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
卻說常遇春、廖永忠二將,率水陸兵攻下池州,擒殺天完將洪元帥等,當即遣人告捷。
元璋問明來人,便令傳諭常、廖二將,說是:「天完將士,多不足慮,惟他部下有陳友諒,方在猖獗,不可不防!」言畢,即命來人馳回。
小子前演元史,曾將天完僭國的詳情,及陳友諒出身,一一表白,獨此書未曾敘過,不得不約略說明。
天完兩字,便是第一回中,所說羅田人徐壽輝的國號。
友諒乃漁家子,起自淝一陽一,往攻壽輝,壽輝闇弱,為部帥倪文俊所制,友諒即諂奉文俊,願受指揮。
文俊謀殺壽輝,未克而去,友諒尚佯與委蛇,從至黃州,暗中恰嗾使文俊部眾,說他背主不祥,宜為壽輝除害。
部眾信為真言,倉猝起變,擊死文俊。
當下並有文俊部眾,自稱平章政事,不過通信壽輝,一陽一為報告,壽輝制不住文俊,哪裡制得住友諒?數語了了。
自是友諒順江東下,破安慶,陷龍興、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撫州。
尋又取建昌、贛汀、信衢等地,直搗池州。
池州被陷,遂與太平為鄰。
元璋乃遣常、廖諸將,攻取池州,並因池州已下,傳諭嚴防友諒。
友諒果遣戰艦百餘艘,猛將十數員,來爭池州,幸常遇春等先已籌備,一俟友諒兵到,四面衝擊,殺退各船。
元璋聞池州退敵,調李文忠南下,會同鄧愈、胡大海等,徇建德路。
文忠奉令南趨,略定青一陽一、石埭、旌德諸縣,至徽州昱嶺關,會同鄧愈、胡大海軍,出遂安,抵建德。
沿途屢破敵眾,進一逼一城下,一鼓齊登。
元守將不花等,棄城遁去。
文忠得擢為帳前統制親兵指揮使,入城鎮守,改建德路為嚴州府。
嗣鄧愈往徇江西,胡大海往略浙東,只李文忠扼守孤城,不防張士誠遣將來襲,水陸掩至。
文忠在城外設伏,先把他陸軍殺退,復將所斬俘馘,載巨筏中,乘流而下,連他的水軍,也一哄兒嚇走了。
統是沒用的傢伙。
士誠心總未死,西邊失勢,又到東邊,屢發兵進窺常州。
虧得湯和馳援,連敗敵眾。
未幾又轉寇常熟,復為廖永安擊走。
元璋以宜興密邇常州,此時為士誠所據,常州總未免被兵,遂命大將軍徐達率領將士,往攻宜興。
兵方發,忽聞友諒遣一黨一趙普勝,攻陷池州,守將趙忠戰死。
太平守將劉友仁往援,亦敗沒。
元璋驚悼不已,奈因各路兵將,統去截擊張士誠,一時無可調撥,只好令趙德勝固守太平一帶,防他深入。
一面促徐達速下宜興,以便移攻池州。
此時元璋亦覺受困。
偏徐達等到了宜興,一攻數月,還是未下,急得元璋滿腹焦煩,出濠以來,無此憂勞。
日夕籌畫,定下一計,忙寫就密書,遣使馳至徐達營中,令他察閱。
達展讀道:
宜興城小而堅,未易猝拔,聞其城西通太湖,張士誠餉道所由,若斷其餉道,軍食內乏,破之必矣。
達覽書大喜,發使還報,遵令即行。
遂遣總兵丁德興,分兵遏太湖口,自與平章邵榮等,併力攻城。
果然糧盡兵潰,宜興隨下。
廖永安趁著勝仗,竟率兵深入太湖,舟至半途,卻值士誠麾下的呂珍,鼓舟而至。
冤家遇著對頭,就在湖濱大戰起來。
