軍奔赴京師,駐紮在新亭一帶。
桓玄等人接受詔令從京師退兵,劉牢之回兵鎮守京口。
孫恩攻陷會稽城,劉牢之派部將桓寶率兵援救三吳,又派兒子劉敬宣率部作桓寶的後續軍。
救兵到了曲阿,吳郡內史桓謙已棄城逃走,劉牢之便統率大軍東征,上奏朝廷,即刻進軍,到吳地,與衛將軍謝琰聯合攻擊孫恩,屢戰屢勝,殺傷許多孫恩的軍士,一直打到了浙江。
劉牢之因功被封為前將軍、都督吳郡諸軍事。
當時謝琰駐紮烏程,派司馬高素配合劉牢之作戰。
劉牢之率大軍渡浙江,孫恩畏懼,率部逃到海上。
劉牢之回師鎮守京口,孫恩又乘機攻佔會稽,殺害衛將軍謝琰。
劉牢之晉封鎮北將軍、都督會稽五郡,再次率部東征,進駐上虞,派兵戍守諸縣城池。
孫恩攻克吳國,誅殺吳國內史袁山松。
劉牢之派參軍劉裕討伐孫恩,孫恩率部退回海上。
不久,孫恩浮海突然到京口,戰士十餘萬,樓船千餘艘,軍容強盛。
劉牢之在山陰,派劉裕領兵從海鹽堵截孫恩,劉牢之自率大軍援救京口。
劉裕所部兵力不足千人,與孫恩交戰,擊潰孫恩。
孫恩聽說劉牢之已回京口,便率部逃向郁洲,又被劉敬宣、劉裕等人打敗。
孫恩戰敗自一殺後,劉牢之一聲威大顯。
元興初年(402),朝廷打算討伐擁兵叛亂的桓玄,任命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征西將軍,兼任江州刺史。
司馬元顯派遣使者同劉牢之商議討伐桓玄的有關事宜。
劉牢之因為桓玄從小享有英名,如今又憑仗全楚之眾,擔心制伏不了他,又考慮到消滅桓玄之後功蓋天下,司馬元顯一定不會容忍自己,於是猶豫不決,不得已率北府文武將士進駐洌洲。
桓玄派何穆勸阻劉牢之說:「自古至今,戰亂時代,君臣之間彼此相互信任的只有燕昭王與樂毅、劉玄德與孔明,但都是功業未成而明君早逝,假如功成名就,恐怕難保大禍不臨頭。
常言道:『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所以勾踐殺文種,秦王除白起,漢高祖斬韓信。
他們都是英雄霸王之主,尚且不相信手下的功臣大將,更何況那些凶殘愚昧、平庸無能之輩呢!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擁有足以使君主震動的聲威,建立無法封賞的大功,而能被昏暴君王所寬容的又有誰呢?相反,管仲箭射齊王衣鉤反被齊王重用,雍齒多次威一逼一漢高祖反而受到漢高祖的厚封,這一類事是常有的,何況足下與桓公之間無射鉤屢一逼一之仇呢!如今足下與桓公為敵,戰敗了將會遭到滅族之災,戰勝了同樣會遭到滅族之災,出路在哪裡呢?與其頭足異地,身敗名裂,為天下俗人所恥笑,不如調轉戈矛,保住自己的富貴,這樣就可以使自身高位固若金石,英雄美名如天長地久。
何去何從,請足下三思。」
劉牢之自以為手握重兵,才能智謀足以統轄江南大地。
其時譙王司馬尚之已被桓玄打敗,使得士氣低落,軍心沮喪,於是劉牢之接受何穆的勸說,派遣使者與桓玄連絡。
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與部將劉裕極力勸阻劉牢之,劉牢之一概聽不進。
不久,劉牢之令兒子劉敬宣投降桓玄。
桓玄大喜,設筵宴款待劉敬宣,而暗中設計殺害他,桓玄陳列大批名人一大家的書法畫圖,與劉敬宣一同觀賞。
劉敬宣絲毫沒有察覺到桓玄的陰謀用心,桓玄手下的將佐官吏無不相視而笑。
司馬元顯失敗後,桓玄任命劉牢之為征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長歎道:「才剛剛開始而已,便削奪我的兵權,不久以後,大禍將會降臨了!」其時,桓玄住在丞相府,劉敬宣勸劉牢之襲擊桓玄,劉牢之猶豫不決,移兵駐紮班瀆,打算向北投靠廣陵相高雅之,佔據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來對抗桓玄,召集眾將領商議決策。
參軍劉襲道:「事情不能做的莫過於反叛,而將軍早年反王恭,不久以前反司馬元顯,如今又打算反桓公。
一個人一生當中三次反叛,怎能夠立足於天地之間呢!」說罷,起身揚長而去。
劉牢之手下將佐紛紛離開劉牢之,而劉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轉移家室,超過預定的期限,仍不見蹤影。
劉牢之以為被劉襲殺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
不久,劉敬宣返回,來不及吊哭安葬劉牢之,便急忙投奔高雅之。
劉牢之手下的將佐官吏代為一操一辦喪事,並將劉牢之歸葬丹徒。
桓玄下令開棺斬首,將一屍一體暴露在街市上示眾。
後來劉裕打敗了稱帝的桓玄,恢復東晉王朝,替劉牢之申辯,朝廷便恢復了劉牢之的職位和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