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太子建成衛王玄霸巢王元吉楚王智雲荊王元景漢王元昌酆《新唐書》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新唐書

新唐書 -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新唐書

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隱太子建成 衛王玄霸 巢王元吉 楚王智雲 荊王元景 漢王元昌 酆王元亨 周王元方 徐王元禮 韓王元嘉 黃公喿 彭王元則 鄭王元懿 霍王元軌 虢王鳳 道王元慶 鄧王元裕 舒王元名 魯王靈夔 江王元祥 密王元曉 滕王元嬰高祖二十二子:竇皇后生建成、太宗皇帝、玄霸、元吉,萬貴妃生智雲,莫嬪生元景,孫嬪生元昌,尹德妃生元亨,張氏生元方,郭婕妤生元禮,宇文昭儀生元嘉及第十九子靈夔,王才人生元則,張寶林生元懿,張美人生元軌,楊美人生鳳,劉婕妤生元慶,崔嬪生元裕,小楊嬪生元名,楊嬪生元祥,魯才人生元曉,柳寶林生元嬰。

隱太子建成小字毘沙門。

資簡弛,不治常檢,荒色嗜酒,畋獵無度,所從皆博徒大俠。

隋末,高祖被詔捕賊汾、晉間,留建成護家,居河東。

高祖已起兵,密召與元吉赴太原,隋人購之急,從間道至,授左領軍大都督,封隴西郡公。

引兵略定西河,從平京師。

唐國建,為世子,開府置官屬。

又遷撫軍大將軍,為東討元帥,將萬人徇洛一陽一,授尚書令。

高祖受禪,立為皇太子。

詔率將軍桑顯和擊司竹群盜,平之。

涼州人安興貴殺李軌,以眾降,詔趣原州應接。

建成素驕,不恤士,雖甚署,晝夜馳獵,眾不堪其勞,亡者過半。

帝欲其習事,乃敕非軍國大務聽裁決之。

又以李綱、鄭善果為宮官,參謀議。

稽胡劉屳成寇邊,詔建成進討,破之鄠州,斬虜千計,引渠長悉官之,使還招群胡。

屳成與它大帥降,建成畏其眾,紿欲城州縣者,使降胡一操一築,一陰一勒兵殺六千人,屳成奔梁師都。

嘗循行北邊,遇賊四百出降,悉馘其耳縱之。

中允王珪、洗馬魏征以帝初興,建成不知謀,而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英豪歸之,一陰一許立為皇太子,勢危甚。

會劉黑闥亂河北,珪等進說曰:「殿下特以嫡長居東宮,非有功德為人所稱道。

今黑闥痍叛殘孽,眾不盈萬,利兵鏖之,唾手可決,請往討,因結山東英俊心,自封殖。」

建成遂請行。

黑闥敗洺水,建成問征曰:「山東其定乎?」

對曰:「黑闥雖敗,殺傷太甚,其魁一黨一皆縣名處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雖有赦令,獲者必戮,不大蕩宥,恐殘賊嘯結,民未可安。」

