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
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
卻說元順帝聞通州被陷,惶急異常,亟御清寧殿,集三宮后妃,及太子一愛一猷識理達臘,準備北行。
左丞相失烈門,及知樞密院事黑廝,宦官伯顏不花進諫道:「陛下宜固守京都,臣等願募集兵民,出城拒戰。」
順帝道:「孛羅擴廓,屢次構亂,京中守備,空虛已久,如何可守?」
伯顏不花大慟道:「天下是世祖的天下,陛下當以死守,奈何輕去?」
順帝道:「今日豈可復作徽、欽?朕志已決,毋庸多言!」伯顏不花再三泣諫,順帝拂袖還宮。
到了黃昏,召淮王帖木兒不花,及丞相慶童入內,囑令淮王監國,慶童為輔。
兩人受命趨出,遂於夜半三鼓,開建德門,挈后妃太子北去。
徐達率著明師,進薄齊化門,將士填濠登城而入,達亦上齊化門樓,擒住元淮王帖木兒不花,及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樸賽不花,右丞相張康伯,御史中丞滿川等,勸令歸降,皆不從,一律處斬,宦官伯顏不花,先已自盡,元宣府鎮南威順諸王子六人,亦為明軍所擒。
達遂封府庫圖籍寶物,用兵守故宮殿門,不准侵入。
宮人妃主,令原有宦侍護視。
號令士卒,秋毫無犯,人民安堵,市肆不移。
於是遣將赴應天告捷,一面命薛顯、傅友德、曹良臣、顧時等,率兵分巡古北諸隘口,一面令華雲龍經理故元都,增築城垣,專待太祖巡幸。
是段為元亡之結束。
太祖聞報,下詔褒獎北征軍,且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並訂定六部官制,各設尚書侍郎等官。
先是明初官制,略仿元代,立中書省,總天下吏治。
置大都督府,統天下兵政。
設御史台,肅朝廷綱紀。
至是改立六部,定為吏、戶、禮、兵、刑、工等名目。
後來胡惟庸伏法,復罷中書省,廢丞相等官,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為副。
復分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統屬兵部節制,權力遠不如前。
並增設都察院,統轄台官,這是後話慢表。
敘述明初官制,以便閱者考核。
且說太祖以元都既定,啟蹕北巡,留李善長與劉基居守,自率文武百官,渡江北行。
雨師灑道,風伯清塵,遙望六龍,相率額手。
沿途所經,蠲免逋賦。
既至北京,御奉天門,召元室故臣,詢問元政得失。
故臣中有一文吏,姓馬名昱,頓首道:「元得國以寬,失國亦以寬。」
太祖道:「朕聞以寬得國,不聞以寬失國。
元季君臣,日就一婬一佚,馴至淪亡,是所失在縱弛,並非由過寬所致。
聖王行政,寬亦有制,不以廢事為寬;簡亦有節,不以慢易為簡。
總教施行適當,自可無弊。」
馬昱之言,不能無失,明祖之言,恐亦未能實踐。
馬昱慚謝而退。
太祖又令放元宮人,免致怨曠。
此外一切佈置,概如徐達所定。
當下命徐達、常遇春出師取山西,副將軍馮勝,偏將軍湯和,平章楊璟,隨軍調遣,太祖自還南京。
達受命西征,分道並進。
常遇春攻下保定、中山、真定等處,馮勝、湯和、楊璟等,下懷慶,越太行,取澤潞,將一逼一太原。
元將擴廓帖木兒,遣麾下楊札兒,來攻澤州,與楊璟、張彬等相遇於韓家店。
兩陣對圓,刀槍並舉。
楊璟、張彬等藐視元軍,只道他沒甚能力,一鼓便可擊退,哪知楊札兒很是驍悍,部下又統經百戰,個個拚命爭先,戰了多時,非但擊不退元軍,反被他衝動陣勢,禁遏不住,只好一同敗下,一驕便敗。
連忙稟報大將軍。
大將軍徐達,調都督副使孫興祖,僉事華雲龍,出守北平,自率大軍趨太原。
途次聞元順帝赦擴廓罪,還他原官,令出雁門關,由保安州經居庸關,來攻北平。
當下集諸將會議,諸將或稟請回援,徐達道:「北平重地,有孫都督等扼守,定能抵敵得住,此次王保保全師遠出,太原必虛,我軍如乘他不備,直抵太原,傾他巢一穴一,他進無可戰,退無可依,在兵法上,所謂批吭搗虛的計策,就使他還救太原,已是不及,那時進退失利,必為我所擒了。」
計議已定,遂引兵徑進。
