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新唐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新唐書

新唐書 -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

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餘里,東南屬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

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

君姓溫,本月氏人。

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

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

土沃宜禾,出善馬,兵強諸國。

人嗜酒,好歌舞於道。

王帽氈,飾金雜寶。

女子盤髻,蒙黑巾,綴金花。

生兒以石蜜啖之,置膠於掌,欲長而甘言,持寶若黏雲。

習旁行書。

善商賈,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國,利所在無不至。

以十二月為歲首,尚浮圖法,祠祅神,出機巧技。

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潑為樂。

隋時,其王屈木支娶西突厥女,遂臣突厥。

武德十年,始遣使來獻。

貞觀五年,遂請臣。

太宗曰:「朕惡取虛名,害百姓;且康臣我,緩急當同其憂。

師行萬里,寧朕志邪?」

卻不受。

俄又遣使獻師子獸,帝珍其遠,命秘書監虞世南作賦。

自是歲入貢,致金桃、銀桃,詔令植苑中。

高宗永徽時,以其地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縵為都督。

萬歲通天中,以大首領篤娑缽提為王。

死,子泥涅師師立。

死,國人立突昏為王。

開元初,貢鎖子鎧、水一精一杯、碼瓶、駝鳥一卵一及越諾、硃儒、胡旋女子。

其王烏勒伽與大食亟戰不勝,來乞師,天子不許。

久之,請封其子咄曷為曹王,默啜為米王,詔許。

烏勒伽死,遣使立咄曷,封欽化王,以其母可敦為郡夫人。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謂忸蜜者。