既而黑闥復振,廬江王瑗棄洺州,山東亂。

命齊王元吉討之,有詔降者赦罪,眾不信。

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

賊懼,夜奔,兵追戰。

黑闥眾猶盛,乃縱囚使相告曰:「褫而甲還鄉里,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

眾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禽黑闥。

帝晚多內一寵一,張婕妤、尹德妃最幸,親戚分事宮府。

建成與元吉通謀,內結妃御以自固。

當是時,海內未定,秦王數將兵在外,諸妃希所見。

及洛一陽一平,帝遣諸妃馳閱後宮,見府庫服玩,皆私有求索,為兄弟請官。

秦王已封帑簿,及官爵非有功不得,妃媛曹怨之。

會為陝東道行台,有詔屬內得專處決。

王以美田給淮安王神通,而張婕妤為父丐之,帝手詔賜田,詔至,神通已得前,不肯與。

婕妤妄曰:「詔賜妾父田,而王奪與人。」

帝怒,召秦王讓曰:「我詔令不如爾教邪?」

他日,謂裴寂曰:「兒久典兵,為儒生所誤,非復我昔日子。」

秦府屬杜如晦騎過尹妃父門,恚其傲,率家童捽毆,折一指。

父懼,即使妃前訴秦王左右暴其父,帝不察,大怒,詰王曰:「兒左右乃凌我妃家,況百姓乎?」

王自辨曉,訖不置,繇是見疏。

帝召諸王燕,秦王感母一之不及有天下也,偶獨泣,帝顧不樂,妃媛因得中傷之,為建成遊說曰:「海內無事,陛下春秋高,當自娛,秦王輒悲泣,正為嗔忌妾屬耳。

使陛下萬歲後,王得志,妾屬無遺類。

東宮慈一愛一,必能全養。」

乃皆悲不自勝。

帝惻然,遂無易太子意。

突厥入寇,帝議遷都,秦王苦諫止。

建成見帝曰:「秦王欲外禦寇,沮遷都議,以久其兵,而謀篡奪。」

帝浸不悅。

初,帝令秦王居西宮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與上台、東宮晝夜往來,皆攜弓刀,相遇如家人禮。

由是皇太子令、秦齊二王教與詔敕雜行,內外懼,莫知所從。

建成等私募四方驍勇及長安惡少年二千人為宮甲,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

又令左虞候率可達志募幽州突厥兵三百內宮中,將攻西宮。

或告於帝,帝召建成責謂,乃流志巂州。

華一陰一楊文干素凶詖,建成暱之,使為慶州總管,遣募兵送京師,欲為變。

時帝幸仁智宮,秦王、元吉從,建成謂元吉曰:「秦王且遍見諸妃,彼金寶多,有以賂遺之也。

吾安得箕踞受禍?安危之計決今日。」

元吉曰:「善。」

乃命郎將尒硃煥、校尉橋公山繼甲遺文干,趣興兵。

煥等懼,至豳鄉白反狀,寧州人杜鳳亦上變。

帝遣司農卿宇文穎驛召文干,元吉一陰一結穎,使告文干,文干遽率兵反。

帝以建成首謀,未忍治,即詔捕王珪、魏征及左衛率韋挺、舍人徐師、左衛車騎馮世立,欲殺之以薄太子罪。

乃手詔召建成,建成懼,不敢往。

師勸遂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諫建成捐車服,輕往謝罪。

乃詣行在所,未至,屏官屬,逕入謁,叩頭請死,投身於地,不能起。

帝怒,夜囚幕中,使兵衛守。

會文干陷寧州,帝驚,以宮近賊,夜率衛士南趣,山行十餘里,明乃還宮。

召秦王問計,對曰:「文干豎子耳,官司當即禽之,就使假刻漏之久,正須遣一將可辦。」

帝曰:「事連建成,恐應者眾。

爾自行,還,吾以爾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狹,不足為變,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秦王率眾趣寧州,文干為其下所殺,以其首降,執宇文穎送京師。

秦王之行,元吉及內嬖更為建成請,封德彝亦一陰一說帝,由是意解,復詔建成居守,但責兄弟不相容,而謫王珪、韋挺、天策兵曹參軍杜淹於遠方。

然怨猜日結。

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進之,王暴疾,血數升,淮安王扶掖還宮。

帝問疾,因敕建成:「秦王不能酒,毋夜聚。」

又謂秦王曰:「吾起晉一陽一,平天下,皆爾力,將定東宮,爾亟讓,故成而美志。

又太子立多歷年,吾重奪之。

觀而兄弟終不相下,同在京師,忿鬩且深。

爾還洛一陽一行台,自陝以東悉主之,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王泣曰:「非所願也,不可遠膝下。」

