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川形勢闊復長《劉公案》第五回 救連登劉墉闖府 抄和府大報冤仇

劉公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劉公案

劉公案 - 第五回 救連登劉墉闖府 抄和府大報冤仇

劉公案

第五回 救連登劉墉闖府 抄和府大報冤仇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川形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話表吏部天官劉墉見和珅相問,遂說道:「今日閒暇無事,我那府是一窮府,今日來在貴府,令我的書僮過府看景致,開開眼。」

回頭向劉安說:「你言咱府無景致,何不在這裡前後瞻瞻仰仰?」

和珅說:「前後皆可遊歷,獨有花園不可去,那是乾隆老佛爺賞賜十公主我兒媳遊玩之地,若觸了十公主,擔待不起。」

劉墉說:「無妨,我父劉統勳是三朝元老,聖上賜下三口銅鍘、兩口寶劍,先斬後奏。

作官傲上,生我兄弟三人,我長兄、次兄皆在鍘下廢命,又要鍘我劉墉。

老太后聞知,宣召我入養皇宮,收我為御兒干殿下,我與乾隆皇帝是皇兄、御弟相稱。

一日,我與乾隆皇兄下棋,正下得難分難解之際,忽然兩名宮女引領十公主上了偏殿。

乾隆皇兄最愛十公主,抱在懷中,十公主把棋子撥落了一個,皇兄將棋輸了。

皇兄一怒,把十公主放於地,十公主啼哭不已。

我就將公主抱在懷是,哭乃止。

故而公主焉能避我?」

和珅聞言,低頭不語。

劉安趁此時溜出去,前前後後瞧了一遍。

忽聞花園內啼哭不止。

順著聲音望裡一看,花亭柱上綁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孩童,便急忙跑回大廳,打了一個千,口尊:「大人,適才一奴一才花園逛景,見花亭綁一孩童。」

