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揆,字端卿,系出隴西,為冠族,去客滎一陽一《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

新唐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新唐書

新唐書 - 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

新唐書

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

李揆,字端卿,系出隴西,為冠族,去客滎一陽一。

祖玄道,為文學館學士。

父成裕,秘書監。

揆一性一警敏,善文章。

開元末,擢進士第,補陳留尉。

獻書闕下,試中書,遷右拾遺,再轉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制誥。

扈狩劍南,拜中書舍人。

乾元二年,宗室請上皇后號曰「翊聖」。

肅宗問揆,對曰:「前代后妃,終則有謚,景龍不君,韋氏專恣,乃稱翊聖。

今陛下動遵典禮,奈何踵其亂哉?」

帝驚曰:「幾誤我家事。」

遂止。

後即張氏,有子數歲,欲立為太子,而帝意未決。

時代宗以封成王,帝從容語揆曰:「成王長,有功,將定太子,卿意謂何?」

揆曰:「陛下此言,社稷福也。」

因再拜賀。

帝曰:「朕計決矣。」

俄兼禮部侍郎。

揆病取士不考實,徒露搜索禁所挾,而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於詞。

乃大陳書廷中,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才,可盡所欲言。」

由是人人稱美。

未卒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國史,封姑臧縣伯。

揆美風儀,善奏對,帝歎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絕。

於是京師多盜,至驂衢殺人,一屍一溝中,吏褫氣。

李輔國方橫,請選羽林騎五百,備徼捕。

揆曰:「漢以南、北軍相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以安劉氏。

本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別,更相檢伺。

今以羽林代金吾,忽有非常,何以制之!」輔國議格。

揆決事明當,然銳於進,且近名。

兄楷,有時稱,滯冗官不得遷。

呂諲政事出揆遠甚,以故宰相鎮荊南,治聲尤高。

揆懼復用,遣吏至諲所,構抉過失,諲密訴諸朝。

帝怒,貶揆袁州長史。

不三日,以楷為司門員外郎。

揆累年乃徙歙州刺史。

初,苗晉卿數薦元載,揆輕載地寒,謂晉卿曰:「龍章鳳姿士不見用,獐頭鼠目子乃求官邪?」

載聞,銜之。

及秉政,奏揆試秘書監,江淮養疾。

家百口,貧無祿,丐食取傍,牧守稍厭慁,則去之,流落凡十六年。

載誅,始拜睦州刺史。

入為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德宗幸山南,揆素為盧杞所惡,用為入蕃會盟使,拜尚書左僕射。

揆辭老,恐死道路,不能達命,帝惻然。

杞曰:「和戎者,當練朝廷事,非揆不可。

異時年少揆者不敢辭。」

揆至蕃,酋長曰:「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來邪?」

還。

卒鳳州,年七十四,贈司空,謚曰恭。

常袞,京兆人,天寶末,及進士第。

一性一狷潔,不妄交遊。

由太子正字,累為中書舍人。

文采贍蔚,長於應用,譽重一時。

魚朝恩賴一寵一,兼判國子監。

袞奏:「成均之任,當用名儒,不宜以宦臣領職。」

始,回紇有戰功者,得留京師,虜一性一易驕,後乃創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間,數出中渭橋,與軍人格鬥,奪含光門魚契走城外。

袞建言:「今西蕃盤桓境上,數入寇,若相連結,以乘無備,其變不細,請早圖之。」

又天子誕日,諸道爭以侈麗奉獻,不則為老子、浮屠解禱事。

袞以為:「漢文帝還千里馬不用,晉武帝焚雉頭裘,宋高祖碎琥珀枕,是三主者,非有聰明大聖以致治安,謹身率下而已。

今諸道饋獻,皆一婬一侈不急,而節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織者,類出於民,是斂怨以媚上也,請皆還之。

今軍旅未寧,王畿戶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造像,焚幣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巨萬計。

陛下若以易芻粟,減貧民之賦,天下之福豈有量哉!」代宗嘉納。

遷禮部侍郎。

時宦者劉忠翼權震中外,涇原節度使馬璘為帝一寵一任,有所幹請,袞皆拒卻。

元載死,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文、崇文館大學士,與楊綰同執政。

綰長厚通可,而袞苛細,以清儉自賢。

帝內重綰而顓任之,禮遇信一愛一,袞弗及也,每所恨忌。

會綰卒,袞始當國。

先是,百官俸寡狹,議增給之。

時韓滉使度支,與袞皆任情輕重。

滉惡國子司業張參,袞惡太子少詹事趙槊,皆少給之。

太子文學為洗馬副,袞姻家任文學者,其給乃在洗馬上。

其騁私崇怨類此。

故事,日出內廚食賜宰相家,可十人具,袞奏罷之。

又將讓堂封,它宰相不從,乃止。

政事堂北門,異時宰相過舍人院咨逮政事,至袞乃塞之,以示尊大。

懲元載敗,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故世謂之「濌伯」,以其濌無賢不肖之辨雲。

袞為相,散官才朝議,而無封爵,郭子儀言於帝,遂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河內郡公。

