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日:「人皆日:『予(1)知《中庸》中庸 譯文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庸

中庸 - 中庸 譯文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庸

中庸 譯文聰明反被聰明誤

【原文】

子日:「人皆日:『予(1)知。

』驅而納諸罟擭陷階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

人皆曰:『予知。

』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

(第7章)

【註釋】

(1)予:我。

(2)罟(gu):捕獸的網。

擭(huo):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

(3)辟(bi):同「避」。

(4)期月:一整月。

【譯文】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

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讀解】

聰明反被聰明誤。

自以為聰明失好走極端,走偏鋒,不知適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羅網而自己卻還不知道。

另一方面,雖然知道適可而止的好處,知道選擇中庸之道作為立身處世原則的意義。

但好勝心難以滿足,慾壑難填,結果是越走越遠,不知不覺間又放棄了適可而止的初衷,背離了中庸之道。

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樣,連一個月都不能堅持住。

賭一博也好,炒股票也好,貪一污受賄也好,這類現象不都是常見的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庸》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子日:「人皆日:『予(1)知《中庸》中庸 譯文聰明反被聰明誤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