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劉建、劉羨、劉恭、劉一黨一、劉衍、劉暢、劉日丙、劉長)
◆孝明八王傳,孝明皇帝有九個兒子:賈貴人生章帝;陰貴人生梁節王劉暢;其餘七王本書沒有記載母氏。
千乘哀王劉建,永平三年(60)封。
第二年死去。
年少沒有兒子,國除。
陳敬王劉羨,永平三年(60)封為廣平王。
建初三年(78),有司奏遣劉羨與巨鹿王劉恭、樂成王劉一黨一都到封地去。
肅宗一性一厚一愛一,不忍心與諸王分開,於是都留在京師。
第二年,按地圖,使諸國戶口都均等,租入每年八千萬。
劉羨博涉經書,有威嚴,與諸儒講論在白虎觀。
七年(82),皇上認為廣平在北邊,多有邊費,於是改為西平王,分汝南八縣為封地。
等到皇帝死後,遺詔改封為陳王,食淮陽郡,那年往封地去。
立三十七年死去。
兒子思王劉鈞為嗣。
彭城靖王劉恭,永平九年(66)賜號靈壽王。
十五年(72),封為巨鹿王。
建初三年(78),改封江陵王,改南郡為封地。
元和二年(85),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於是改為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封地。
肅宗死後,遺詔改封彭城王,食楚郡,同年往封地。
劉恭敦厚威重,舉動有節度,官民敬一愛一他。
永初六年(112),封劉恭之子阿奴為竹邑侯。
元初三年(116),劉恭因事對兒子劉酉甫發怒,劉酉甫自一殺。
國相趙牧把情況上告,因誣奏劉恭祠祀時出惡言,大逆不道。
有司奏請殺掉他。
劉恭上書為自己辯解。
朝廷認為他素著行義,下令考實,沒有證據,趙牧因此下獄,碰著大赦免去死罪。
劉恭立四十六年死去,兒子考王劉道嗣。
樂成靖王劉一黨一,永平九年(66)賜號重熹王,十五年(72)封樂成王。
劉一黨一很聰明,會《史書》,喜正文字。
與肅宗同年,特別親一愛一。
建初四年(79),把清河的游、觀津,勃海之東光、成平,涿郡之中水、饒陽、安平、南深澤八縣加進樂成國。
等到皇帝死去,同年到封地去。
劉一黨一急刻不遵守法度。
按舊例禁止宮人出嫁,不得到封地去。
有舊掖庭技人哀置,嫁給男子章初為妻,劉一黨一召哀置進宮和他通一奸一,章初想上書告他,劉一黨一害怕,於是秘密收買哀置的姐焦使她殺掉章初,事情發覺了,劉一黨一便縊殺太監三人,以滅口實。
又娶了舊中山簡王傅婢李羽生做小老婆。
永元七年(95),國相舉報這事。
和帝詔削去東光、梟二縣。
劉一黨一立二十五年死去,兒子哀王劉崇嗣。
下邳惠王劉衍,永平十五年(72)封。
劉衍有容貌,肅宗即位,常在左右。
建初年間,劉衍剛行冠禮,詔賜劉衍師傅以下官屬金帛等物,各有區別。
建初三年(78),將臨淮郡及九江之鍾離、當塗、東城、歷陰、全椒共十七縣加入下邳國。
帝死後,當年去封地。
劉衍後來有心病,而太子劉..有罪被廢,諸姬爭著想立子為嗣,連上書相告言。
和帝可憐她們,派彭城靖王劉恭到下邳正其嫡庶,立兒子劉成為太子。
劉衍立五十四年死去,兒子貞王劉成嗣。
梁節王劉暢,永平十五年(72)封為汝南王。
母陰貴人有一寵一於帝,劉暢尤其被一寵一愛一,國土租入比其他國封地加一倍。
肅宗即位,順著先帝的意思,賞賜恩一寵一很厚。
建初二年(77),封劉暢舅父陰棠為西陵侯。
四年(79),徙為梁王,將陳留之郾、寧陵,濟陰之薄、單父,己氏、成武等六縣加入梁國封地。
帝死後,當年去封地。
劉暢一性一聰惠,然而少年貴驕,不大遵守法度。
到封地後,多次有惡夢,從官卞忌自己說能使六丁(註:六甲申丁神),會占夢,劉暢數次使他占卜筮。
又劉暢之一乳一母王禮等,借此自言能見鬼神事,於是一道占氣,祠祭求福。
卞忌等諂媚劉暢,說神言王應當做天子。
劉暢心喜,和他們應答。
永元九年(97),豫州刺史梁相舉奏劉暢大逆不道,考問,辭不服。
有司請求召劉暢到廷尉那裡坐牢,和帝不同意。
有司又奏免除劉暢的封地,遷到九真,帝不忍心,只削去成武、單父兩縣。
劉暢慚愧害怕,上疏辭謝道:「臣天一性一狂愚,生在深宮之中,長於傅母一之手,信惑左右的話。
等到歸國,不知防禁。
從官侍史為了謀取財物,熒惑我的心。
臣暢沒有覺察,和他們互相然諾,不知自陷死罪,以至犯了罪。
內心害怕,自悔也來不及。
自以為當被殺掉,魂魄離身,分歸黃泉。
不意陛下聖德,枉法曲平,不聽有司之言,赦免了我。
戰栗連月,不敢自安。
上念有負先帝之恩,使陛下替臣收惡天下,的確使臣無氣以息,筋骨不相連。
臣暢知道寬大不可再得,自己發誓要束身約妻子,不敢再出入不講規矩,不敢再有一浪一費。
租入有剩餘,請求裁減睢陽、谷熟、虞、蒙、寧陵五縣,還剩下四縣。
臣有小妻三十七人,那些無子的願回本家。
自選擇謹數束力奴婢二百人,其餘所受虎賁、官騎和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兵一弩一、廄馬都上還本署。
臣暢以骨肉至親,亂聖化,於清流,既得生活,的確無面目以兇惡居大宮,食大國,張官屬,藏什物。
願陛下加大恩,開臣自悔之門,假臣小善之路,使天下知臣蒙恩,能去死就生,頗能自悔。
臣將公卿所奏罪惡詔書常置於前,晝夜誦讀。
臣本小人,貪見明時,不能即肘自引,望陛下哀臣,使得喘一息漏刻。
如不聽許,臣實無顏以久生,下入黃泉,無以見先帝。
這的確是臣一片至心。
臣想多還所受,恐天恩不聽許,節量所留,於臣暢已足夠了。」
皇上詔書回報道:「朕惟王至親之屬,淳淑之美,傅相不一良,不能防止邪惡,至使有司紛紛有言。
今王深思悔過,端自克責,朕很難過。
志非由王,過在那班小子。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王其安心靜意,茂率休德。
《易經》不是說過嗎:『一謙而四益。
小有言,絕吉。
』強食自一愛一。」
劉暢堅決退讓,奏章數上,終不同意。
劉暢立二十七年死去,子恭王劉堅嗣。
淮陽頃王劉日丙,永平十五年(72)封常山王。
建初四年(79),徙為淮陽王,將汝南之新安、西華加入淮陰國。
立十六年死去,未及立嗣。
濟陰悼王劉長,永平十五年(72)封。
建初四年(79),將東郡之離狐,陳留之長垣加入濟陰國。
立十三年,死在京師,無子,封地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