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起名大全 - 名字測試干仲桓,干仲桓姓名測試2025,干仲桓起名用字解釋

干仲桓名字測試,2025 姓名測試干仲桓,起名字測試干仲桓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干仲桓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姓名測試干仲桓算命,干仲桓名字測試,測名字干仲桓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干仲桓的含義。

請輸入您的姓名:

漢字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幹  gān  木  3  性剛果斷,常有禍端,有牢獄之災。 (
   仲  zhòng  火  6  刑偶傷子,性剛靈活機敏,中年有災難,晚年吉祥,雙妻之格。 (
   桓  huán  木  10  一生安享尊榮,多才廉正,中年成功隆昌,出國享福之字。 (

干字 起名用字參考

干:干是個多音字,念gān時,意為求取,干預,涉及,清潔,簡練,妨礙,擾亂等。念gan時,指主體,重要的部分,也指有才能,善於辦事。(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21500次)

干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1440,第03捲上,幹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339第01

干字的解釋

干〈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於進攻的,後來用於防禦。本義:盾牌)

同本義 [shield]

盾,自關而東或謂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禮記·祭統》。註:「朱干,赤盾。」

司干。--《周禮·春官·序官》

禮義以為干櫓。--《禮記·儒行》。註:「干櫓,小楯大楯也。」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韓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樂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冑類。泛指兵器);干櫓(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稱兵器、軍隊)

岸;水畔

干gān

⒈盾牌:執~。~戈(泛指兵器)。

⒉冒犯,沖犯:~法官。〈引〉沖:哭聲直上~雲霄。

⒊牽連,涉及:~連。不相~。

⒋強行過問,硬管:~涉。~預。

⒌求取,追求:~求。

⒍ 岸,水邊:湖~。江~。

⒎[乾淨]清潔,簡練,一點不剩:~淨衛生。~淨利落。消滅~淨。

⒏[干擾]妨礙,擾亂:莫~擾她。電視圖像受到了~擾。

⒐[乾脆]爽快,直率:她做事~脆得很。

⒑[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字,也作編排次序用。

⒒[干支]天干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曆法上把這兩組循環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六十組,以表示年、月、日、時,週而復始,循環使用。

⒓無水份或少水份的,跟"濕"相對:~燥。~谷子。~麥草稈。

⒔水份少的食品:餅~兒。豆腐~。

⒕盡淨,枯竭,空虛:~杯。~涸。外強中~。

⒖徒勞,白白地:~坐。~等這麼久。不要~著急。

⒗拜認的親屬關係:~爸爸。~女。

⒘待慢,不理睬:真沒想到,他會~起我們。

⒙忿恨話,使對方難堪:他~了我一頓。"乾"另見qian一。⒚[干將]〈古〉劍名。

────────────────—

干gan

⒈主體,重要的部分:樹~。軀~。[干流]河道的主流。[幹線]鐵路的主線等。

⒉做,辦,搞:~事。說~就~。大~快上。

⒊有才能的,善於辦事的:~練。才~。

⒋[幹勁]做事的勁頭:鼓足~勁。

⒌幹部(公務員)的簡稱:~群關係。

⒍〈方〉壞,糟:這事辦~了。

────────────────—

干han 1.井垣,井欄。

────────────────—

干gǎn 1.小竹。

仲字 起名用字參考

仲:仲字的本義是指位次居中,含義如同「中」字的本義。常見詞語仲春、仲夏等的意思也是指在春季或夏季的中間時節。此外,仲字又用來表示人的位次,即在兄弟中排行第二的人。(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24840次)

仲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4942,第08捲上,人部第19字 [康熙字典]:頁94第11

仲字的解釋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

孰與仲多。--清·黃宗羲《原君

仲zhong

⒈兄弟排行(伯~叔季)次序:~居第二。~弟。

⒉位居第二的,中間的:~春(春季第二月)。~裁(在中間調解、裁判)。

桓字 起名用字參考

桓:指立在驛站、官署等旁側用於標誌的木柱,後稱華表,後也泛指寺、墓、橋樑等用作表識或其他用途的柱子。(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3500次)

桓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3653,第06捲上,木部第260字 [康熙字典]:頁526第05

桓字的解釋

(形聲。從木,亙聲。本義:表柱。古代立在驛站、官署等建築物旁作標誌的木柱,後稱華表)

同本義,後也泛指寺、墓、橋樑等用作表識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pillar]

桓,亭郵表也。--《說文》

三家視桓楹。--《禮記·檀弓》。註:「四植謂之桓。」

公執桓圭。--《周禮·大宗伯》。註:「雙植謂之桓。桓宮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諸侯葬時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華表)

木名。即無患木 [Chinese soapberry]。葉似柳,皮黃白色

水名。即今白龍江 [Huanshui River]。發源於甘肅省西傾山

山名 [Huanshan Mountain]。

桓huan

⒈〈古〉立在驛站、官署等旁側用於標誌的木柱:~表(也稱"華表")。

⒉[桓桓]威武的樣子:~ ~陳將軍。

詩詞歌賦文檔
在線說文解字
黃歷日期查詢
健康自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