東北至東安,西南至畢,皆百里所。

西瀕烏滸河,治阿濫謐城,即康居小君長罽王故地。

大城四十,小堡千餘。

募勇健者為柘羯。

柘羯,猶中國言戰士也。

武德時,遣使入朝。

貞觀初,獻方物,太宗厚尉其使曰:「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

諸胡大悅。

其王訶陵迦又獻名馬,自言一姓相承二十二世雲。

是歲,東安國亦入獻,言子姓相承十世雲。

東安,或曰小一柄一,曰喝汗,在那密水之一陽一,東距何二百里許,西南至大安四百里。

治喝汗城,亦曰斤。

大城二十,小堡百。

顯慶時,以阿濫為安息州,即以其王昭武殺為刺史;旟斤為木鹿州,以其王昭武閉息為刺史。

開元十四年,其王篤薩波提遣弟阿悉爛達拂耽發黎來朝,納馬豹。

後八年,獻波斯婁二,拂菻繡氍球一,鬱金香、石蜜等,其妻可敦獻柘辟大氍球二,繡氍球一,丐賜袍帶、鎧仗及可敦褂屬裝澤。

東曹,或曰率都沙那,蘇對沙那,劫布呾那,蘇都識匿,凡四名。

居波悉山之一陰一,漢貳師城地也。

東北距俱戰提二百里,北至石,西至康,東北寧遠,皆四百里許,南至吐火羅五百里。

有野叉城,城有巨窟,嚴以關鑰,歲再祭,人向窟立,中即煙出,先觸者死。

武德中,與康同遣使入朝。

其使曰:「本國以臣為健兒,聞秦王神武,欲隸麾下。」

高祖大悅。

西曹者,隋時曹也,南接史及波覽,治瑟底痕城。

東北越於底城有得悉神祠,國人事之。

有金具器,款其左曰:「漢時天子所賜。」

武德中入朝。

天寶元年,王哥邏僕羅遣使者獻方物,詔封懷德王,即上言:「祖考以來,奉天可汗,願同唐一人受調發,佐天子征討。」

十一載,東曹王設阿忽與安王請擊黑衣大食,玄宗尉之,不聽。

中曹者,居西曹東,康之北。

王治迦底真城。

其人長大,工戰鬥。

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

去京師九千里。

東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臘,南二百里所抵俱戰提,西南五百里康也。

圓千餘里,右涯素葉河。

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

西南有藥殺水,入中國謂之真珠河,亦曰質河。

東南有大山,生瑟瑟。

俗善戰,多良馬。

隋大業初,西突厥殺其王,以特勒匐職統其國。

武德、貞觀間,數獻方物。

顯慶三年,以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攝捨提於屈昭穆都督。

開元初,封其君莫賀咄吐屯,有功,為石國王。

二十八年,又冊順義王。

明年,王伊捺吐屯屈勒上言:「今突厥已屬天可汗,惟大食為諸國患,請討之。」

天子不許。

天寶初,封王子那俱車鼻施為懷化王,賜鐵券。

久之,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劾其無蕃臣禮,請討之。

王約降,仙芝遣使者護送至開遠門,俘以獻,斬闕下,於是西域皆怨。

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邏斯城,敗仙芝軍,自是臣大食。

寶應時,遣使朝貢。