帝曰:「陸賈,漢臣也,猶遞過諸子,況我天下主,東西兩宮,思汝即往,何所悲邪?」

王將行,建成等謀曰:「秦王得土地甲兵,必為患;留之京師,一匹夫耳。」

因密使人說帝,言「秦王左右皆山東人,聞還洛,皆洒然喜,觀其意,不復來矣」。

事果寢。

俄而突厥寇邊,太子薦元吉北討,欲因其兵作亂。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勸秦王先圖之。

王乃密奏建成等與後宮亂,因曰:「臣無負兄弟,今乃欲殺臣,是為世充、建德復仇。

使臣死,雖地下,愧見諸賊。」

帝大驚,報曰:「旦日當窮治,而必早參。」

張婕妤馳語建成,乃召元吉謀,曰:「請勒宮甲,托疾不朝。」

建成曰:「善,然不共入朝,事何繇知?」

遲明,乘馬至玄武門,秦王先至,以勇士九人自衛。

時帝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入。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遽反走,秦王隨呼之,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

秦王射建成即死,元吉中矢走,敬德追殺之。

俄而東宮、齊府兵三千攻玄武門,閉不得入。

接戰久之,矢及殿屋。

王左右數百騎至,合擊之,眾遂潰。

帝謂裴寂等曰:「事今奈何?」

蕭瑀、陳叔達曰:「臣聞內外無限,父子不親,失而弗斷,反蒙其亂。

建成、元吉自草昧以來,未始與謀,既立,又無功德,疑貳相濟,為蕭牆憂。

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立為太子,付軍國大務,陛下釋重負矣。」

帝曰:「此吾志也!」乃召秦王至,尉撫之曰:「朕幾有投杼之惑。」

秦王號泣不能止。

建成死年三十八。

長子承宗為太原王,早卒;承道安陸王,承德河東王,承訓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義巨鹿王,皆坐誅。

詔除建成、元吉屬籍。

其一黨一疑懼,更相告,廬江王瑗遂反。

乃下詔建成、元吉、瑗支一黨一不得相告訐,由是遂安。

太宗立,追封建成為息王,謚曰隱,以禮改葬,詔東宮舊臣皆會,帝於宜秋門哭之,以子福為後。

十六年,追今贈。

宇文穎者,代人。

自李密所來降,為農圃監,封化政郡公。

一性一貪昏,與元吉厚善,故豫文干謀。

事敗,帝責曰:「朕以文干叛,故遣卿,乃同逆邪?」

穎無以對,斬之。

衛懷王玄霸字大德。

幼辯惠。

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

武德元年,追王及謚,又贈秦州總管、司空。

以太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一陽一。

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瓊子保定嗣。

薨,無子,國除。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

高祖兵已西,留守太原,封姑臧郡公,進齊國,總十五郡諸軍事,加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

帝受禪,進王齊,為并州總管。

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惡其貌,不一舉,侍媼陳善意私一乳一之。

及長,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

常令奴客、諸妾數百人被甲習戰,相擊刺,死傷甚眾。

後元吉中創,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壯士拉死,私謚慈訓夫人。

劉武周略汾、晉,詔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助守。

元吉喜鷹狗,出常載罝罔三十車,曰:「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

夜潛出一婬一民家,府門不閉。

歆驟諫,不納,乃顯表於帝曰:「王數出與竇誕縱獵,蹂民田,縱左右攘奪,畜產為盡。

每射於道,觀人避矢以為樂。

百姓怨毒。

不可與共守。」

有詔召還。

元吉密諷民詣闕請,乃得歸。

武周以五千騎屯黃蛇嶺,元吉使將軍張達以步卒百人嘗寇,達辭兵少,強之,至則盡沒。

達怒,導武周陷榆次。

元吉保祁,賊急攻之,遁還并州,賊張甚。

元吉紿司馬劉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銳士拒賊。」

因繼寶物、攜妻妾夜出,委軍奔京師,并州陷。

帝怒,自是嘗令從秦王征討,不復顓軍矣。

尋授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

秦王圍東都,竇建德來援,王以一精一騎逆戰,留元吉、屈突通守,而世充易之,輒出兵,元吉設伏劫之,斬首八百級,禽其將。

東都平,拜司空,賜袞冕服、鼓吹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得三爐鑄錢。

累進司徒,兼侍中、并州大都督。

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併圖之。

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一愛一,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

