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質的概念(一)體質的含義體質,又《中醫基礎理論》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

中醫基礎理論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 - 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

中醫基礎理論

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

一、體質的概念

(一)體質的含義

體質,又稱稟賦、稟質、氣稟、形質、氣質等,即人十體的質量。

體質是人十體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十性十。

換句話說,體質是稟受於先天,受後天影響,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十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徵。

這一定義,首先強調了人十體體質的形成是基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兩個基本方面的。

其次,也反映了中醫學關於機體內外環境相統一的整體觀念,說明了人十體體質在後天生長、發育過程中是與外界環境相適應而形成的。

第三,它充分體現出中醫學形神合一的體質觀。

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徵,是中醫學的生命觀。

形,即形體;神,即生命機能。

神生於形,形主宰於神,神依附於形,神明則形安。

形神合一又稱形與神俱,就是指形與神是人十體不可分離的統一整體。

形體健壯則十精十神旺盛,生命活動正常;形體衰弱則十精十神衰弱,生命活動異常;形體衰亡,生命便告終結。

所以說,「形神俱備,乃為全體」(《類經·髒象類》)。

基於形神合一的生命觀,中醫學認為,人十體的體質既包括身十體要素,又包括心理要素,並且二者高度統一。

一定的形態結構必然產生、表現出其特有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徵,後者是以前者為基礎的;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徵是正常形態結構的反映,並保證其相對穩定。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在體質的固有特徵中綜合十體現出來。

體質的固有特十性十或特徵表現為機能、代謝以及對外界刺激反應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十性十,對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十性十,以及疾病傳變轉歸中的某種傾向十性十。

人的體質特點或隱或現地體現於健康和疾病過程中。

先天稟賦是人十體體質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體質的發展與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後天因素的影響。

(二)體質與素質、氣質、十性十格

素質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運動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礎。

身十體素質是指人十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人十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人十體機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力量、速度、耐久力、靈敏十性十、柔韌十性十、協調十性十和平衡十性十等能力統稱為身十體素質。

在體質學中,身十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人的體質好壞的主要方面之一,它與人的體型、體格、機能、神經和心理等均有密切關係。

所謂運動能力,是指人十體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大腦皮質主導下的不同肌肉(即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的協調十性十:一般來說,運動能力強的人身十體素質也好;反之,身十體素質好的人,運動能力也比較容易提高。

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氣質,在現代心理學中為人的心理特徵之一,是個體心理特徵的總稱,主要表現為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外在表現的隱顯和動作的靈敏遲鈍等方面的心理特徵,即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和靈活十性十方面典型的穩定的人格心理特徵,是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徵。

所謂心理活動的動力是指心理過程的速度(如知覺的快慢、思維的靈活程度)、強度(如情緒體驗的強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穩定十性十(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指向十性十(如內傾、外傾)等。

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與遺傳有關,是在人的生理素質基礎上,通過生活實踐,在後天影響下所形成的。

氣質只能使人的個十性十具有一定的個十性十企圖,而不能決定其個十性十特徵的內容。

中醫學中的「氣質」,源於中國傳統哲學的氣一元論。

「人由氣生,形以氣充」,「人生氣稟不齊」,所以人的品行、道德也各不相同。

氣質,又稱為氣稟、氣十性十、稟十性十等。

氣與心、十性十相關。

所以,中醫學所說的氣質,是指個體出生後,隨著身十體的發育、生理的成熟發展起來的人格心理特徵,包括十性十格、態度、智慧等,其含義比現代心理學中的「氣質」,廣而且深。

現代心理學中的「氣質」,實際上相當於我們通常所說的「脾氣」、「秉十性十」。

人的個十性十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十性十格等。

十性十格是一個人在現實中十習十慣化了的穩定態度和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十性十心理特徵,如驕傲、謙虛、勤勞、懶惰、勇敢、怯懦等,是個十性十心理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質和十性十格都具有其相應的生理學基礎。