有碎葉者,出安西西北千里所,得勃達嶺,南抵上國,北突騎施南鄙也,西南直蔥嶺贏二千里。

水南流者經中國入於海,北流者經胡入於海。

北三日行度雪海,春夏常雨雪。

繇勃達嶺北行贏千里,得細葉川。

東曰熱海,地寒不凍。

西有碎葉城,天寶七載,北庭節度使王正見伐安西,毀之。

川長千里,有異姓突厥兵數萬,耕者皆擐甲,相掠為奴婢。

西屬怛邏斯城,石常分兵鎮之。

自此抵西海矣。

三月訖九月,未嘗雨,人以雪水溉田。

石東南千餘里,有怖捍者,山四環之,地膏腴,多馬羊。

西千里距堵利瑟那,東臨葉葉水,水出蔥嶺北原,色濁,西北流入大磧。

無水草,望大山,尋遺胔,知所指,五百餘里即康也。

米,或曰彌末,曰彌秣賀。

北百里距康。

其君治缽息德城,永徽時為大食所破。

顯慶三年,以其地為南謐州,授其君昭武開拙為刺史,自是朝貢不絕。

開元時,獻璧、舞筵、師子、胡旋女。

十八年,大首領末野門來朝。

天寶初,封其君為恭順王,母可敦郡夫人。

何,或曰屈霜你迦,曰貴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

城左有重樓,北繪中華古帝,東突厥、婆羅門,西波斯、拂菻等諸王,其君旦詣拜則退。

貞觀十五年,遣使者入朝。

永徽時上言:「聞唐出師西討,願輸糧於軍。」

俄以其地為貴霜州,授其君昭武婆達地刺史。

遣使者缽底失入謝。

火尋,或曰貨利習彌,曰過利,居烏滸水之一陽一。

東南六百里距戊地,西南與波斯接,西北抵突厥曷薩,乃康居小王奧鞬城故地。

其君治急多颶遮城。

諸胡惟其國有車牛,商賈乘以行諸國。

天寶十載,君稍施芬遣使者朝,獻黑鹽。

寶應時復入朝。

史,或曰佉沙,曰羯霜那,居獨莫水南康居小王蘇薤城故地。

西百五十里距那色波,北二百里屬米,南四百里吐火羅也。

有鐵門山,左右巉峭,石色如鐵,為關以限二國,以金錮闔。

城有神祠,每祭必千羊,用兵類先禱乃行。

國有城五百。

隋大業中,其君狄遮始通中國,號最強盛,築乞史城,地方數千里。

貞觀十六年,君沙瑟畢獻方物。

顯慶時,以其地為佉沙州,授君昭武失阿喝刺史。

開元十五年,君忽必多獻舞女、文豹。

後君長數死、立,然首領時時入朝。

天寶中,詔改史為來威國。

那色波,亦曰小史,蓋為史所役屬。

居吐火羅故地,東厄蔥嶺,西接波剌斯,南雪山。

循縛芻水北有呾蜜種,亦自國,東西六百里所。

又東逾四種,有鑊沙者,廣三百里,長五百里,東界骨咄,接蔥嶺有十八種。

南有揭職,稍大,幅員准千里,陵阜連屬,多菽麥,氣寒烈。

東南抵雪山六百里,道吐火羅,又逾五種至婆羅睹邏。

北逾山行六百里,得烏萇種。

東北行二百里至河波羅水,水西南流,春夏涸凍。

北歷十二種有婆羅吸摩補羅,最大種,綿地四千里,山周其外,土沃,產瑜、水一精一。

北大雪山,即東女也。

歷十九種得摩揭陀。

又東過四種,逾大河,有迦摩縷波,皆阪險,地接西南夷,其人類蠻獠。

行二月,叩蜀南邊,其東南野象群暴,故戰用象軍。

又南歷三十二種有狼揭羅者,地大數千里,其君治窣菟黎濕伐羅城。

西北即波剌斯,傳言廣萬里,王治蘇剌薩儻那城。

土溫溽,引水為田,人富饒。

出金、銀、水一精一。

多工巧,織錦、褐、氍毹。

產善馬、橐它。

人服錦氎。

賦稅,口出四銀錢,又以交易。

西北距拂菻,西南際海島,有西女種,皆女子,多珍貨,附拂菻,拂菻君長歲遣男子配焉。