劉墉聞言,吃驚不小,遂向和腳說道:「你做事太魯莽,他是主子的螟蛉子,若不信,現有諭旨。」

和珅接過看了一遍,只嚇得面目失色,忙打躬,口尊:「老師救我,是我一時不明。」

劉墉說:「你既做錯,須得你去解綁賠罪才是。」

和珅只得相從。

師生二人一同到了花園,和珅親解其繩,口呼:「千歲,未有諭旨為憑,是臣不明。」

遂陪著張連登來至前邊大廳,張連登上面歸座。

師生在下面行了禮,亦落了座。

和珅向家丁一使眼色,吩咐:「看酒筵伺候。」

家丁心中已明白,將轉心壺拿來。

這壺乃是外國進來之物,他就扣留存府。

何謂轉心壺呢?壺中有一隔斷,一邊盛淨酒,一邊盛毒一藥酒。

將壺機關正轉三轉,是狀元紅酒;奉千歲一杯,又奉與劉墉一杯。

張連登一慌神,衣袖將酒杯帶落在地,只見酒見木板,一片火光。

和珅吩咐從人:「將斟酒家丁拿下!」從人跪稟:「已逃出府去了。」

劉墉一旁聞言,微微冷笑說:「請千歲入朝。」

和珅知機關已洩,口尊:「千歲是坐轎,是乘馬?」

連登說:「乘馬。」

和珅腳命從人備了一匹烈性生馬,居心要跌死張連登。

劉墉見此馬「灰灰」亂叫,鬃尾亂扎,遂令潘儉、張成勒著馬嚼環,慢慢隨行。

劉墉乘轎。

不移時,已至午門離馬下轎。

朝中早已知曉,百官接迎進了朝房。

劉墉命傳宮太監去奏明國母知曉。

不移時,傳宮太監出官,宣:「國母有懿旨,宣召小千歲入宮朝見。」

立刻傳宮太監引領張連登入了昭陽正院,見了國母,行了三拜九叩首之禮,然後又行家禮。

國母一見,心中喜悅,曰:「好一個俊俏伶俐有福的阿哥!」遂命內監領去沐浴更衣。

內監遵命,將張連登領沐浴宮,沐完了浴,在更亭更換衣服,重進昭陽正宮。

連登重新給國母請了安。

國母喜曰:「聖主在通州未回,哀家暫且賜你龍泉寶劍隨身。」

張連登叩頭謝恩,退出宮。

進了朝房,劉墉站起施禮,歸座。

見張連登身挎傳國之寶,一驚:「這十二三歲的孩子,為何賜他龍泉寶劍呢?」

劉墉正然納悶,猛見十七王一爺 、勉三王一爺 走進朝房,瞧見張連登,遂問道:「此子是何人?」

劉墉站起施禮,口呼:「二位賢王請坐講話。」

叔侄二人落了座。

劉吏部遂問道:「二位王一爺 出京赴通州,前去暗中保護爺駕,怎麼還不知曉此事呢?」

十七王一爺 並勉三王一爺 見問,一齊說:「我叔侄在通州一帶,並未見著聖上。

我叔侄疑聖上轉回京都,故而回朝相問。

聖上回朝來否?若未回朝,我叔侄二人再出京赴通州走一趟,非尋著聖上,我叔侄二人是不回朝的。」

劉吏部聞言一笑,口呼:「二位王一爺 ,大約不認識這小千歲。

他原是聖上通州認來的御兒干殿下,他名喚張連登,在通州壩開店。

聖主投宿在他店內,因此認為御兒干殿下,刷了一道上諭,命他進京向和珅討銀三千兩。

不料失脫上諭,他被和珅綁在花園,要置他於死地。

這上諭被我所得,急趕至提督府,救了小千歲不死。

和珅用毒一藥酒,險些連我的命也不保。

我將小千歲領進朝,入宮朝見國母。

國母大喜,賜劍出宮。

現在聖主還在張家店內。

王一爺 速調神機營、虎神營一同出京,通州迎接聖駕才是。」

二位王一爺 聞言,遂下札諭,調兩營上通州迎接聖駕。

立刻,文武百官、王公大臣、貝子、貝勒聞知此音信,都同二位王一爺 並小千歲及劉吏部,帶領兵馬,赴通州接駕。

出了京城,天色已晚,不分晝夜,逕奔通州。

及至通州,東方發白,天光大亮。

張連登在前導引,來至店外,口尊:「皇叔、皇兄並眾位大人停步,人馬駐紮街外。

我先進店見主子,眾位聽宣。」

眾人應允。

張連登參了聖駕,嘉慶皇爺問道:「吾兒去之速,來何遲呢?」

張連登將被害遇救之事奏了一遍,說:「現有王公大臣在店外候旨。」

皇爺宣王公大臣進見。

連登忙領旨,出店曰:「聖上宣召王公大臣進見。」

眾王公大臣聞宣進店,朝參已畢,侍立左右。

皇爺閃龍目一觀,見來者乃是十七王、勉三王,文是劉墉,武是石英,遂刷了一道上諭:朕出京私訪天順當,劉萬山勢惡霸道,苦害黎民百姓;增盛館白士祿兇惡;李鳳替還飯帳。

善以恩報,惡以重懲。

著石英查抄天順當,捕獲鎖拿劉萬山並白士祿速判。

皇兒張連登歸宗趙長清,搬母入京。

欽此。

石英領旨,帶兵圍了天順當,抄了典當,捉住劉萬山,又將增盛館白士祿、李鳳帶至張家店,命劉墉訊判發落。

劉墉領旨,在月台下設立公案,在州衙要來刑具並三班人役。

劉吏部吩咐:「帶白士祿、李鳳。」

二人跪在公案前。

劉墉說:「好一個大膽白士祿!你知驚駕之罪嗎?」

白士祿叩頭如雞啄米一般,口呼:「大人超生小人蟻命。」

劉墉微然冷笑說:「該死的一奴一才,既願超生判罰,你將增盛館讓李鳳開三年。」

白士祿說:「情願讓他三年。」

「下去。

你二人具結完案。」

二人叩頭退下,具了結。

又吩咐:「帶劉萬山!」下面答應一聲:「是。」

從外邊以鎖鏈拉進,把劉萬山一摔,跌倒在地。

劉墉一見,沖沖大怒,喝道:「好一個萬惡的一奴一才!倚仗和珅,在此通州苦害黎民,私立錢爐,該當何罪?與我拉下去重打八十大板!」立刻,衙役們將劉萬山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遂判道:「劉萬山依勢苦害黎民,發往雲貴邊煙瘴之地充軍,不赦。」

判畢退堂復旨。

皇爺降旨回京。

趙長清攜母一同還京。

人馬護擁聖駕,逕奔北京。

所有在朝文武滿漢大臣,迎接聖駕於十里之外。

皇爺進京,走端門入朝,升偏殿,加封趙長清平郡王。

因劉墉乃是干國忠良,功績甚多,加升五級,賞俸一年。

只見傳宮太監跪奏:「乾隆老佛爺駕崩乾清官。」

皇爺聞奏,入乾清官舉哀,已畢,降旨:「宣吏部尚書劉墉入宮見朕。」

劉吏部隨旨入宮,參靈已畢,復參聖主。

皇爺降旨;命劉墉拘拿和珅,抄查家產,家眷官賣。」

劉墉領旨出宮,帶領鑾儀衛軍,逕赴提督府,直入大庭宣旨。

和珅跪聽讀詔。

宣讀已畢,將家產抄沒,帶領和珅見駕。

皇爺降旨曰:高宗皇帝駕崩乾清官,和珅曾言隨駕殉葬,今賞恩賜帛。

恩賞十公主及駙馬免罪。

和珅謝恩回府,遂將白綾拴訖,自縊而亡。

至此已完《雙龍全傳》。

有四句俚語云:勸君莫做逆天事,天理循環天不容。

做好事的終須好,行惡之人難善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劉公案》公案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川形勢闊復長《劉公案》第五回 救連登劉墉闖府 抄和府大報冤仇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