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古文觀止》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 - 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

〔宋〕蘇軾

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

軾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敢復齒縉紳。

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一交一 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

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

又曰:「辭達而已矣。」

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

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

此正所謂彫蟲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類也。

而獨悔於賦,何哉?終身雕篆,而獨變其音節,便謂之經,可乎?屈原作《離騷經》,蓋《風》、《雅》之再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可以其似賦而謂之彫蟲乎?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矣;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相如同科。

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因論文偶及之耳。

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一精一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紛紛多言,豈能有益於左右,愧悚不已。

所須惠力法雨堂字,軾本不善作大字,強作終不佳,又舟中局迫難寫,未能如教。

然軾方過臨一江一 ,當往游焉。

或僧有所欲記錄,當為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

今日至峽山寺,少留即去。

愈遠,惟萬萬以時自愛。

——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最近我倆分別之後,多次承你來信問候,詳知你日常起居安好,十分欣慰。

我稟性剛直簡慢,學問迂闊,才質駑鈍,因事連年被摘,不敢再自居於士大夫行列。

自從回到海北,見到舊日親友,也已經漠然如同隔代之人,何況與您平素沒有交往,還敢與您訂一交一 嗎?您數次屈尊光臨,立談之間一見如故,使我萬分欣幸,意想不到,無法用言辭來形容。

您給我看的書啟、詩賦、雜文,我已讀了多遍。

大作猶如行雲流水,原本無一定的形式,飄蕩流動,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態,舒捲自如。

孔子說:「說話不講究文采,流傳就不會廣遠。」

又說:「言辭只求能表達意思就行了。」

言辭僅要求能達意,好像是不講究文采,這是很不對的。

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處,真像拴風捉影那樣難。

心中能把事物徹底弄清楚的,大概在千萬人中也找不到一個,而何況是要用口說和手寫把事物表達清楚呢?表達清楚的,這就叫「辭達」。

言辭要做到能夠達意,那麼文采就運用不盡了。

揚雄喜歡用艱深的辭藻來文飾淺顯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捷了當地說出來,就人人都能明白了。

這種寫作方法正是揚雄自己所批評的「彫蟲篆刻」那一套。

他的《太玄》、《法言》都屬於這一類。

而他偏偏只對作賦追悔,這是為什麼呢?終身經營彫蟲小技,而寫作《太玄》、《法言》時僅僅變有韻之文為無韻之文,便稱之為經,這可以嗎?屈原作的《離騷》,是《風》、《雅》傳統的再發展,即使與日月爭輝也不遜色。

難道我們可以因為它像賦而稱之為彫蟲小技嗎?如果賈誼趕上了作孔子的學生,那麼他的學行已經足以「入室」了。

而揚雄卻因他作過辭賦而貶低他,以至與司馬相如等同。

像這樣淺陋的見解,在揚雄身上是很多的。

這些話可以同明白人說,不能同一般人講,我因為議論文章,所以偶然談到。

歐陽修先生說:「文章象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價,不是憑誰的一句話就能論定價格的貴賤。」

我囉哩囉索講了一大堆,對您未必有什麼好處吧,真是慚愧惶恐不已。

您索要惠力寺法雨堂的題字,我本來不善於書寫大字,勉強寫來終究不好,又加上船上地方狹窄難以書寫,所以未能遵命寫好。

但是我將路過臨一江一 ,理當前去遊覽。

或者寺僧要我寫一點什麼,我會寫上幾句留在寺院內,以安慰您的鄉土之思。

今天到達峽山寺,稍作逗留後就離開。

相距越來越遠,希望你千萬隨時珍重。

(丁如明)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古文觀止》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宋〕蘇軾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古文觀止》答謝民師書·原文·譯文·翻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