德宗即位,袞奏貶崔祐甫為河南少尹。

帝怒,使與祐甫換秩,再貶潮州刺史。

建中初,楊炎輔政,起為福建觀察使。

始,閩人未知學,袞至,為設鄉校,使作為文章,親加講導,與為客主鈞禮,觀游燕饗與焉,由是俗一變,歲貢士與內州等。

卒於官,年五十五,贈尚書左僕射。

其後閩人春秋配享袞於學官雲。

趙憬,字退翁,渭州隴西人。

曾祖仁本,仕為吏部侍郎、同東西台三品。

憬志行峻潔,不自炫賈。

寶應中,方營泰、建二陵,用度廣,又吐蕃盜邊,天下荐饑,憬褐衣上疏,請殺禮從儉,士林歎美。

試江夏尉,佐諸使府,進太子舍人。

母喪免,有芝生壤樹。

建中初,擢水部員外郎。

湖南觀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承卒,遂代之。

召還,闔門不與人交。

李泌薦之,對殿中,占奏明辯,通古今,德宗欽悅,拜給事中。

貞元中,鹹安公主降回紇,詔關播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

異時使者多私繼,以市馬規利入,獨憬不然。

使未還,尚書左丞缺,帝曰:「趙憬堪此。」

遂以命之。

考功歲終,請如至德故事課殿最,憬自言薦果州刺史韋證,以貪敗,請降考。

校考使劉滋謂憬知過,更以考升。

竇參當國,欲抑為刺史,帝不許。

參罷,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陸贄同輔政。

贄於裁決少所讓,又徙憬門下侍郎,繇是不平。

自以不任職,數稱疾。

時杜黃裳遭奄人讒詆,穆贊、韋武、李宣、盧雲等為裴延齡構擯,勢危甚,憬救護申解,皆得免。

初,贄約共執退延齡,既對,贄極言其一奸一,帝色變,憬不為助,遂罷贄,乃始當國。

憬一精一治道,常以國本在選賢、節用、薄俺斂、寬刑罰,懇懇為天子言之。

又陳前世損益、當時之變,獻《審官六議》。

一議相臣,曰:「中外知其賢者用之,能者任之,責材之備,為不可得。」

二議庶官,曰:「臣嘗謂拔十得五,賢愚猶半。

陛下曰:『何必五也,十二可矣。

』故廣任用,明殿最,舉大節,略小瑕,隨能試事,用人之大要也。」

三議京司闕官,曰:「今要官闕多,閒官員多。

要官以材行,閒官以恩澤,是選拔少,優容眾也。

宜補缺員,以育人材。」

四議考課,曰:「今內庶僚,外刺史,課最尤者,擢以不次,善矣。

臣謂黜陟宜責歲限,若任要重未當遷者,加爵或秩。

其餘進退,宜示遲速之常。

若課在中、考如限者,平轉而歷試之,即無苟且之心、滯淹之慮。」

五議遺滯,曰:「陛下委宰輔舉才,不遍知也,則訪之庶僚;又不遍知也,訪之眾人,眾聲囂然,十譽之未信,一毀之可疑。

臣謂宜采士論,以譽多者先用,非大故者勿棄。」

六議籓府官屬,曰:「諸使辟署,務得才以重府望,能否已試,則引而置之朝,無俾久滯。」

帝皆然之,下詔褒答。

輔政五年,卒,年六十一。

其息上卒時稿奏,帝悼惜之。

贈太子太傅,謚曰貞憲。

憬一性一清約,位台宰,而第室童獲猶儒先生家也。

得稟入,先建家廟,而竟不營產。

其鎮湖南也,令孤峘、崔儆並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彈治之,皆遣客暴憬失於朝。

及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為尚書右丞,峘方貶衢州別駕,引為吉州刺史,人以為賢。

崔造,字玄宰,深州安平人。

永泰中,與韓會、盧東美、張正則三人友善,居上元,好言當世事,皆自謂王佐才,故號「四夔」。

浙西觀察使李棲筠闢為判官,累遷左司員外郎。

與劉晏善,晏得罪,貶信州長史。

徙建州刺史。

硃泚亂,造輒馳檄比州,發所部兵二千以待命,德宗嘉之。

京師平,召還,至藍田,自以舅源休與賊同逆,上疏請罪。

帝以為有禮,下詔慰勉,擢給事中。

貞元二年,以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帝謂造敢言,為能立事,故不次用之。

造久在江左,疾錢谷諸使罔上,或干沒自私,乃建言:「天下兩稅,請委本道觀察使、刺史選辟部送京師。

諸道水陸轉運使、度支巡院、江淮轉運使,請悉停,以度支鹽鐵務還尚書省,六曹皆宰相分領。」

於是齊映判兵部,李勉刑部,劉滋吏、禮二部,造戶、工二部;又以戶部侍郎元琇判諸道鹽鐵、榷酒事,吉中孚度支諸道兩稅事。

而浙江東、西歲入米七十五萬石,方歲饑,更以兩稅准米百萬,豪、壽、洪、潭二十萬,責韓滉杜亞漕送東渭橋。

諸道有鹽鐵處,仍置巡院。

歲盡,宰相計最殿以聞。

造厚元琇,故首命之。

時滉方領轉運,有一寵一於帝,朝廷仰其須。

滉持不可改,帝重違之,復以滉滉為江淮轉運使,余如造請。