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

於是邀結宮掖,厚賂中書令封德彝,使為遊說,帝遂疏秦王,一愛一太子。

元吉乃多匿亡命壯士,厚賜之,使為用。

元吉記室參軍榮九思為詩刺之曰:「丹青飾成慶,玉帛禮專諸。」

元吉見之,弗悟也。

其典簽裴宣儼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洩,鴆殺之。

自是人莫敢言。

秦王嘗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

突厥郁射設入圍烏城,建成薦元吉北討,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與行,又籍秦府一精一兵益麾下。

帝知之,不能禁。

元吉承間密請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殺之無名。」

元吉曰:「王昔平東都,顧望不即西,散金帛樹私惠,豈非反邪?」

帝不應。

太子與元吉謀:「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

然後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

率更令王晊密以謀告秦王,王召僚屬謀,皆曰:「元吉戾很,使得志,且不能事其兄。

往者護軍薛寶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為亂未克,已復傾奪,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復唐有。」

秦王由是定計。

死年二十四。

子承業為梁郡王,承鸞漁一陽一王,承獎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義一陽一王,並伏誅。

貞觀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謚。

後改封巢,以曹王明嗣。

楚哀王智雲初名稚詮。

善射,工書、弈。

隋大業末,從建成寓河東。

高祖初,建成走太原,吏捕智雲送長安,為一陰一世師所害,年十四。

武德元年,追王及謚。

母萬貴妃,一性一恭順,為帝所禮,宮中事一一咨決。

三年,以太宗子寬為嗣,又贈涼州總管、司徒。

寬早薨,國除。

貞觀二年,復以濟南公世都子靈龜嗣,歷魏州刺史,為政威嚴,盜賊不發;鑿永濟渠,通新市,百姓利之。

薨,子福嗣,降為公。

卒,子承況嗣,神龍中為右羽林將軍,同節愍太子死於難。

荊王元景,武德三年始王趙,與魯、酆二王同封。

貞觀初,累遷雍州牧。

十年,徙封荊。

明年,詔荊州都督荊王元景、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禮、潞州都督韓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則、鄭州刺史鄭王元懿、絳州刺史霍王元軌、虢州刺史虢王鳳、豫州刺史道王元慶、鄧州刺史鄧王元裕、壽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靈夔、蘇州刺史許王元祥、安州都督吳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齊州都督齊王祐、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蔣王惲、揚州都督越王貞、并州都督晉王治、秦州都督紀王慎所任刺史並功臣令世世襲。

