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歐則國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姓名測試歐則國算命,歐則國名字測試,測名字歐則國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歐則國的含義。
漢字 | 繁體 | 拼音 | 五行 | 筆劃 | 姓名學解釋 |
歐 | 歐 | ōu | 土 | 15 | 一生清雅,英敏伶俐,晚年吉祥。 (吉) |
則 | 則 | zé | 金 | 9 | 精明公正,克己助人,中年成功隆昌,一生榮貴享福。 (吉) |
國 | 國 | guó | 木 | 11 | 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忌車怕水,教育界大吉,成功隆昌,官旺之字。 (吉) |
歐:通「謳」。歌唱。(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4070次)
歐字出處:[康熙字典]:頁566第18
歐
通「謳」。歌唱 [sing]
百姓歐歌。--《隸釋·三公山碑》
又如:歐歌(謳歌,歌頌)
同「驅」
或導之以德教,或歐之以法令。。--《大戴禮·禮察》
驅使;疾行 [drive out]。如:歐牛馬
通「毆」。毆打[beat up;hit]
(老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歐之。--《漢書·張良傳》
歐
通「區」 [house]。如:歐隅(房屋的角落)
通「甌」。種族名 [O natitonality]。如:歐人(古越族的一支);亦為地名。如:歐越(即甌越。古越人聚居之地)
歐羅巴洲的簡稱 [Europe]。如:歐人(歐洲人);歐美(歐洲與美洲。泛指西方國家)
歐姆的簡稱
歐(歐)ōu〈外〉歐洲,全稱"歐羅巴洲"。世界七大洲之一,東與亞洲相連。
────────────────—
歐ǒu 1."嘔"的古字。嘔吐。 2.指嘔吐聲。 3.通"毆"。捶擊。
則:準則,法則。(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9740次)
則字出處:[康熙字典]:頁137第30
則
(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則,法則)
同本義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註:「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又如:則天(以天為
則ze
⒈規則,規律,制度:准~。法~。總~。細~。
⒉榜樣,模範:以身作~。
⒊傚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麼:有~改之,無~加勉。唇亡~齒寒。
⒌卻(〈表〉轉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斷):此~岳陽樓之大觀也。
⒎做,作,常見於古小說中:~甚(做什麼)?不~聲。
⒏連詞。用於對比句或兩件事先後相承:內~百姓疾之,外~諸侯叛之。響了預備鈴,~同學們陸續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來,沛公(劉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詞,指成文的條數:寓言兩~。試題五~。新聞三~。
⒒在一、二、三等數字後,表示列舉事項: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緊張。
⒓[四則]算術中指加、減、乘、除四種方法。
────────────────—
則zhī 1.姓。
國:在現代漢語裡,國的意義很簡單,指國家,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國家正是表達這種人生觀較高層內容的最好材料,因而多用於人名,用以表現宏偉抱負。(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1870080次)
國字出處:[康熙字典]:頁218第04
國
(會意。從「囗」,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註:「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註:「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漢·賈誼《
國(國、國)guo
⒈國家:愛~。~營。建設祖~。[國家]
1它是一個或一些階級壓迫另外的階級的工具,是暴力的機器。主要由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組成。
2一個國家獨有的佔領區域。
⒉屬於本國的:~旗。~徽。~產品。
⒊地區:北~風光。
⒋京城,首都:~門。~都。
⒌〈古〉我國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齊~。秦~。
⒍[國手]原指棋藝高超,後泛指精通某種技能、屬國內第一流的人。
⒎[國是]國事,國家大計。
⒏[國際]國與國之間的或與世界各國有關的。
⒐[國際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勞動人民,為維護共同的革命利益和反對共同的階級敵人,而實行國際團結、互相支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