俗產男不一舉。

又有臂、多、勢、羅四種,西北逾大山廣川,歷小城聚,行二千里即謝亹也。

北五百里有弗栗恃薩儻那,地橫二千里,縱千里。

其君突厥種,治護苾那城。

東北大雪山,盛夏常凍,鑿冰乃可度。

下有安呾羅縛者,地三千里;西北逾嶺四百里有闊悉多;西北三百里有活種,大二千里。

此三種皆居吐火羅故地,臣於突厥,君亦突厥種,主鐵門南諸戎,遷徙不常。

東又有七種,東南峽道險甚,無慮三百里,得俱蘭。

東北山行五百里,即護密,北識匿也。

南有商彌,地大二千里而贏,多蒲陶。

生雌黃,鑿石乃得。

東北逾山七百里,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里,南北百里,春夏雨雪。

南有缽露種,多紫金。

行五百里有朅盤陀。

東行八百里出蔥嶺,又八百里至烏鎩,環千里,出白、毚、青三種玉。

君長世臣朅盤陀。

北徑磧,曠野五百里,得疏勒。

東南五百里濟徙多水,逾大沙嶺,有斫句迦種,或曰沮渠,地千里。

東逾領八百里,即于闐也,東有媲摩川。

度磧行二百里,得尼壤城,在大澤中,地墊洳,蘆菼荒茂,行者鑿道趣城通于闐,而于闐以為東關。

又東行入大流沙,人行無跡,故往返輒迷,聚遣骸以識道。

無水草,多熱風,觸人及六畜皆迷僕。

行四百里至故都邏。

又六百里至故折摩馱那,古且末也。

又千里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自呾蜜以下,諸種相與群聚,華人皆以國名之,故未嘗與唐通,傳記雜詭,不可得而考,然其地與諸國連屬,粗序其名雲。

寧遠者,本拔汗那,或曰汗,元魏時謂破洛那。

去京師八千里。

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

有大城六,小城百。

人多壽。

其王自魏、晉相承不絕。

每元日,王及首領判二朋,朋出一人被甲鬥,眾以瓦石相之,有死者止,以卜歲善惡。

貞觀中,王契苾為西突厥瞰莫賀咄所殺,阿瑟那鼠匿奪其城。

鼠匿死,子遏波之立契苾兄子阿了參為王,治呼悶城;遏波之治渴塞城。

顯慶初,遏波之遣使朝貢,高宗厚慰諭。

三年,以渴塞城為休循州都督,授阿了參刺史,自是歲朝貢。

玄宗開元二十七年,王阿悉爛達干助平吐火仙,冊拜奉化王。

天寶三載,改其國號寧遠,帝以外家姓賜其王曰竇,又封宗室女為和義公主降之。

十三載,王忠節遣子薛裕朝,請留宿衛,習華禮,聽之,授左武衛將軍。

其事唐最謹。

大勃律,或曰布露。

直吐蕃西,與小勃律接,西鄰北天竺、烏萇。

地宜郁金。

役屬吐蕃。

萬歲通天逮開元時,三遣使者朝,故冊其君蘇弗舍利支離泥為王。

死,又冊蘇麟陀逸之嗣王。

凡再遣大首領貢方物。

小勃律去京師九千里而贏,東少南三千里距吐蕃贊普牙,東八百里屬烏萇,東南三百里大勃律,南五百里個失蜜,北五百里當護密之娑勒城。

王居孽多城,臨娑夷水。

其西山顛有大城曰迦布羅。

開元初,王沒謹忙來朝,玄宗以兒子畜之,以其地為綏遠軍。

國迫吐蕃,數為所困。

吐蕃曰:「我非謀爾國,假道攻四鎮爾。」

久之,吐蕃奪其九城,沒謹忙求救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率銳兵四千倍道往,沒謹忙因出兵,大破吐蕃,殺其眾數萬,復九城。