是秋,江淮米大集,帝美滉功,以滉專領度支諸道鹽鐵、轉運等使。

造懼,始托疾辭位,乃罷為太子右庶子,貶琇雷州司戶參軍。

於是造所請悉罷,以憂愧卒,年五十一。

議者謂造舉不適時,方用之乏,不能權濟大事,雖據舊典,奚能抗一切之制雲。

齊映,瀛州高一陽一人。

舉進士,博學宏詞,中之,補河南府參軍事。

滑亳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托後事。

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

彰從之,即以女妻映。

彰卒,軍亂,映間歸東都。

三城使馬燧闢為判官。

盧杞薦授刑部員外郎。

又為鳳翔張鎰判官。

映練軍事,論奏數稱旨,進行軍司馬。

會德宗出奉天,鎰儒緩不知兵,部將李楚琳者,素慓悍,欲介賊為亂。

映與齊抗請先事誅之,鎰不用,更示寬大,徐謂楚琳曰:「欲以君使外,若何?」

楚琳恐,夜殺鎰以應賊,映雅為軍中慕賴,故得免。

奔奉天,授御史中丞。

從幸梁,道險澀,常為帝御。

會馬駭突,帝恐傷映,詔捨轡,固不去,曰;「馬奔是,不過傷臣;捨之,或犯清蹕,臣雖死不中償責。」

帝嘉歎,擢給事中。

映為人白皙長大,言音鴻爽,故帝常令侍左右,或前馬臚傳詔旨。

進中書舍人。

貞元二年,以舍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並輔政。

滋端重寡言,映謙不肯事否可,一顓於造。

會造疾,映乃當國。

吐蕃數入寇,關輔震一騷一,鹹言帝欲避狄。

映入諫曰:「戎狄不懲,臣之罪也。

然內外恟恟,謂陛下具糗糧,欲治行。

夫大幸不再,奈何不與臣等計乎?」

因俯伏流涕,天子為感寤。

後給事中袁高忤帝旨,而映以為尚書左丞、御史大夫。

始,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

及映相,而延賞為左僕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

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

明年,貶夔州刺史,徙衡州。

久之,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

始,映罷不以罪,冀復進,乃掊斂獻貢,以中帝欲。

初,諸籓銀大瓶止五尺,李兼為江西,始獻六尺瓶,至映乃八尺雲。

卒,年四十八,贈禮部尚書,謚曰忠。

盧邁,字子玄,河南河南人。

一性一孝友。

舉明經入第,補太子正字。

以拔萃調河南主簿、集賢校理。

公卿交薦之,擢右補闕。

三遷吏部員外郎。

以族屬客江介,出為滁州刺史。

召還,再遷諫議大夫。

數條當世病利,進給事中。

俄會考課,邁以不滿歲,固辭上考,薦紳高其讓。

改尚書右丞。

將作監元亙攝祠,以私忌不聽誓,御史劾之。

帝疑其罰,下尚書省議。

邁曰:「按大夫士將祭於公,既視濯而父母死,猶奉祭。

禮,散齊有大功喪,致齊有期喪,齊有疾病,聽還捨,不奉祭。

無忌日不受誓者。

雖令忌日與告,且《春秋》不以家事辭王事,今攝祭特命也,亙以常令拒特命,執非所宜。」

遂抵罪。

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進中書侍郎。

時陸贄、趙憬專大政,邁居中,治身循法無它過。

久之,暴眩省中,輿還第。

詔大臣即問,固乞骸鼻,罷為太子賓客。

卒,年六十,贈太子太傅。

邁每有功、緦喪,必容稱其服,而情有加焉。

叔下邽令休沐過家,邁終日與群子姓均指使,無位貌之異。

再娶無子,或勸畜姬媵,對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可以主後。」

所得稟賜,皆賑姻舊之乏。

其從父弟禋喪還洛一陽一,過都,邁奏請往哭之,盡哀。

時執政自以宰相尊,五服皆不過從問吊,而邁獨不徇時,議者重其仁而亮雲。

贊曰:楊綰之德,陸贄之賢,而袞、憬以為憎,何哉?士固蔽於娼前,然主聽不一,故乘以為一奸一。

昔齊桓、秦堅任管仲、王猛,興區區,霸天下,蓋不以不肖者參之。

君臣相諒,果難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唐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李揆,字端卿,系出隴西,為冠族,去客滎一陽一《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