向來太湖兩岸,水勢深淺不一,蘆葦縱橫,煙波浩渺,呂珍乖一巧得很,令各舟忽出忽沒,忽進忽退,害得永安跋來赴往,使不出甚麼勇勁,頓時焦躁異常,命掌篙的人,盡力趕去。
哪知呂珍輕舟誘敵,實是一條詭計。
永安的坐船,先時很是活潑,撐了里許,忽被淺灘擱住,休想再動分毫,正在著急,驀見蘆葦中蕩出幾隻小舟,舟子統是漁人打扮,永安不辨誰何,命將小舟撐近大船,一舟甫至,永安即一躍而下,尚未立穩,那舟子竟拔一出短刀,把永安砍傷右臂。
永安動彈不得,竟被舟子一聲鼓噪,將永安掀翻縛住。
看官不必細問,便可知這種舟子,統是呂珍手下的將士了。
不解之解。
永安被擒,當由呂珍押獻士誠,士誠頗一愛一永安才勇,勸他歸順。
永安怒目視道:「我豈肯降你這梟目麼?」
寫永安之忠。
士誠遂把他拘住獄中。
至元璋聞耗,立即遺書士誠,願歸所獲三千人,易一永安。
士誠記著亡弟遺恨,拒絕去使,永安卒死於平江。
尋元璋封為楚國公,迎喪郊祭,很是盡禮。
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永安敗陷,另授楊國興統帶舟師。
國興復出太湖口,收集各艦,迭破張士信兵,平宜堰口二十六寨,一面趕修宜興城,城完守固。
士誠復遣水陸軍夾擊,統由國興殺退,宜興無恙。
元璋方調徐達兵規復池州,達率俞通海、趙德勝等,到池州城下,那時友諒一黨一趙普勝,尚駐紮池州,一聞徐達兵到,即執著雙刀,出來對陣。
俞通海望見普勝,大喝道:「你是我的舊部,為什麼叛歸友諒?」
回應第五回。
普勝道:「人各有志,你休來管我!」通海大憤,遂挺矛與戰。
矛去刀迎,刀來矛抵,惡狠狠的戰了多時,通海幾敗。
德勝見通海戰他不下,忙撥馬往助,雙戰普勝,尚只殺得一個平手。
嗣經徐達麾兵殺上,方將普勝擊退。
徐達回營,語通海道:「普勝那廝,驍勇絕倫,怪不得他叫作雙刀,若明日再戰,我當用計勝他。」
次日,先令偵騎哨探,回報趙普勝瀕江立營,四面豎柵,倚以自固。
徐達道:「有了。
俞將軍可帶領舟師,襲他後面,我與趙將軍領著陸軍,攻他前面,明攻暗襲,不憂不勝。」
俞通海領命前去。
徐達密語趙德勝,令他率兵先出,殺至普勝營前。
普勝即開營抵敵,由趙德勝奮起一精一神,與他酣鬥數十合,普勝越戰越勇,德勝虛晃一刀,勒馬就走。
普勝乘勢趕來,約四五里,適值徐達引軍馳至,接應德勝,德勝又回馬奮鬥,兩下夾攻,普勝倒也不懼。
忽聞後面隱隱有號炮聲,恐是江營有失,不敢戀戰,曉得遲了。
遂捨德勝,馳回原營,將到營前,叫苦不迭。
看官道是何故?乃是營柵上面,已懸著俞字旗號。
原來俞通海乘普勝遠追,已襲入江營,奪了巨艦數艘,把普勝營兵逐去。
普勝見了,懊悔不及,尚欲拚命奪營,怎奈徐達、趙德勝軍趕至,通海軍又復殺出,腹背受敵,勢不能支,沒奈何大吼一聲,向西遁去。
徐達、趙德勝即移軍攻城,池州守將洪鈞,不知厲害,尚麾兵出城,與德勝交鋒。
戰未數合,被德勝賣個破綻,把洪鈞活擒過來。
守兵見主帥被擒,都棄城逃走,池州立下。
徐達一面報捷,一面檄調俞廷玉、張德勝等,聯兵進攻安慶。
