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起名大全 - 名字測試和後面,和後面姓名測試2025,和後面起名用字解釋

和後面名字測試,2025 姓名測試和後面,起名字測試和後面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和後面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姓名測試和後面算命,和後面名字測試,測名字和後面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和後面的含義。

請輸入您的姓名:

漢字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和  hé  水  8  上下敦睦,妻貴子貴,中年勞或疾病,晚年隆昌。 (
   后  hòu  水  6  衣食豐厚,一表人才,多才多能,清雅榮貴,中年成功隆昌。 (
   面  miàn  木  9  刑偶傷子,早婚半途,有愛情煩惱,中年勞,晚年吉祥。 (

和字 起名用字參考

和:和字的原義是指和諧,協調。此外,和字也指溫柔,溫和、和緩、謙和、唱和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95760次)

和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0845,第02捲上,口部第67字 [康熙字典]:頁185第01

和字的解釋

和諧;協調。 [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應也。--《說文》

和,諧也。--《廣雅》

音聲相和。--《老子》

樂從和。--《國語·周語下》

倡予和女。--《詩·鄭風·蘀兮》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

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

聖人為能和。

和樂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諧、合好的吉日);和合會(合好;和諧);和令(和諧暢適);和比(和諧)

和順;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稱和衷共濟,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濟艱難);和昶(和暢);和直(

和(龢)he

⒈音樂和諧:音聲相~。〈引〉和睦,協調:~諧。百姓~。

⒉溫柔,不猛烈:溫~。柔~。~顏悅色。~氣致祥。[和平]

1沒有戰爭:~平共處。

2溫和,不猛烈:藥性~平。

⒊平息爭端:~解。講~。媾~。

⒋不分勝負:~棋。

⒌攙入,連同:攙~。~衣而睡。~盤托出(連盤子一起托出來。〈喻〉全部拿出來或完全說出來)。

⒍介詞。對,向:~小孩講話,要講得通俗易懂。

⒎連詞。跟,同,與:雲~月。你~他。

⒏數學上指兩個數或兩個以上的數加起來的總數:三跟五的~是八。二加三加四的~是九。

────────────────—

和he跟著唱:一唱百~。曲高~寡。〈引〉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題材而寫作:~詩。奉~一首。

────────────────—

和hu

⒈打牌用語:〈表〉贏了:~牌。我~了。

────────────────—

和huo攪拌,揉弄:~泥灰。~麵團。

────────────────—

和huo

⒈攙雜在一起或加水攪拌:~藥。~稀泥(〈喻〉放棄原則,調和折中)。

⒉量詞。洗衣服等換水的次數:衣服已洗三~。

⒊量詞。熬藥加水所熬的次數:頭~藥。三~藥。

後字 起名用字參考

後:背面,同前相對;晚,未來的,同先相對。(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60次)

後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1249,第02卷下,彳部第28字 [康熙字典]:頁366第18

後字的解釋

(會意。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按從坐人,從口,與君同意。本義:君主,帝王)

同本義 [sovereign]

後,繼君體也。--《說文》

班瑞於群後。--《書·舜典》

允王維後。--《詩·周頌·時邁》

後王命塚宰。--《禮記·內則》

昔我先世後稷。--《國語·周語》

皇皇后帝。--《左傳·文公二年》

夏後皋之墓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後王(君王;天子);後帝(天帝;上帝);後夷(上古有窮國的國君);後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天子之妃曰後。--《禮記·曲禮》

帝嫡妃曰

後(後)hou

⒈跟"前"、"先"相對。

1指位置:~院。~方。屋~。

2指時間。晚些的,未到的:日~。~天。~來居上。

3指次序:最~三排。~五名。[後備]準備著備用的:~備隊。[後勤]

1軍事上指擔任軍需供給、醫療、運輸等任務。

2泛指總務工作。

⒉後代,子孫:~生可畏。她無~。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時稱君王:夏~。

────────────────—

後xiang 1.項。參見"後?"。

面字 起名用字參考

面:臉,頭的前部。直接接觸,當著本人在場。(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520次)

面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665,第09捲上,面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1383第07

面字的解釋

(象形。甲骨文字形,裡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龐。「面」,在古代指人的整個面部。「臉」是魏晉時期才出現,而且只指兩頰的上部,唐宋口語中才開始用同「面」本義:臉)

同本義 [face]

面,顏前也。--《說文》

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周禮·撢人》

私面私獻。--《周禮·司儀》

大輅在賓階面。--《書·顧命》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白居易《賣炭翁》

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椎髻仰面。--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面不廝睹(臉不對著看,表示生氣);顏面(臉面;臉部;體

面(面)mian

⒈臉,頭的前部:~孔。顏~。~不改色。

⒉直接接觸,當著本人在場:~談。當~說。

⒊朝著,臉對著:~向。~山而居。

⒋部位,方向:前~。裡~。右~。四~八方。~ ~俱到。

⒌東西的外表:地~。鞋~子。被蓋~兒。

⒍幾何學上指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有長有寬沒有厚:~積。平~。

⒎量詞:三~旗幟。兩~鏡子。

⒏[面目]

1臉面,面子:沒有~目見人。

2相貌,臉的形狀:~目可憎。

3〈喻〉事物的景象狀態:~目一新。

⒐[面子]

1體面:怕丟~子。

2情面:秉公執法,不講~子。

3東西的外表:桌~子。

詩詞歌賦文檔
在線說文解字
黃歷日期查詢
健康自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