詔冊為小勃律王;遣大首領察卓那斯摩沒勝入謝。

沒謹忙死,子難泥立。

死,兄麻來兮立。

死,蘇失利之立,為吐蕃一陰一誘,妻以女,故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貢獻不入。

安西都護三討之無功。

天寶六載,詔副都護高仙芝伐之。

前遣將軍席元慶馳千騎見蘇失利之曰:「請假道趨大勃律。」

城中大酋五六,皆吐蕃腹心。

仙芝約元慶:「吾兵到,必走山。

出詔書召慰,賜繒采。

縛酋領待我。」

元慶如約。

蘇失利之挾妻走,不得其處。

仙芝至,斬為吐蕃者,斷娑夷橋。

是暮,吐蕃至,不能救。

仙芝約王降,遂平其國。

於是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恐,鹹歸附。

執小勃律王及妻歸京師,詔改其國號歸仁,置歸仁軍,募千人鎮之。

帝赦蘇失利之不誅,授右威衛將軍,賜紫袍、黃金帶,使宿衛。

吐火羅,或曰土豁羅,曰睹貨邏,元魏謂吐呼羅者。

居蔥嶺西,烏滸河之南,古大夏地。

與挹怛雜處。

勝兵十萬。

國土著,少女多男。

北有頗黎山,其一陽一穴一中有神馬,國人遊牧一牝一於側,生駒輒汗血。

其王號「葉護」。

武德、貞觀時再入獻。

永徽元年,獻大一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鐵,俗謂駝鳥。

顯慶中,以其阿緩城為月氏都督府,析小城為二十四州,授王阿史那都督。

後二年,遣子來朝,俄又獻碼鐙樹,高三尺。

神龍元年,王那都泥利遣弟僕羅入朝,留宿衛。

開元、天寶間數獻馬、婁、異藥、乾陀婆羅二百品、紅碧玻璃,乃冊其君骨咄祿頓達度為吐火羅葉護、挹怛王。

其後,鄰胡羯師謀引吐蕃攻吐火羅,於是葉護失裡忙伽羅丐安西兵助討,帝為出師破之。

乾元初,與西域九國發兵為天子討賊,肅宗詔隸朔方行營。

挹怛國,漢大月氏之種。

大月氏為烏孫所奪,西過大宛,擊大夏臣之。

治藍氏城。

大夏即吐火羅也。

厭噠,王姓也,後裔以姓為國,訛為挹怛,亦曰挹闐。

俗類突厥,天寶中遣使朝貢。

俱蘭,或曰俱羅一弩一,曰屈一浪一挐,與吐火羅接,環地三千里,南大雪山,北俱魯河。

出金一精一,琢石取之。

貞觀二十年,其王忽提婆遣使者來獻,書辭類浮屠語。

劫者,居蔥嶺中,西及南距賒彌,西北挹怛也。

去京師萬二千里。

氣常熱,有稻、麥、粟、豆。

畜羊馬。

俗死棄於山。

武德二年,遣使者獻寶帶、玻璃、水一精一杯。

越底延者,南三千里距天竺,西北千里至賒彌,東北五千里至瓜州,居辛頭水之北。

其法不殺人,重罪流,輕罪放。

無租稅。

俗翦發,被錦袍,貧者白氎。

自澡潔。

氣溫,多稻、米、石蜜。

謝居吐火羅西南,本曰漕矩吒,或曰漕矩,顯慶時謂訶達羅支,武後改今號。

東距罽賓,東北帆延,皆四百里。

南婆羅門,西波斯,北護時健。

其王居鶴悉那城,地七千里,亦治阿娑你城。

多郁金、瞿草。

瀵泉灌田。

國中有突厥、罽賓、吐火羅種人雜居,罽賓取其子弟持兵以御大食。

景雲初,遣使朝貢,後遂臣罽賓。

開元八年,天子冊葛達羅支頡利發誓屈爾為王。

至天寶中數朝獻。

帆延者,或曰望衍,曰梵衍那。

居斯卑莫運山之旁,西北與護時健接,東南距罽賓,西南訶達羅支,與吐火羅連境。

地寒,人一穴一處。

王治羅爛城,有大城四五。

水北流入烏滸河。

貞觀初,遣使者入朝。

顯慶三年,以羅爛城為寫鳳都督府,縛時城為悉萬州,授王垞寫鳳州都督,管內五州諸軍事,自是朝貢不絕。

石汗那,或曰斫汗那。

自縛底野南入雪山,行四百里得帆延,東臨烏滸河。

多赤豹。

開元、天寶中,一再朝獻。

識匿,或曰一屍一棄尼,曰瑟匿。

東南直京師九千里,東五百里距蔥嶺守捉所,南三百里屬護蜜,西北五百里抵俱蜜。

初治苦汗城,後散居山谷。

有大谷五,酋長自為治,謂之五識匿。

地二千里,無五穀。

人喜攻剽,劫商賈。

播蜜川四谷稍不用王號令。

俗窟室。

貞觀二十年,與似沒、役槃二國使者偕來朝。

開元十二年,授王布遮波資金吾衛大將軍。

天寶六載,王跌失伽延從討勃律戰死,擢其子都督、左武衛將軍,給祿居籓。

似沒者,北接石。

土俗與康同。

役槃,亦與康鄰。

出良馬。

俱蜜者,治山中。

在吐火羅東北,南臨黑河。

其王突厥延陀種。

貞觀十六年,遣使者入朝。

開元中,獻胡旋舞女,其王那羅延頗言為大食暴賦,天子但尉遣而已。

天寶時,王伊悉爛俟斤又獻馬。

護蜜者,或曰達摩悉鐵帝,曰鑊侃,元魏所謂缽和者,亦吐火羅故地。

東南直京師九千里而贏,橫千六百里,縱狹才四五里。

王居塞迦審城,北臨烏滸河。

地寒洹,堆阜曲折,沙石流漫。

有豆、麥,宜木果,出善馬。

人碧瞳。

顯慶時以地為鳥飛州,王沙缽羅頡利發為刺史。