會長孫無忌等固讓,遂廢不行。

徙鄠州。

永徽初,進位司徒,賜實封至千五百戶。

房遺一愛一謀反,坐子則與往還系獄。

時吳王亦抵罪,高宗謂大臣曰:「朕欲從公丐叔及兄死。」

兵部侍郎崔敦禮曰:「陛下雖申恩,不可詘天下法。」

遂賜死。

久之,追封沈黎王,以渤海王奉慈子長沙嗣,降為侯。

神龍初,復王爵,以孫逖嗣。

薨,無子,國除。

漢王元昌,初王魯,累遷梁州都督,後徙封漢。

有勇力,善騎射。

數觸軌憲,太宗手詔誨督,乃怨望,附太子承乾,通饋謝。

來朝京師,宿東宮,嘗有醜語;又見帝側有宮人善琵琶,乃曰:「事成幸賜我。」

承乾許之,割臂血盟。

事敗,帝弗忍誅,欲免死,高士廉、李勣等固爭不奉詔,乃賜死,國除。

酆悼王元亨,貞觀二年,授金州刺史,之籓,太宗憐其幼,思之,數遣使為勞問,賜金盞以娛樂之。

六年薨,無子,國除。

周王元方,武德四年始王,與鄭、宋、荊、滕四王同封。

貞觀三年薨,無子,國除。

徐康王元禮一性一恭畏,善騎射。

始王鄭,即授鄭州刺史。

後徙王徐,遷徐州都督。

為絳州刺史,有治名,璽書勞勉,實封至千戶。

永徽中,加司徒,兼潞州刺史。

薨,贈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三子,茂為淮南王,餘爵公。

茂險薄無行。

初,元禮疾,姬趙有美色,茂一逼一蒸之,元禮切責,茂恚,屏侍衛藥膳,曰:「為王五十年足矣,何服藥為?」

以不食薨。

茂嗣。

上元中,事洩,流死振州。

神龍初,以茂子璀嗣,開元中,為宗正員外卿。

薨,子延年嗣。

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將以女嫁之,為右相李林甫劾奏,貶文安郡別駕,終餘杭司馬,國除。

永泰初,延年婿黔中觀察使趙國珍言諸朝,詔以其子諷嗣王。

韓王元嘉字元嘉。

始王宋,後改王徐,為潞州刺史。

母昭儀,宇文述女也,一寵一於高祖,既即位,欲立為後,固辭。

元嘉以母一寵一故,特為帝一愛一,後出諸子無及者。

在潞時,年十五,聞太妃病,涕泣不食。

居喪毀甚,太宗數尉勉。

少好學,藏書至萬卷,皆以古文字參定同異。

與弟靈夔友一愛一,燕見終日如布衣禮,閨門修整,當世稱之。

貞觀九年,更封韓,遷滑州都督。

高宗末,為澤州刺史。

武後得政,進授太尉,徙定州刺史,以霍王元軌為司徒,舒王元名為司空,滕王元嬰開府儀同三司,魯王靈夔太子太師,越王貞太子太傅,紀王慎太子太保,外示尊一寵一,而內將圖之。

