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榮下茆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姓名測試榮下茆算命,榮下茆名字測試,測名字榮下茆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榮下茆的含義。
漢字 | 繁體 | 拼音 | 五行 | 筆劃 | 姓名學解釋 |
榮 | 榮 | róng | 木 | 14 | 吉凶分明,吉則清雅榮貴,成功隆昌,凶則殺人被殺,有牢獄之災,惡死凶亡。 (吉) |
下 | 下 | xià | 水 | 3 | 刑偶傷子,有才能,奔波勞苦,有晚福。 (吉) |
茆 | 茆 | máo | 木 | 11 | (凶) |
榮:光榮、興旺,茂盛。象徵興盛、榮耀、光榮。意為繁榮茂盛、光榮。(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074790次)
榮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031第38
榮
(形聲。從木,熒省聲。本義:梧桐。又金文字形,像兩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頭形)
同本義 [Chinese parasol (tree)]
榮,桐木也。--《說文》
榮,桐木。--《爾雅》。註:「即梧桐。」
草本植物的花。又為花的通稱 [flower]
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爾雅》
攀條折其榮。--《古詩十九首》
又如:榮悴(草木的開花與凋萎);榮年(百花爭艷的季節);榮色(花的色彩)
飛簷,屋簷兩頭翹起的部分 [upturned eaves]
直於東榮。--《儀禮·士冠禮》。註:屋翼也。」
暴於南榮。--《上林賦》。註:
榮(榮)rong
⒈草開花,草的花或穀類結穗:草~。無葉無~。黍~。
⒉茂盛,興盛:欣欣向~。繁~富強。
⒊光榮,受人 敬重:~譽。~耀。~軍。
下:1、位置在低處,跟上相對;2、低,跟高相對,由高到低;3、攻破,攻克;4、方面,方位;5、讓,退;6、減除,卸掉。(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960次)
下字出處:[康熙字典]:頁76第10
下
(指事。據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義: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義 [below;under;underneath]
下,底也。--《說文》
在南山之下。--《詩·召南·殷其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豳風·七月》
下聲肆。--《周禮·典同》。註:「謂鍾形下大。」
君臣上下。--《禮記·曲禮》
陰山下。--《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資治通鑒·唐紀》
奔倚其下。--《聊齋誌異·狼三則》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頭(下流頭。江河下
下xia
⒈位置在低處,跟"上"相對:~部。~面的。在樓~。〈引〉
1時間、次序在後:~午。~周。~頁。~冊。
2級別低的:~級。謙詞:~情。在~。正中~懷。
3等級低,質量差:~等品。這算~策。
⒉低,跟"高"相對,由高到低:分個高~。~樓梯。~山坡。〈引〉
1投入,進入:~礦井。~油鍋。
2去,往:~鄉。~車間。~基層。
3結束,離開:~課了。已~班。
4投送,頒布:~挑戰書。~命令。
5降落:~小雨。~大雪。
6向下面的:~達文件。~放權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數城。
⒋方面,方位:兩~商議。四~觀望。
⒌讓,退:相持不~。
⒍減除,卸掉:減~。除~。~妝。卸~貨物。
⒎在名詞後。
1〈表〉在裡面:水~。頭髮~。意~如何?
2〈表〉某個時節:時~。而今眼目~。
⒏在動詞後。
1〈表〉動作的趨向、繼續:停~來。說~去。
2〈表〉關係:教導~。關懷~。哺育(之)~。
3〈表〉完成,結果:準備~資料。打~了紮實的基礎。
⒐作出:~決心。~結論。
⒑用,使用:~功夫。對症~藥。
⒒處所,範圍:鄉~。手~。
⒓動物產卵或產仔:鴨~蛋。豬~崽了。
⒔少於:不~五十人。
⒕量詞。指動作的次數:打三~。揮動幾~。
⒖[下落]
1人或物的去處、著落:有了~落。
2下降:正在~落。
⒗[下流]
1江河的下游。
2舊時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3卑鄙齷齪:~流無恥。
⒘[下場]
1人的結局(多含貶義)貪官的~場--死刑。
2演員或運動員等退場。
3舊指到考場應考。
⒙[下野]指當權的軍政要人下台。⒚[下腳]原材料經過加工或使用後剩餘的零碎部分:~腳貨。
────────────────—
下jia 1.見"下借"。
茆:鳧葵。生於水中,嫩葉可食,又名蓴菜。(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50次)
茆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026第06
同「茅」
覆之以茆。--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茆
蓴菜 [water shield]。睡蓮科。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薄采其茆。--《詩·魯頌·泮水》
[方]︰我國西北地區稱頂部渾圓、斜坡較陡的黃土陵 [loess hills]
茆 mao 同。
────────────────—
茆mǎo 1.鳧葵。生於水中,嫩葉可食,又名蓴菜。 2.藥草。女菀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女菀》。 3.姓。明代有茆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