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虛則一性一現,不息心而求見一性一,《菜根譚》心虛見性 意淨明心

菜根譚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菜根譚

菜根譚 - 心虛見性 意淨明心

菜根譚

心虛見性 意淨明心

心虛則一性一現,不息心而求見一性一,如撥波覓月;意淨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素鏡增塵。

心虛:指心中沒有雜念。

一性一:與生俱來的氣質,《中庸》中有「天命之謂一性一」。

只有在內心了無一絲雜念,人的善良本一性一才會出現,心神不寧而想要發現本一性一,那就像撥一開水來找水中月亮一般,越撥越是找不到;只有在意念清純時心中才會清明,假如不剷除煩惱就像在落滿灰塵的鏡子前面想照出自己的樣子,根本照不清的。

「心虛一性一現,意淨心清」。

這是得「道」者的意境,《莊子·大宗師》中記敘的那位女偊的自述,便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南伯子葵向女偊問道:「你的歲數已經很大,可是你的容顏卻像孩童,這是什麼緣故呢?」

女偊回答:「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習嗎?」

女偊回答說:「不!怎麼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學習『道』的人。

卜梁倚有聖人明敏的才氣卻沒有聖人虛淡的心境,我有聖人虛淡的心境來教誨他,恐怕他果真能成為聖哩!然而卻不是這樣,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具有聖人才氣的人,應是很容易的,我還是持守著並告訴他,三天之後便能遺忘天下;既已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後能遺忘天下;既已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後能遺忘萬物;既已遺忘存在的生命,而後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徹;能夠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徹,而後心境便感受那絕無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後就能夠超越古今的時限,既已能夠超越古今的時限,而後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

摒除了生也就沒有死。

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死。

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也無不有所迎;無不有所毀,也無不有所成,這就叫『攖寧』。

攖寧,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紛擾,而後保持心境的寧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菜根譚》蒙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心虛則一性一現,不息心而求見一性一,《菜根譚》心虛見性 意淨明心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