地當四鎮入吐火羅道,故役屬吐蕃。

開元八年,冊其王羅旅伊陀骨咄祿多毘勒莫賀達摩薩爾為王。

十六年,與米首領米忽汗同獻方物。

明年,大酋烏鶻達干復朝。

王死,冊其從弟護真檀嗣王。

二十九年,身入朝,宴內殿,拜左金吾衛將軍,賜紫袍、金帶。

天寶初,王子頡吉匐請絕吐蕃,賜鐵券。

八載,真檀來朝,請宿衛,詔可。

授右武衛將軍,久乃遣。

又遣首領朝貢。

乾元元年,王紇設伊俱鼻施來朝,賜氏李。

個失蜜,或曰迦濕彌邏。

北距勃律五百里,環地四千里,山回繚之,它國無能攻伐。

王治撥邏勿邏布邏城,西瀕彌那悉多大河。

地宜稼。

多雪不風。

出火珠、郁金、龍種馬。

俗一毛一褐。

世傳地本龍池,龍徙水竭,故往居之。

開元初,遣使者朝。

八年,詔冊其王真陀羅秘利為王;間獻胡藥。

天木死,弟木多筆立,遣使者物理多來朝,且言:「有國以來,並臣天可汗,受調發。

國有象、馬、步三種兵,臣身與中天竺王厄吐蕃五大道,禁出入,戰輒勝。

有如天可汗兵至勃律者,雖眾二十萬,能輸糧以助。

又國有摩訶波多磨龍池,願為天可汗營祠。」

因丐王冊,鴻臚譯以聞。

詔內物理多宴中殿,賜賚優備,冊木多筆為王,自是職貢有常。

其役屬五種,亦名國。

所謂呾叉始羅者,地二千里,有都城。

東南餘七百里得僧訶補羅,地三千餘里,亦治都城。

東南山行五百里得烏剌一屍一,地二千里,有都城。

宜稼穡。

東南限山千里即個失蜜。

西南行險七百里得半笯蹉,地二千里。

又得曷邏闍補羅者,其大四千里,有都城,多山阜,人驍勇。

五種皆無君長雲。

骨咄,或曰珂咄羅。

廣長皆千里。

王治思助建城。

多良馬、赤豹。

有四大鹽山,山出烏鹽。

開元十七年,王俟斤遣子骨都施來朝。

二十一年,王頡利發獻女樂,又遣大首領多博勒達干朝貢。

天寶十一載,冊其王羅全節為葉護。

蘇毘,本西羌族,為吐蕃所並,號孫波,在諸部最大。

東與多彌接,西距鶻莽硤,戶三萬。

天寶中,王沒陵贊欲舉國內附,為吐蕃所殺。

子悉諾率首領奔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護送闕下,玄宗厚禮之。

多彌,亦西羌族,役屬吐蕃,號難磨。

濱犛牛河,土多黃金。

貞觀六年,遣使者朝貢,賜遣之。

伊吾城者,漢宜禾都尉所治。

商胡雜居,勝兵千,附鐵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末內屬,置伊吾郡。

天下亂,復臣突厥。

貞觀四年,城酋來朝。

頡利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西伊州。

師子,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

有稜伽山,多奇寶,以寶置洲上,商舶償直輒取去。

後鄰國人稍往居之。

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總章三年,遣使者來朝。

天寶初,王一屍一羅迷迦再遣使獻大珠、鈿金、寶瓔、象齒、白氎。

波斯,居達遏水西,距京師萬五千里而贏。

東與吐火羅、康接,北鄰突厥可薩部,西南皆瀕海,西北贏四千里,拂菻也。

人數十萬,其先波斯匿王,大月氏別裔,王因以姓,又為國號。

治二城,有大城十餘。

俗尊右下左,祠天地日月水火。

祠夕,以麝一揉一蘇,澤耏顏鼻耳。

西域諸胡受其法,以祠祅。

拜必交股。

俗徒跣,丈夫祝發,衣不剖襟,青白為巾帔,緣以錦。

婦辮發著後。

戰乘象,一象士百人,負則盡殺。

斷罪不為文書,決於廷。

叛者鐵灼其舌,瘡白為直,黑為曲。

刑有髡、鉗、刖、劓,小罪耏,或系木於頸,以時月而置。

劫盜囚終老,偷者輸銀錢。

凡死,棄於山,服閱月除。

氣常歊熱,地夷漫,知耕種畜牧。

有鷲鳥,能啖羊。

多善犬、婁、大驢。

產珊瑚,高不三尺。

隋末,西突厥葉護可汗討殘其國,殺王庫薩和,其子施利立,葉護使部帥監統。

施利死,遂不肯臣。

立庫薩和女為王,突厥又殺之。

施利之子單羯方奔拂菻,國人迎立之,是為伊怛支。

死,兄子伊嗣俟立。

貞觀十二年,遣使者沒似半朝貢。

又獻活褥蛇,狀類鼠,色正青,長九寸,能捕一穴一鼠。

伊嗣俟不君,為大酋所逐,奔吐火羅,半道,大食擊殺之。

子卑路斯入吐火羅以免。

遣使者告難,高宗以遠不可師,謝遣。

會大食解而去,吐火羅以兵納之。

龍朔初,又訴為大食所侵,是時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以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為都督。

