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契今為相, 明君復為堯。 寧知買臣困, 猶負會稽樵。
長策胸中不復論, 荷衣藍縷閉柴門。 當時漢祖無三傑, 爭得咸陽與子孫。
客在煙霞裡, 閒閒逐狎鷗。 終年常裸足, 連日半蓬頭。 帶月乘漁艇, 迎寒綻鹿裘。 已於人事少, 多被掛冠留。 素業堆千卷, 清風至一丘。 蒼黃倒藜杖, 傴僂睹銀鉤。 跡愧巢由隱, 才非管樂儔。 從來自多病, 不是傲王侯。
久是煙霞客, 潭深釣得魚。 不知芸閣上, 遺校幾多書。
數片荷衣不蔽身, 青山白鳥豈知貧。 如今非是秦時世, 更隱桃花亦笑人。
禪室繩床在翠微, 松間荷笠一僧歸。 磬聲寂歷宜秋夜, 手冷燈前自衲衣。
蓑笠雙童傍酒船, 湖山相引到房前。 團蕉何事教人見, 暫借空床守坐禪。
荷衣半破帶莓苔, 笑向陶潛酒甕開。 縱醉還須上山去, 白雲那肯下山來。
昨日年催白髮新, 身如麋鹿不知貧。 時時亦被群兒笑, 賴有南山四老人。
盤石垂蘿即是家, 回頭猶看五枝花。 松間寂寂無煙火, 應服朝來一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