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起名大全 - 名字測試祝子褰,祝子褰姓名測試2025,祝子褰起名用字解釋

祝子褰名字測試,2025 姓名測試祝子褰,起名字測試祝子褰

你想瞭解自己的名字祝子褰有何涵義嗎?我們依據中華傳統姓名學理論,提供姓名測試祝子褰算命,祝子褰名字測試,測名字祝子褰預測名字與人生的關係,並且提供姓名查詢解釋,根據詞典逐字解釋名字祝子褰的含義。

請輸入您的姓名:

漢字 繁體 拼音 五行 筆劃 姓名學解釋
   祝  zhù  火  10   (
   子  zǐ  水  3  智勇雙全,清雅榮貴,中年勞,晚年隆昌,女人溫和賢淑。 (
   褰  qiān  木  16  暗淡無光,一貧如洗,中年多災,晚年吉祥,再嫁守寡之字。 (

祝字 起名用字參考

祝:古代指男巫,即祭祀時主持祝告的人,現用於表示良好的願望。(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31470次)

祝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0047,第01捲上,示部第38字 [康熙字典]:頁842第01

祝字的解釋

(會意。甲骨文字形,像一個人跪在神前拜神、開口祈禱。從示,從兒口。「兒」是古文「人」字。本義:男巫,祭祀時主持祝告的人,即廟祝)

同本義 [wizard]

祝,祭主贊詞者。--《說文》

兌為口為巫。--《易》。按,祝所以悅神也。

祝將命也。--《禮記·郊特牲》

祝,以孝告。嘏以慈告。--《禮記·禮運》

有大祝、小祝、喪祝、甸祝、詛祝。--《周禮·夏官》注

逸祝冊。--《書·洛誥》

與巫祝共分其餘錢持歸。--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楚辭·招魂》。註:「男巫曰祝」

又如:祝人(古代掌祭祀的 );巫

祝zhu

⒈〈表〉良好的願望:~願。~壽。~賀。~您成功。

⒉〈古〉斷,削去,剪斷:~發(斷髮,削髮)。

────────────────—

祝zhou 1.詛咒。 2.發誓。

────────────────—

祝chu 1.古國名。

子字 起名用字參考

子:兒,兒或女;意為有學問、有德行的人。(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403880次)

子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9715,第14卷下,子部第1字 [康熙字典]:頁277第01

子字的解釋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同本義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古文從,像發也。籀文從囟,有發、臂、脛,在幾上也。--《說文》。按,像兒在襁褓中足併也。

子,子息。--《廣韻》

居然生子。--《詩·大雅·生民》

子也者,親之後也。--《禮記·哀公問》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義》

子者,父之陰也。--《漢書·杜欽傳》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兒的胎衣

子zǐ

⒈兒,兒或女:~女。~孫。泛指人:男~。女~。

⒉稱從事某種行業的人:士~。舟~。

⒊〈古〉寫在姓氏後面〈表〉對人的尊敬:孔~。莊~。墨~。也指一個流派的人:諸~百家。

⒋〈古〉對人的敬稱(多指男子),相當於"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舊時稱師長或門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實或動物的生殖細胞:瓜~。油菜~。卵~。精~。魚~。

⒎幼嫩的:~雞。~鴨。~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圖書分類法,四部(經史~集)的第三部。

⒑從母體產生的,跟"母"相對的:~金(利息)。~音(輔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子夜]深夜。

⒔[子時]深夜11時至1時。

⒕[子虛]虛無的,不真實的,假托的:~虛烏有。

⒖[子弟]

1弟弟,子侄等:職工~弟。

2後輩,年輕人:工農~弟。

⒗子(讀輕聲)詞的後綴。加在名詞、形容詞或動詞等的詞素之後:繩~。珠~。凳~。瘦~。瘸~。出了亂~。

⒘子(讀輕聲)少數量詞的後綴:一攬~。敲幾下~門。

────────────────—

子zi 1.名詞後綴。 2.某些量詞的後綴。 3.用於動詞﹑形容詞詞素之後,構成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4.助詞。表示時態﹑動態,相當於"著"﹑"了"。 5.助詞。表示語氣。

褰字 起名用字參考

褰:暫無。(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0次)

褰字出處:[說文解字]:編號5271,第08捲上,衣部第44字 [康熙字典]:頁1122第32

褰字的解釋

褰〈名〉

(形聲。從衣,寒省聲。本義:套褲) 同本義 [leggings]

褰,褲也。--《說文》

征褰與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振養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學並序》

褰 〈動〉

撩起[衣服等] [lift up]

褰,褰衣。--《廣韻》

暑無褰裳。--《禮記·曲禮上》

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後漢書·崔駰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詩·鄭風·褰裳》

攬轡褰帷。--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願接近某些人或事,遠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散開 [spread out]

褰qiān

⒈提起衣服:~裳。

⒉套褲:~與襦(襦:短襖)。

詩詞歌賦文檔
在線說文解字
黃歷日期查詢
健康自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