果然擴廓還兵自救,前鋒萬騎突至,差不多有排山倒海的聲勢。
這邊傅友德、薛顯,兩騎並出,指麾健卒,與他酣鬥一場,方才把他擊退。
擴廓紮營城西,兵約數萬,郭英登高遙望,返報遇春道:「敵兵雖多,不甚整齊,立營雖大,不甚謹飭,請乘夜踹營,當可決勝。」
遇春入語徐達,達亦以為然。
正籌畫間,忽報擴廓營中,有密使繼書至此。
當由達開緘覽畢,退入帳後,寫好復書;遣使去訖。
隨即升帳調兵,陸續出發。
是夜天氣一陰一晴,薄雲四布,將及三鼓,郭英率一精一騎三百人,躡至敵營附近,一聲炮響,四面縱火,紅光炎炎,不殊曉日。
遇春也統著大隊,鼓噪前進。
敵營裡面,也有一隊人馬,吶喊出來。
兩邊相見,並不廝殺,反傳了一聲暗號,引著明軍,撲向主營而去。
故作疑陣。
擴廓帖木兒方燃燭坐帳中,使兩童子捧書侍立,正擬接書展閱,忽聞營外喊殺連天,料知內外有變,急忙推案而起,連靴子都不及穿齊,赤著一腳,跑出帳外,跨上一匹劣馬,舉鞭亂敲,覓路北遁,手下只有十八騎隨去。
遇春等殺入營帳,營中已紛紛潰亂,經遇春下令,降者免死,於是相率棄械,跪降馬前。
共得兵四萬人,馬四萬匹。
看官聽著!這擴廓也是有名大將,難道強敵在前,全不防備?況他至三鼓以後,尚燃燭看書,明明不是個糊塗人物,為何明軍劫營,慌急到這般情形呢?原來擴廓部下,有一將名豁鼻馬,默睹元運已終,明祚方盛,早有率眾歸降的意思,且聞徐達虛心下士,不殺降人,越覺投誠心亟,因此背了擴廓,暗中遞書徐達,願為內應。
達即復書相約,互通暗號,所以得手如此容易。
敘明原因。
擴廓既遁,太原自下,徐達又乘勢收大同,分遣馮勝等徇猗氏、平一陽一諸縣,擒元右丞賈成、李茂等,榆次、平遙、介休,以次攻克,山西悉平。
太祖接著捷報,心中愉快,自不消說。
倏忽間已是洪武二年,太祖親定功臣位次,命在江寧西北雞籠山下,建立功臣廟,已死的功臣,設像崇祀,未死的虛著坐一位,共得二十一人,以大將軍徐達為首。
小子依史錄述如下: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
李文忠字思本,盱貽人,太祖甥。
鄧愈虹人,初名友德。
湯和字鼎臣,濠人。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太祖養子。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
馮國用勝之兄,定遠人。
趙德勝濠人。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
華高含山人。
丁德興定遠人。
俞通海字碧泉,濠人,徙於巢。
張德勝字仁甫,合肥人。
吳良定遠人,初名國興。
吳楨良之弟,初名國寶。
曹良臣安豐人。
康茂才字壽卿,蘄人。
吳復字伯起,合肥人。
茅成定遠人。
孫興祖濠人。
未幾,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七人,配享太廟,並因徐達攻破元都,得元十三朝實錄,乃詔修元史,命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禕為總裁,並征隱士汪克寬、胡翰、陶凱、曾魯、高啟、趙汸等十六人為纂修,閱六月書成。
惟順帝未有實錄,又遣使往訪遺事,於次年續修,不到幾月,也即告竣。
後人謂史多簡率,不足徵信,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徐達等既平山西,復奉命進圖關陝,關中諸將,已推李思齊為統帥,駐兵鳳翔。
太祖嘗遣使諭降,思齊不報,至是因大軍將發,復貽書詔諭道:
前者遣使通問,至今未還,豈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與?抑元使適至,不能隱而殺之?若然,亦事勢之常,大丈夫當磊磊落落,豈以小嫌介意哉?夫堅甲利兵,深溝高壘,必欲竭力抗我軍,不知竟欲何為?昔足下在秦中,兵眾地險,雖有張思道即張良弼。
專尚詐力,孔興等自為保守,擴廓以兵出沒其間,然皆非勍敵。