俄為大食所滅。

雖不能國,鹹亨中猶入朝,授右武衛將軍,死。

始,其子泥涅師為質,調露元年,詔裴行儉將兵護還,將復王其國。

以道遠,至安西碎葉,行儉還。

泥涅師因客吐火羅二十年,部落益離散。

景龍初,復來朝,授左威衛將軍。

病死,西部獨存。

開元、天寶間,遣使者十輩獻碼一床一、火一毛一繡舞筵。

乾元初,從大食襲廣州,焚倉庫廬舍,浮海走。

大歷時復來獻。

又有陀拔斯單者,或曰陀拔薩憚。

其國三面阻山,北瀕小海。

居婆裡城,世為波斯東大將。

波斯滅,不肯臣大食。

天寶五載,王忽魯汗遣使入朝,封為歸信王。

後八年,遣子自會羅來朝,拜右武衛員外中郎將,賜紫袍、金魚,留宿衛。

為黑衣大食所滅。

貞觀後,遠小一柄一君遣使者來朝獻,有司未嘗參考本末者,今附之左方。

曰火辭彌,與波斯接。

貞觀十八年,與摩羅游使者偕朝。

二十一年,有健達王獻佛土菜,一莖一五葉,赤華紫須。

龍朔元年,多福王難婆修強宜說遣使者來朝。

總章元年,有末陀提王,開元五年,有習阿薩般王安殺,並遣使者朝貢。

七年,訶毘施王捺塞因吐火羅大酋羅摩獻師子、五色鸚鵡。

天寶時來朝者,曰俱爛那,曰捨摩,曰威遠,曰蘇吉利發屋蘭,曰蘇利悉單,曰建城,曰新城,曰俱位,凡八國。

俱位,或曰商彌。

治阿賒師多城,在大雪山、勃律河北。

地寒,有五穀、蒲陶、若榴,冬窟室。

國人常助小勃律為中國候。

新城之國,在石東北贏百里。

有一弩一室羯城,亦曰新城,曰小石國城,後為葛邏祿所並。

拂菻,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曰海西國。

去京師四萬里,在苫西,北直突厥可薩部,西瀕海,有遲散城,東南接波斯。

地方萬里,城四百,勝兵百萬。

十里一亭,三亭一置。

臣役小一柄一數十,以名通者曰澤散,曰驢分。

澤散直東北,不得其道裡。

東度海二千里至驢分國。

重石為都城,廣八十里,東門高二十丈,扣以黃金。

王宮有三襲門,皆飾異寶。

中門中有金巨稱一,作金人立,其端屬十二丸,率時改一丸落。

以瑟瑟為殿柱,水一精一、琉璃為梲,香木樑,黃金為地,象牙闔。

有貴臣十二共治國。

王出,一人挈囊以從,有訟書投囊中,還省枉直。

國有大災異,輒廢王更立賢者。

王冠如鳥翼,綴珠。

衣錦繡,前無襟。

坐金榻,側有鳥如鵝,綠一毛一,上食有毒輒鳴。

無陶瓦,屑白石塈屋,堅潤如玉。

盛暑引水上,流氣為風。

男子翦發、衣繡,右袒而帔,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建旌旗,擊鼓。

婦人錦巾。

家訾億萬者為上官。

俗喜酒,嗜干餅。

多幻人,能發火於顏,手為江湖,口幡眊舉,足墮珠玉。

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

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木難、孔翠、虎魄。

織水羊一毛一為布,曰海西布。

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

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赤,枝格交錯,高三四尺。

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失時不敢即腐。

西海有市,貿易不相見,置直物旁,名鬼市。

有獸名勍,大如狗,獷惡而力。

北邑有羊,生土中,臍屬地,割必死,俗介馬而走,擊鼓以驚之,羔臍絕,即逐水草,不能群。

貞觀十七年,王波多力遣使獻赤玻璃、綠金一精一,下詔答賚。

大食稍強,遣大將軍摩拽伐之,拂菻約和,遂臣屬。

乾封至大足,再朝獻。

開元七年,因吐火羅大酋獻師子、羚羊。

自拂菻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國曰磨鄰,曰老勃薩。

其人黑而一性一悍。

地瘴癘,無草木五穀,飼馬以槁魚,人食鶻莽。

鶻莽,波斯棗也。

不恥烝報,於夷狄最甚,號曰「尋」。

其君臣七日一休,不出納交易,飲以窮夜。

大食,本波斯地。

男子鼻高,黑而髯。

女子白皙,出輒鄣面。