俞廷玉率舟師先進,不期與趙普勝相遇。
普勝自池州敗走,到了安慶,料知徐達等必乘勝進攻,他便伏兵港中,專待截擊,遙見廷玉到來,便順風吹起胡哨,各舟聞聲競至,圍攻廷玉坐船。
廷玉挺一立船頭,督兵猛戰,約有一兩個時辰,兀自支持得住。
誰知普勝覷住廷玉,猝發標箭,適中廷玉左腮,廷玉忍不住痛,暈僕艙中。
將軍難免陣中亡。
頓時舟中大亂,虧得通海前來接應,才將全舟救出,余舟多被普勝奪去。
廷玉竟痛極身亡。
通海大慟,忙奔回徐達營中,報明敗狀。
徐達也不禁歎息,即令通海送柩還鄉,並遣人馳報應天。
是時元璋以胡大海出師浙東,屢攻婺州未下,正思督兵親往,得著此耗,倒也沉吟起來。
諸將以普勝如此強悍,恐再出池州,為長江患。
元璋道:「普勝勇而寡謀,友諒貪而忮功,若用計離間,一夫已足,何庸過憂?」
隨遣一員牙將,潛至安慶,與普勝門客趙盟,敘起鄉誼,格外交一歡。
嗣復投書趙盟,恰筆意誤送普勝。
普勝私下展閱,語多隱約難詳,心中大疑,遂疏趙盟。
趙盟不能自安,竟與牙將同至應天,來附元璋。
不特普勝中計,連趙盟亦中計。
元璋格外優待,給他重金,令往友諒軍中,散佈謠言,無非是普勝恃功,謀叛友諒等語。
友諒果然動疑,也中計了。
遣使覘普勝虛實。
普勝哪裡得知,見了使人,尚滿口侈述戰功,驕矜不已。
使人返報友諒,友諒即帶著重兵,自至安慶,只說與普勝會師,進攻池州。
普勝忙至雁漢口迎迓,才登舟,即被拿下,一語未完,已經身首異處了。
可報廷玉之仇。
趙盟回稟元璋,元璋大喜,厚賞趙盟。
是豢之也。
遂調回徐達,令與李善長留守應天,自率兵十萬,用常遇春為先鋒,由寧國出徽州,轉向婺州進發。
至蘭溪,有士人王宗顯進謁,並呈上胡大海薦書。
元璋接見,問他籍貫,答稱原籍和州,寄寓嚴州。
元璋道:「君寓此有年,能識婺州內容麼?」
宗顯道:「某有故人吳世傑,居近婺城,可以探問。」
元璋即令他去訖。
不數日,宗顯馳還,報稱:「守將離心,不難攻入。」
元璋喜道:「我得婺州,當令汝作知府。」
宗顯拜謝。
又啟行至婺州,會著胡大海。
大海進謁,行過了禮,便稟道:「婺州與處州為犄角,元參政石抹宜孫,為處州守將,常發兵來援,所以屢攻未下。
現因主公將到,他探知消息,又遣參謀胡深,運著獅子車數百輛,前來抵禦。
目下聞已到松溪了。」
元璋道:「石抹宜孫,用車師來援此城,未免失計。
松溪山多路狹,車不可行,若遏以一精一兵,便可破他。
援兵一破,此城自不勞而下了。」
應該嘲笑。
大海答聲稱是。
元璋又道:「聞你義子德濟,很是驍勇,何不撥與健卒數千,令他去截援師?」
大海應令出去,即遣子德濟,領銳卒數千,竟往松溪。
至梅花門,已遇胡深運車馳到,德濟鼓噪而前,驚得胡深迎戰不及,意欲將車退後,以便廝殺。
可奈梅花門依著龍門山,林箐叢雜,嶺路崎嶇,就是未遇敵時,已覺七高八低,難以行車,此時大敵當前,進退失據,沒奈何棄了車輛,引軍逃去。
不出元璋所料。
德濟返營報功,元璋即督兵攻城。
城中守將帖木烈思與石抹厚孫,即石抹宜孫之弟。
兩不相下,無心防禦,裨將寧安慶,知不可守,夜遣都事李相縋城請降,約開東門納兵。
