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兩個小童兒奉寨主令,跟嘎嘎前來上祭,《小五義》第十回 盧方自縊蟠龍嶺 路彬指告鵝頭峰

小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小五義

小五義 - 第十回 盧方自縊蟠龍嶺 路彬指告鵝頭峰

小五義

第十回 盧方自縊蟠龍嶺 路彬指告鵝頭峰

且說兩個小童兒奉寨主令,跟嘎嘎前來上祭,半路一晃,不知嘎嘎那裡去了。

天氣不早,只可兩人去祭奠。

擺祭禮,奠茶酒,燒錢紙,叩頭。

諸所完畢,將傢伙撤下來,抬在食盒之內,抬將起來,由墳後頭土山子過去,不等嘎嘎,回寨交令去了。

卻說盧爺瞧著小童兒哭的甚慟,自己就把這口氣挽住了。

冷風一颶,悠悠氣轉,抬頭一看,童兒等蹤跡不見,自思:「五弟準是死咧,四弟也活不了。

我們當初有言在先,不能同生,情願同死,到而今我可就等不的三弟、二弟了。」

一瞧對面有棵大樹,正對著五爺之墳。

自己奔到樹下,將刀解將下來,放在地下。

將絲鸞帶解下來,可巧此樹正有一個斜曲股叉,一縱身將帶子搭好,挽了一個死扣。

跪禱神祇,向著都京地面拜謝萬歲爵祿之恩,謝過包相提拔之恩;向著逆水潭叫了兩聲四弟;向著墳前叫了兩聲五弟;向著陷空島又叫了兩聲夫人,又叫道:「嬌兒啊!盧方今生今世不能相見了。」

用手將帶子一分,兩淚汪汪說道:「蒼天哪,蒼天!我命休矣!」大義士把膊頸一套,身一子往下一沉,耳內生風,心似油烹,眼一發黑,手足亂動亂踹,渺渺茫茫。

忽然耳內有人呼喚,微睜二眸,看見兩個人在面前蹲著:一個是藍布褲襖腰緊,藍布鈔包靸鞋;一個是青布褲襖,青布鈔包靸鞋。

一個是白臉面,細條身材;一個是黑臉面,粗眉大眼。

全都未戴頭巾,高挽髮結。

黑臉面的手中一條木棍,眼前又放著一個包袱。

盧爺自思:「方纔上吊,怎麼這時節我坐在這裡?必是兩個人將我救下。」

連忙問道:「二位,方纔我在此樹上自縊,可是二位將我救下?」

二人說:「是。

你若大年紀,又不是窮苦之狀,因何行此拙志?」

大爺說:「哎喲!二位若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奈因陽世間沒有我腳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黑臉的說:「你瞧,這個不是他嗎?」