日五拜天神。

銀帶,佩銀刀,不飲酒舉樂。

有禮堂容數百人,率七日,王高坐為下說曰:「死敵者生天上,殺敵受福。」

故俗勇於鬥。

土饒礫不可耕,獵而食肉。

刻石蜜為廬如輿狀,歲獻貴人。

蒲陶大者如雞一卵一。

有千里馬,傳為龍種。

隋大業中,有波斯國人牧於俱紛摩地那山,有獸言曰:「山西三一穴一,有利兵,黑石而白文,得之者王。」

走視,如言。

石文言當反,乃詭眾裒亡命於恆曷水,劫商旅,保西鄙自王,移黑石寶之。

國人往討之,皆大敗還,於是遂強。

滅波斯,破拂菻,始有粟麥倉庾。

南侵婆羅門,並諸國,勝兵至四十萬。

康、石皆往臣之。

其地廣萬里,東距突騎施。

西南屬海。

海中有撥拔力種,無所附屬。

不生五穀,食肉,刺牛血和一乳一飲之。

俗無衣服,以羊皮自蔽。

婦人明皙而麗。

多象牙及阿末香,波斯賈人欲往市,必數千人納氎鑱血誓,乃交易。

兵多牙角,而有弓、矢、鎧、槊,士至二十萬,數為大食所破略。

永徽二年,大食王豃密莫末始遣使者朝貢,自言王大食氏,有國三十四年,傳二世。

開元初,復遣使獻馬、鈿帶,謁見不拜,有司將劾之。

中書令張說謂殊俗慕義,不可置於罪。

玄宗赦之。

使者又來,辭曰:「國人止拜天,見王無拜也。」

有司切責,乃拜。

十四年,遣使蘇黎滿獻方物,拜果毅,賜緋袍、帶。

或曰大食族中有孤列種,世酋長,號白衣大食。

種有二姓,一曰盆尼末換,二曰奚深。

有摩訶末者,勇而智,眾立為王。

闢地三千里,克夏臘城。

傳十四世,至末換,殺兄伊疾自王,下怨其忍。

有呼羅珊木鹿人並波悉林將討之,徇眾曰:「助我者,皆黑衣。」

俄而眾數萬,即殺末換,求奚深種孫阿蒲羅拔為王,更號黑衣大食。

蒲羅死,弟阿蒲恭拂立。

至德初,遣使者朝貢。

代宗取其兵平兩京。

阿蒲恭拂死,子迷地立。

死,弟訶論立。

貞元時,與吐蕃相攻,吐蕃歲西師,故鮮盜邊。

十四年,遣使者含嵯、烏雞、沙北三人朝,皆拜中郎將,賚遣之。

傳言其國西南二千里山谷間,有木生花如人首,與語輒笑,則落。

東有末祿,小一柄一也。

治城郭,多木姓,以五月為歲首,以畫缸相獻。

有尋支瓜,大者十人食乃盡。

蔬有顆蔥、葛藍、軍達、茇薤。

大食之西有苫者,亦自國。

北距突厥可薩部,地數千里。

有五節度,勝兵萬人。

土多禾。

有大川,東流入亞俱羅。

商賈往來相望雲。

自大食西十五日行,得都盤,西距羅利支十五日行;南即大食,二十五日行;北勃達,一月行。

勃達之東距大食二月行;西抵岐蘭二十日行;南都盤,北大食,皆一月行。

岐蘭之東南二十日行,得阿沒,或曰阿昧;東南距陀拔斯十五日行;南沙蘭,一月行;北距海二日行。

居你訶溫多城,宜馬羊,俗柔寬,故大食常遊牧於此。

沙蘭東距羅利支,北恆滿,皆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二十五日行。

羅利支東距都盤,北陀拔斯,皆十五日行;西沙蘭,二十日行;南大食,二十五日行。

怛滿,或曰怛沒,東陀拔斯,南大食,皆一月行;北岐蘭,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一月行。

居烏滸河北平川中。

獸多師子。

西北與史接,以鐵關為限。

天寶六載,都盤等六國皆遣使者入朝,乃封都盤王謀思健摩訶延曰順化王,勃達王摩俱澀斯曰守義王,阿沒王俱那胡設曰恭信王,沙蘭王卑路斯威曰順禮王,羅利支王伊思俱習曰義寧王,怛滿王謝沒曰奉順王。

贊曰:西方之戎,古未嘗通中國,至漢始載烏孫諸國。

後以名字見者浸多。

唐興,以次脩貢,蓋百餘,皆冒萬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國有報贈、冊吊、程糧、傳驛之費,東至高麗,南至真臘,西至波斯、吐蕃、堅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謂之「八蕃」,其外謂之「絕域」,視地遠近而給費。

開元盛時,稅西域商胡以供四鎮,出北道者納賦輪台。

地廣則費倍,此盛王之鑒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唐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