元璋許諾,李相返城,即將東門大啟,常遇春、胡大海等一擁而入,竟把帖木烈思、石抹厚孫等擒住。
全城已破,當由元璋入城,下令禁止侵暴,並改婺州路為寧越府,即用王宗顯知府事。
算是踐言。
開郡學,聘碩儒,延葉儀、宋濂為五經師,戴良為學正,吳沈為訓導。
時喪亂日久,學校湮廢,至此始聞有弦誦聲。
未幾又有樂平儒士許瑗進謁。
瑗有才智,放一浪一吳、越間。
及入見,語元璋道:「方今元祚垂盡,四方鼎沸,竊聞有雄略乃可馭雄才,有奇識乃能知奇士,明公欲掃除僭亂,非收攬英雄,難於成功。」
元璋道:「誠如君言。
我今求賢若渴,方廣攬群材,共圖康濟。」
許瑗道:「果如此,天下不難定了。」
元璋大喜,即授為博士,留居帷幄。
既而元璋欲還歸應天,乃召胡大海與語道:「寧越為浙東重地,我因你才勇,特命你居守。
現聞衢州守將宋伯顏不花,多智術,處州守將石抹宜孫,善用士,紹興為士誠將呂珍所據,數郡與寧越相近,我留常遇春在此,與你協力,乘間往取三郡。
但此三郡守將,俱系勁敵,千萬小心為要!」大海頓首拜受。
元璋又囑咐常遇春數語,令與胡大海協同行一事,乃即日起程,率軍返應天。
元璋去後,常遇春即進攻衢州,用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具,擁至城下,高與城齊。
又於大西門城下潛一穴一地道,高下並攻。
守將宋伯顏不花,煞是厲害,束葦灌油,燒呂公車,用長斧砍木梯,架千斤秤鉤懶龍爪,並築夾城防一穴一道,井井有條,毫不慌忙。
遇春屢攻不克,乃用聲東擊西的法子,明攻北門,潛襲南門。
宋伯顏不花未及防備,竟被突入南門甕城中,毀壞守具,合城驚惶。
院判張斌度不能支,遣使約降,夜出小西門迎大軍入城,守兵盡潰。
宋伯顏不花逃避不及,被常遇春活擒而歸。
遇春還寧越,胡大海留遇春駐守,自約耿再成攻處州。
想因遇春得衢,故亦不甘坐守。
再成曾出兵縉雲,倚黃龍山為根據,立柵屯兵,借遏敵沖。
元參政石抹宜孫,自駐處州,另遣將分守要塞,備御再成。
諸將皆怠玩無鬥志。
胡深時守龍泉,聞胡、耿合兵來攻,料知守地難保,竟棄軍來降。
無非為德濟嚇慌。
大海問他處州詳情,深言兵弱易攻,遂出師樊嶺,與再成會,夾擊桃花嶺、葛渡等寨,應手而下,進薄處州城。
宜孫出戰敗績,走閩中。
大海入城撫民。
再成又出兵西略,建寧七邑皆降。
既而宜孫復收集散卒,欲復處州,至慶元,為再成擊斃。
捷書迭達應天,元璋喜甚,命耿再成駐守處州,胡大海還鎮寧越。
尋復改寧越府為金華府。
大海雅意攬賢,查得金處有四大儒,遂一一登諸薦牘,請元璋立刻徵用。
元璋即遣使繼幣,禮聘四賢,有三人應徵而往,一個就是浦江人宋濂,一個是龍泉人章溢,一個是麗水人葉琛,還有一位青田名士,位置自高,經元璋再三徵求,方出山來輔真主。
彷彿劉備之遇諸葛。
正是:
得逢雷雨經綸日,才識風雲際會時。
欲知此人是誰,且至下回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