足下不以此時圖秦自王,已失其機,今中原全為我有,向與足下為犄角者,皆披一靡一竄伏,足下以孤軍相持,徒傷物命,終無所益,厚德者豈為是哉?朕知足下鳳翔不守,則必深入沙漠以圖後舉,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倘中原之眾,以塞地荒涼,一旦變生肘腋,妻孥不能相保矣。
且足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墳墓所在,深思遠慮,獨不及此乎?誠能以信相許,幡然來歸,當以漢竇融之禮相報,否則非朕所知也。
思齊得書,頗有降意,獨思齊養子趙琦,不願降明,勸思齊西入吐蕃,思齊乃遲疑未決。
明大將軍徐達,遂統兵入關,直搗奉元。
張良弼正與孔興、脫列伯等,分駐鹿台,為奉元援,忽聞明將郭興,卷甲而來,不禁大懼,立即遁去。
奉元守將哈麻圖,棄城走盩屋,為民兵所殺。
元西台御史桑哥失裡,郎中王可,檢討阿失不花,三原尹朱春,俱抗節自盡。
時關中苦饑,達奉太祖命,每戶賑米二三石,民心大悅。
遇春遂進攻鳳翔,李思齊從趙琦言,逕奔臨洮。
遇春遂入鳳翔,徐達亦至,復會議進兵事宜。
眾將獻議道:「李思齊現走臨洮,本應乘勝追殺,但張良弼尚據慶一陽一,良弼才智,不如思齊,慶一陽一地勢,不如臨洮,且先將慶一陽一奪來,再攻臨洮未遲。」
徐達道:「諸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慶一陽一城險兵悍,未易猝拔,臨洮西通番戎,北界河湟,倘被思齊久踞,聯外固內,將來根深蒂結,為患非淺。
今乘他初往,蹙以重兵,思齊不西走,只束手就縛罷了。
臨洮既克,旁郡自不勞而下。」
此謂避實擊虛。
於是眾將稱善,即留湯和守營壘,指揮金興旺等守鳳翔,自率兵度隴克秦州,下寧遠,入鞏昌。
遣馮勝攻臨洮,顧時、戴德攻蘭州。
蘭州一攻即下,惟馮勝至臨洮,李思齊尚欲固守,不意趙琦起了歹心,私竊寶貨婦女,逃匿山谷間,思齊長歎數聲,沒奈何舉城乞降。
思齊尚如此,良弼更不足道,可見關中四將,俱不足恃。
馮勝將思齊送至達營,達又命人送至南京,太祖卻也優禮相待,並命為江西行省左丞。
思齊不之官;留居京師。
太祖又傳諭軍前,除飭常遇春還備北平外,余軍令盡隨大將軍往攻慶一陽一。
且謂張良弼兄弟多詐,即或來降,亦宜小心處置,勿墮狡計!徐達受命即行,出蕭關,拔平涼。
張良弼大懼,令弟良臣守慶一陽一,自奔寧夏。
途次遇著擴廓軍,被他活捉而去。
良臣聞警,遂以慶一陽一降明軍。
徐達遣薛顯入城,慰諭軍民,良臣出迎道左,匍匐馬前,非常恭順。
顯入城慰諭畢,出屯城外。
虧有此著,然亦未始非徐達所授。
良臣驍捷善戰,軍中號為小一平章,他本欲誘顯入城,等到夜間,閉城劫殺,至顯屯兵城外,計不得逞,乃於夜間潛開城門,領兵殺出。
顯率騎兵五千人,拚命抵拒,夜間昏黑莫辨,被良臣四面攢射,中了流矢,負創急奔,馳至達營。
檢閱兵士,已傷亡了一半,又失去了指揮張煥。
達語諸將道:「主上明見萬里,今日事出意外,果如所言。
但良臣困守一隅,終取敗亡,我當與諸君共滅此獠!」諸將齊稱得令。
於是俞通源出略西路,顧時出略北路,傅友德出略東路,陳德出略南路,達率諸將出中路,直趨慶一陽一,四面圍住。
良臣出兵挑戰,被徐達麾軍奮擊,敗入城中,一面遣人至擴廓處求援。
擴廓時在寧夏,遣將韓札兒攻陷原州,為慶一陽一聲援,達即遣馮勝出驛馬關,御韓札兒。
驛馬關距慶一陽一三十里,馮勝馳至,聞韓札兒又陷涇州,忙星夜前進,途遇韓札兒軍,一鼓擊退,進至邠州,因札兒去遠,方還屯驛馬關。
是時常遇春早至北平,偕偏將李文忠,驅兵北進,至錦州,擊敗元將江文清,入全寧,又敗元丞相也速,進攻大興州,守將又遁。
一路馬不停蹄,逕達開平。
元順帝自燕京出走,正在開平駐紮,聞明軍復至,又倉皇遁去。
遇春追奔數十里,擒斬元宗王慶生,及平章鼎珠等,降將士萬人,得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薊北悉平,乃還軍。
遇春擬馳回慶一陽一,協攻張良臣,不防到了柳河州,竟遇暴疾,霎時間全體疼痛,連從前醫愈的箭創,也無端潰裂起來。
那時自知不起,亟召李文忠入帳,囑托軍事,與他永訣。
正是:
北虜已熸臣力竭,西征未捷將星沈。
未知遇春一性一命如何,且至下回分解。