垂拱中,元嘉徙絳州刺史,與子譔及越王子沖糾合宗室同舉兵,未發。

會武後詔宗室朝明堂,元嘉遣使告諸王曰:「大享後,太后必盡誅諸王,不如先事起。

不然,李氏無種矣。」

乃為中宗詔,督諸王發兵。

沖即以兵五千攻濟州,而諸王倉卒兵不至,遂敗。

元嘉至京師,謀洩,後一逼一令自一殺,年七十。

詔改氏元嘉、魯王、越王為「虺」。

元嘉六子。

訓,穎川王,蚤卒。

誼,武陵王。

諶,上一黨一公。

譔,黃公,工為辭章,孟利貞嘗稱其文曰:「劉鄰之、周思茂不過也。」

出為通州刺史,辭疾歸,且謀慮越王也。

諶通音律,歷杭州別駕,與譔俱死。

時籍沒者眾,惟沖、譔家書為多,皆文句詳正,秘府所不及。

神龍初,追復元嘉爵士,以第五子訥嗣。

薨,子叔璩嗣,歷國子司業。

薨,子煒嗣。

建中中,改王鄆。

後懿宗以鄆王即位,復改嗣韓王雲。

彭思王元則字彝。

初王荊,出為婺州刺史。

貞觀十年徙王,為遂州都督,以冠服奢僭免。

久之,為澧州刺史,更折節厲行。

薨,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高宗登望春一宮,過其喪,哭之慟。

無子,以霍王子絢嗣,龍朔中,封南昌王。

薨,子志暕嗣,開元中,為宗正卿。

鄭惠王元懿,始王滕,貞觀中,出為兗州刺史,徙王,厲鄭、潞、絳三州刺史,實封千戶。

喜經術,數斷大獄,務寬平,高宗嘉之,璽詔褒錫。

薨,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十子,長子璥嗣王,為鄂州刺史。

薨,子希言嗣,開元中,為右金吾大將軍,再為太子詹事。

弟察言,生二子,曰自仙。

自仙為楚州別駕,生夷簡。

為陳留公,生宗閔。

璥弟琳,安德郡公,生擇言,擇言生勉。

勉、宗閔、夷簡皆位宰相,別有傳,時稱小鄭王后,亦曰惠鄭王后,以別鄭王亮雲。

霍王元軌,武德六年始王蜀,與豳、漢二王同封,後徙吳。

多材藝,高祖一愛一之。

太宗嘗問群臣曰:「朕子弟孰賢?」

魏征曰:「臣愚不盡知其能,唯吳王數與臣言,未嘗不自失。」

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為前代孰比?」

對曰:「經學文雅,漢河間、東平也。

至孝行,曾、閔不能過。」

帝由是遇益厚。

詔納徵女為妃。

嘗從獵,遇群豕,帝使射之,筈不虛彀,豕為盡。

帝撫其背曰:「爾藝過人,顧今無所施。

方天下未定,得若豈不用乎?」

貞觀七年,為壽州刺史。

高祖崩,去官,毀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終身,至忌日,輒累晝不食。

十年,徙王,歷絳、徐、定三州刺史,實封至千戶。

所至閉閣讀書,以吏事委長史、司馬。

謙慎未嘗與物忤。

數引見處士劉玄平,為布衣交。

或問王所長於玄平,答曰:「無長。」

問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見長。

若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

突厥寇定州,元軌令開城門,偃旗幟,虜疑,不敢入,夜遁。

州人李嘉運潛結賊,詔窮誅支一黨一,元軌以寇近且強,人心危,但殺嘉運,餘無所詰,因自劾。

帝喜曰:「朕固悔之。

非王之明,幾失定州矣。」

王文一操一者,與賊戰,敗,二子鳳、賢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

縣抑不為言,元軌廉知之,遣使員祭,上其事。

詔贈鳳、賢朝散大夫,旌禮其閭。

元軌每朝,數上疏陳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驛咨逮。

帝崩,與侍中劉齊賢同知山陵事。

元軌淹練故事,齊賢歎曰:「是非吾等及已!」嘗遣國令督封租,令請貿易取贏,答曰:「汝當正吾矣,反訹吾以利邪?」

不納。

進司徒,出為襄、青二州刺史。

越王敗,坐嘗通謀,徙黔州,檻車載至陳倉,薨。