白臉面的說:「對對,是罷,老人家方才山神廟可救了婦人嗎?」

盧爺道:「不錯,也是出其不意。

聽見廟裡有人呼救,是吾將一毛一嘎嘎捆上。

那位大一嫂跑了,是二位的什麼人?」

兩個人說:「這個包袱可是你的嗎?」

盧爺說:「是我的。」

盧爺在石頭上坐著,進廟救人,追出一毛一嘎嘎,見小童兒上祭,然後上吊,那裡還顧包袱?被二位拾來。

你道二位是誰?居住晨起望,打柴為生。

一位姓路叫路彬,一位姓魯叫魯英,是姐夫郎舅。

皆因路魯氏險些被一毛一嘎嘎污染,遇盧爺解圍,逃回家去,正遇路、魯賣柴回家。

一聞路魯氏之言,——路彬是個聰明人,伶牙俐齒;舅爺是粗莽庸愚。

——魯英提了一條木棍,同路彬至山神廟找尋了一回,並沒遇見一毛一大。

石頭旁邊撂著個包袱,拾將起來,正要回家,遇盧爺上吊。

魯爺過去,將盧爺解將下來,盤腿耳邊呼喚,盧爺悠悠氣轉。

魯爺聽姐姐所言,救他之人,與盧爺面貌無差,連包袱都不錯。

兩人與盧爺行禮,稱盧爺為恩公。

盧爺問:「二位貴姓?」

一人說:「我叫路彬。」

一人說:「我叫魯英。」

盧爺問:「那位大一嫂是你們什麼人?」

路爺說:「是我賤內。」

魯爺說:「是我的姐姐。」

二人問盧爺說:「恩公貴姓?」

大爺不肯說。

路爺明白,言道:「恩公有話請說,我們雖與君山甚近,可是大宋的子民,有什麼請說,絕無妨礙。

到底恩公貴姓?」

大爺說:「我姓盧,單名一個方字。」

路爺說:「莫非是陷空島的盧大老爺麼?」

大爺說:「正是。」

路爺說:「到此何事?」

盧爺說:「方纔你們說是大宋的子民,我方敢告訴你們。

皆因按院大人丟失印信,讓賊人拋棄逆水潭中,我特前來撈印。」

魯英說:「什麼?是你撈!」盧爺說:「不是。

我們來了三個人呢,有我二弟、四弟撈印,是我四弟下去。」

魯爺說:「下去了沒有?」

大爺說:「下去了。」

魯爺說:「淹死了。」

盧爺說:「哎喲!」只聽「磅(口叉)」一聲,路爺打了魯爺一掌,說:「你胡說!」魯爺說:「下去就死。

上回六月間,我們十幾個人,就是我水一性一好,拿繩子把我腰繫上,他們幾個人揪著繩子,我往水裡一扎,教一浪一頭一打,我就喝了兩口水。

幸虧他們拉的快,不然我就淹死了。」

路爺說:「四老爺那個水一性一像你嗎?御河裡頭捎過蟾,高家晏治過水,拿過吳澤。

江海湖河溝壑池澱溪坑澗,無論多大水,不足為慮,何況此潭。」

問盧爺從那方下去的。

盧爺說:「從正西。」

路爺說:「不行。

活該湊巧,今天早晨,他們將印拋將下去,正是我們在上天梯下打柴,瞧他們在鵝頭峰拋下一樣東西。

恰是日色將出的時候,黃蹬蹬繫著一塊紅綢子,拋將下去。

我們只是納悶。

你老人家說出,我才省悟是印。

你老人家收拾,一路前往,我指告四老爺的方位。」

盧爺點頭,由樹上將帶子解下來,繫在腰中,將刀跨將起來,包袱拿起來,奔小神山。

一邊走著,路爺、魯爺問盧爺,因為何故在此自盡。

盧爺又問路爺、魯爺說:「方纔這個墳,可是我五弟墳嗎?」

魯爺剛要答言,路爺怕他說出來,言道:「這個墳不是五老爺的墳。

我聽說五老爺被捉,勸降君山,五老爺不降,假作一個墳,暗地裡有人。

若有人前去祭墓,那是準被他們拿住。

五老爺不降,被捉的人若降了,那就像五老爺降的一樣。

這是鍾雄用意,你老可莫認真。」

會撒謊人真說的圓全。

蔣爺說的,盧爺還不深信;路爺的謊,盧爺信以為真。

你道路彬何故撒謊?是聰明人一見而明。

他想盧爺上吊,必是為他五弟之事。

魯爺在旁發怔,他也不知他姐丈是什麼意見,又不教他說話。

走到上天梯上,魯英說:「小猴,小猴。」

盧爺說:「不是小猴,是我們老四。」

路爺又打了魯爺一下。

路爺叫盧爺嚷「莫下去」。

焉知曉四爺頭次下水,自己穿上魚皮靫,摘去頭巾,拿尿胞皮兒罩住腦袋,籐子箍兒上有活螺絲,擰上兩把牛耳尖刀,把自己的衣服包袱蓋好,叫二爺給巡風。

四爺扎入水中,被一浪一頭一打,自覺著昏頭轉向,不能隨水亂轉,逆著水力往下坐水,寒則透骨,霎時間筋疲力竭。

前文說逆水潭鵝一毛一沉底,難道說蔣平比這鵝一毛一還輕麼?不然,有個情理:這水是亂轉,不是鵝一毛一到水就沉下去,是轉來轉去,轉在當中,往下一旋,即旋入海眼去了,故此鵝一毛一沉底。

蔣爺下水,是活人,講究下水,就得知道水一性一,憑他怎麼的轉,也不順著他去;若要順他到當中,也就旋入海眼去了。

只是一件,寒則透骨,蔣爺禁受不得,坐了五六氣水,在水中看大人印信影色皆無。

大略著再坐兩氣水,冷就冷死了。

往上一翻上岸來,渾身亂抖。

叫二哥拉出刀來,砍些柴薪,拿來火筒,捏火出,點起柴薪。

四爺前後的亂烘,方覺著身一體發暖,說道:「利害呀!利害!」二爺問:「可見著印沒有?」

四爺說:「沒有,沒有。

再看這回。」

二爺說:「不好,莫下去了。」

四爺說:「不下去,焉能行的了。」

聽大爺嚷道:「莫下去!」四爺說:「大哥一來,又該絮絮叨叨的呀。」

一躍身,扎入水中去了。

大爺又嚷:「不行了,四爺又入水中去了。」

三人下上天梯,至逆水潭涯,叫道:「二弟!我與你薦兩個朋友。」

二爺猛回頭,倒嚇了一跳,問:「此二位是誰?」

盧爺將自己事說了一遍,也把路、魯二位的事學說了一回。

二爺反倒與路、魯二位道勞。

盧爺問二爺四弟撈印之事,二爺也把四弟撈印毫無影色說了一回。

等夠多時,四爺上來,仍去烤火,暖了半天。

盧爺與路、魯見四弟,說鵝頭峰拋印之事,說了一回。

蔣爺一聽,說:「這可是天假其便。」

要奔鵝頭峰撈印。

撈得上來,撈不上來,且聽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小五義》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且說兩個小童兒奉寨主令,跟嘎嘎前來上祭,《小五義》第十回 盧方自縊蟠龍嶺 路彬指告鵝頭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