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作者: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 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 相公親破蔡州回。
山石犖確行徑微, 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 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 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歸。
朝來新火起新煙, 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 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 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 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 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 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 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 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 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 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 漢主山河錦銹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 白蘋愁殺白頭翁。
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 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 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 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籐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 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 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衣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 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 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 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 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 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 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 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 錦纜牙牆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 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 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 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 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 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 白頭吟望苦低垂。
長安城頭頭白烏, 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 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 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 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 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 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 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吹血腥, 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 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 聖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 五陵佳氣無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