六子,緒為江都王,純安定王,餘皆爵為公。

緒有名譽,為金州刺史,誅。

神龍初,並復官爵,以緒孫暉嗣王,開元中,為左千牛員外將軍。

虢莊王鳳字季成。

始王豳,為鄧州刺史。

俄徙王,歷虢、豫、青三州刺史,實封千戶。

喜畋游,遇官屬尤嫚。

使奴蒙虎皮,怖其參軍陸英俊幾死,因大笑為樂。

薨,贈司徒、揚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七子,長子翼嗣,為平一陽一王。

薨,子寓嗣。

寓無子,爵不傳。

次子茂融,以勇聞,垂拱中為申州刺史。

黃公譔與越王謀舉兵,倚以為助。

時詔諸王公赴東都,茂融私問所親高子貢,子貢報曰:「來必死。」

乃稱疾不朝,以俟兵期。

及得越王書,倉卒不能應,僚屬勸白其書,擢太子右贊善大夫,俄為一黨一屬所引,誅。

中宗更以鳳孫邕嗣王,娶韋後妹,累遷秘書監,知隴右三使仗內諸廄。

徙王汴。

未幾,韋氏敗,邕殺其妻,送首於朝,議者鄙之。

削爵,貶沁州刺史,不事。

後復爵,還戶二百,累還衛尉卿。

薨,子巨嗣。

巨剛銳果決,略通書史,好屬辭。

天寶五載,出為西河太守。

坐資給柳勣支一黨一,貶義一陽一司馬。

明年,御史中丞楊慎矜得罪,其附離史敬忠與巨善,又坐免官,錮置南賓郡。

召拜夷陵太守。

安祿山陷東京,玄宗方擇將帥,張言巨有謀,可屬大事。

召至京師,楊國忠忌之,謂人曰:「小兒詎可使對天子?」

逾月不得見。

帝知之,召入禁中,對合旨,帝大悅,敕宰相與語,久不得罷,國忠怠,謂巨曰:「比來人多口打賊,君不爾乎?」

巨曰:「誰為相公手打賊者乎?」

乃授陳留、譙郡太守,攝御史大夫、河南節度使。

明日謝,帝驚曰:「何攝為?」

即詔兼御史大夫。

巨奏:「方艱難時,賊多詐,有如陛下召臣,何以取信?」

乃析契授之。

俄兼統嶺南何履光、黔中趙國珍、南一陽一魯炅三節度使事。

時炅戰數屈,詔貶為果毅,以來瑱代之。

巨奏:「炅若能存孤城,功足補過,則何以處之?」

帝曰:「卿隨所處置。」

巨至內鄉,賊將畢思琛解圍走,遂趣南一陽一,貶炅白衣從軍,其暮,稱詔復職。

京師平,拜留守,兼御史大夫。

明年,拜太子少師,兼河南尹、東畿採訪使。

征乘牛之出入市者,斥所得佐用度,然稍自盜沒。

其妃即張皇后從女弟,內不睦。

巨選一愛一縣官備使令,妃亦引蒲博少年分一黨一招貨賄,橈政事。

宗正卿李遵素私張,發巨贓事,貶遂州刺史。

會段子璋反,道遂州,巨倉卒不知所出,即迎謁,為子璋所殺。

子則之,嗜學,年五十餘,尚執經太學,嗣曹王皋薦之。

貞元二年,繇睦王府長史遷左金吾衛大將軍。

坐與從甥竇申善,貶昭州司馬。

道孝王元慶,始王漢,後徙陳,出為趙州刺史。

貞觀十年,徙王,授豫州刺史,累實封千戶。

時諸王奉給薄於帝子,至數寠乏,大臣莫敢言。

十八年,黃門侍郎褚遂良為太宗從容言之,不能行。

高宗時,歷滑州刺史,以治績聞,數蒙褒賜。

遷徐、沁、衛三州刺史。

事母謹,及喪,請躬修墳墓,詔不聽。

薨,贈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獻陵。

九子,誘為嗣,王臨淮,為澧州刺史,坐贓削爵。

更以次子詢之子微嗣,終宗正卿。

子煉嗣,廣德中,亦至宗正卿。

鄧康王元裕,貞觀五年始王鄶,十一年徙王。

始王及徙,皆與譙、魏、許、密四王同封。

累實封至千二百戶。

好學,善談名理,與典簽盧照鄰為布衣交。

五為州刺史,遷兗州都督。

薨,贈司徒、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無子,以江王子廣平公炅嗣。

薨,子孝先嗣,開元中,為冠軍大將軍。

舒王元名,始王譙,後徙王。

高祖之在大安宮,太宗晨夕使尚宮問起居,元名才十歲,保媼言:「尚宮有品當拜。」

元名曰:「此帝侍婢耳,何拜為?」

太宗壯之,曰:「真吾弟也!」及長,矜嚴疏財,未嘗問家人生業。

歷五州刺史,實封至千戶。

子豫章王亶,洛江州,有美政。

高宗以元名善訓子,手詔褒美。

又欲授元名大州,辭曰:「臣忝屬籍,豈以州郡為仕進資邪?」