體質與氣質、十性十格分別是生理與心理兩方面不同的概念;如同物質與運動、物質與十精十神的關係一樣,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

中醫學總是從體質與氣質的關係中,去探討體質或氣質問題,將體質與氣質一併討論。

因此,中醫體質學所說的體質和氣質,與西方體質學和心理學所說的體質和氣質,其含義不盡相同,這也正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反映。

(三)體質與形態、體格、體型

人十體形態是人十體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

在體質研究中,人十體形態主要是指涉及人十體測量和觀察的內容,包括人十體各部大小、人十體重量、十性十征、骨骼、體形及體姿等。

人十體形態與人十體的體質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人十體的形態結構是人十體心理、生理功能及一切行為的基礎。

換句話說,人十體的形態結構是體質的基礎。

體格是指反映人十體生長發育水平、營養狀況和鍛煉程度的狀態。

一般通過觀察和測量身十體各部分的大小、形狀勻稱程度以及身長、體重、胸圍、肩寬、骨十盆寬度、皮膚和皮下軟組織等情況來判斷,為反映體質的標誌之一。

體型是指身十體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態特徵,又稱身十體類型,為衡量人的體格和身十體大小的重要指標。

體型與人的心理因素和健康狀況等有一定的聯繫。

體姿,又名體態,是指人十體各部在空間的位置,它反映身十體各部組織器官的隸屬關係,也是衡量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

二、體質的標誌

(一)體質的標誌

「體質」所包含的內容,或者說,當需要評價一個人的體質水平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起來考慮:

1.身十體的發育水平,包括體格、體型、營養狀況和身十體成分等方面;

2.身十體的功能水平,包括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等;

3.身十體的素質及運動能力水乎,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十性十、協調十性十,還有走、跑、跳、投、攀越等身十體的基本活動能力;

4.心理的發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為、感知覺、個十性十、十性十格、意志等方面;

5.適應能力,包括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各種生活緊張事件的適應能力,對疾病和其他損害健康的因素的抵抗和調控能力等。

理想體質,是指人十體具有的良好質量,它是在充分發揮遺傳潛力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積極培育,使人十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智力以及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相對良好的狀態。

理想體質具有明顯的人群與個體差異(例如種族、地域、十性十別、年齡、職業等)。

理想體質的主要標誌是:

1.身十體健康,機體內部的結構和功能完整而協調;

2.發育良好,體格健壯,體型勻稱,體姿正確;

3.心血管、呼吸與運動系統具有良好的功能;

4.有較強的運動與勞動等身十體活動能力;

5.心理發育健全,情緒樂觀,意志堅強,有較強的抗干擾、抗不十良刺激的能力;

6.對自然、社會和十精十神心理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健康的具體標誌

「十陰十平十陽十秘,十精十神乃治,十陰十陽十離決,十精十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

形為十陰十,神為十陽十。

機體內部及其與外部環境的十陰十陽十平衡,形與神的相對平衡是健康的標誌。

要保持強健的體魄,必須使形神統一。

因此,中醫學常常將理想體質的標誌融於健康的標誌之中。

健康的具體標誌如下,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

1.生理健康的標誌:形體壯實,眼睛有神,面色紅十潤,呼吸微徐,牙齒緊固,腰腿靈便,聲音洪亮,鬚髮潤澤,雙耳聰敏,脈象緩勻,二便正常。

2,心理健康標誌:十精十神旺盛,七情和調,記憶良好。

這是中醫學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生命觀、健康觀的具體體現。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提出了衡量人十體健康的具體標誌:

1.十精十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而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

5.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體重適當,體型勻稱,頭、臂、十臀十比例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齒齦顏色正常,無出十血;

9.頭髮光澤,無屑;

10.肌肉、皮膚有彈十性十,走路輕鬆。

這種健康標誌反映了醫學模十式從生物醫學模十式向生物一心理—社會醫學模十式的轉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醫基礎理論》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一、體質的概念(一)體質的含義體質,又《中醫基礎理論》六 體質·1 體質的基本概念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