治石州二十年,數遊山林,有高蹈意。

垂拱中,徙鄭州,境接東畿,諸王貴戚為刺史者縱家人暴百姓,元名至,一革之,為治廉威。

進加司空。

武後時,亶為丘神勣所構,系詔獄死,元名坐遷利州,尋被殺。

神龍初,詔復官爵,贈司徒。

時少子鄅國公昭已卒,乃以亶子津嗣,開元中,為左威衛將軍。

薨,子萬嗣。

薨,子藻嗣。

魯王靈夔,篤學,善草隸,通音律。

初王魏,後王燕,為幽州都督。

已而徙王,實封至千戶。

頻歷五州刺史,遷太子太師。

垂拱元年,徙相州,坐與越王謀起兵,流振州,自一殺。

子詵,為清河王,早夭。

藹為范一陽一王,知越王必敗,白髮其謀,得不誅。

歷右散騎常侍,為酷吏所害。

神龍初,悉追復王爵,以藹子道堅嗣。

道堅方嚴有禮法,閨門肅如也。

七為州刺史,遷國子祭酒。

開元中,選授汴州刺史、河南道採訪使。

州據水陸都會,前後刺史多瀆利,唯道堅以清毅稱。

入為宗正卿。

薨,贈禮部尚書。

子宇嗣,從玄宗至蜀,為右金吾將軍。

寶應初,皇太子子封魯王,更封宇為嗣鄒王。

弟道邃封戴國公,恭默自守,以修山東婚姻故事,數任清職,終尚書右丞。

江安王元祥,始王許,後徙王,四為州刺史,實封至千戶。

一性一庸遴,所至營財產無厭。

時滕、蔣、虢三王皆貪暴,得其府官者惡之不願行,故時語曰:「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蔣、虢。」

元祥魁大,帶十圍,食兼數人。

韓、虢、魏亦鴻偉,然不逮也。

薨,贈司徒、并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七子,為永嘉王,有禽一獸行,誅死;皎為武一陽一王,餘皆爵公,武後時,多及誅。

皎子叢,以幼流死嶺表,葬南安,人號其塚為「天孫墓」。

中宗立,以從子欽嗣王,又以皎封絕,更取弟子繼宗嗣,既而以郡王不襲,降澧國公。

密貞王元曉,貞觀中為虢州刺史,實封至千戶。

徙澤州。

薨,贈司徒、揚州都督,陪葬獻陵。

子穎嗣,為南安王。

薨,子勖嗣,早薨。

神龍初,以穎弟亮養子曇嗣。

開元五年,更詔元曉再從孫東莞郡公徹嗣,徙封濮一陽一郡王,歷宗正卿、金紫光祿大夫。

滕王元嬰,貞觀十三年始王,實封千戶。

為金州刺史,驕縱失度。

在太宗喪,集官屬燕飲歌舞,狎暱廝養;巡省部內,從民借狗求罝,所過為害;以丸彈人,觀其走避則樂;城門夜開,不復有節。

高宗以書切責曰:「朕以王至親,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久之,遷洪州都督。

官屬妻美者,紿為妃召,一逼一私之。

嘗為典簽崔簡妻鄭嫚罵,以履抵元嬰面血流,乃免。

元嬰慚,歷旬不視事。

後坐法削戶及親事帳內之半,謫置滁州。

起授壽州刺史,徙隆州,復不循法。

隸事參軍事裴聿諫正其失,元嬰捽辱之。

聿入計具奏,帝遷聿六品上階。

帝嘗賜諸王彩五百,以元嬰及蔣王貪黷,但下書曰:「滕叔、蔣弟不須賜,給麻二車,助為錢緡。」

二王大慚。

武後時,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

薨,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子十八人,長子修琦嗣,為長樂王,餘爵公。

垂拱中,六人死詔獄。

神龍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開元中,授左驍衛將軍。

薨,子湛然嗣,從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將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唐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隱太子建成衛王玄霸巢王元吉楚王智雲荊王元景漢王元昌酆《新唐書》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